语录网随笔 孔子何以因材施教?能识人者方能育人,唯忠信者行路通达

孔子何以因材施教?能识人者方能育人,唯忠信者行路通达

表示因材施教的短句-有关因材施教排比句(图1)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到底擅长什么?

孔子擅长的不仅是他深刻的思想,还有他敏锐的识人能力,只有真正识人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

一个好的老师,除了专业能力强,知识掌握扎实,可能更关键的是了解学生,把握不同人的性格。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理念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有一次,冉求问孔子:“老师,如果你听到了什么,而且是应该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孔子回答:“是的,马上就去做。”还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老师,你是不是应该马上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孔子回答:“不,我的父亲和兄弟都在这里,你听到了怎么行动?这实际上意味着你在做之前必须和别人讨论。

对于不同学生的同一个问题,孔子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弟子子华知道了这件事,他感到不解,便问老师:“师父,你为什么一个问题有两个答案?”孔子告诉他:“是的,有两个答案,因为冉求的性格胆小,心思缜密,行动力差,所以我要激励他;子路胆大,力量大,所以我要约束他。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问题有两个答案。"

表示因材施教的短句-有关因材施教排比句(图7)

孔子回答的启示是,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一个人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站得住脚,还要在识人、观人、导人上准确得体,在这个故事里,孔子是老师,但这仅仅是一个如何教育学生的故事吗?

其实,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包括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中,“因材施教”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与家人之间,并不陌生,也不亲密,但你是否了解他/她的个性,你是否愿意倾听他/她的内心,你是否曾走进他/她的精神世界?

表示因材施教的短句-有关因材施教排比句(图10)

因此,教育的本质是一方面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认识人,然后在认识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这种注重认识人的方法在普通的人际交往和相处中也很有指导意义。

春秋时期的韩非子曾在《说难》中有过这样一个观点:劝诫一个君王有多难,但不是我的观点不深刻,也不是我的口才不好,更不是我不敢说,而是如何理解一个君王的心理,然后用语言去适应他的心理,然后引导他。事实上,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人才应用理论。

表示因材施教的短句-有关因材施教排比句(图13)

孔子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更是一个目光敏锐的人,他了解人性,了解人情,了解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他最好的地方,他一生都在研究“人”的学问,如何认识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社会相处,如何修行自己,如何站在人群中。

孔子把为人师道、学道、为官道、做人道结合在一起,这些方面其实是一样的,比如为人师道应该是因材施教,孜孜不倦地教人,取长补短。学道应该是学而不厌,学得快、学得急,学思结合,怨忘食,乐忘忧;做官应该是谨言慎行,少说多做,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做人应该是忠诚、善良、中立、谦恭、睿智。

表示因材施教的短句-有关因材施教排比句(图16)

一个人在社会上最重要的是如何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孔子对这一点的回答很简单:“言而有信,言而有信,行之诚敬,即使与蛮夷为伍,也是可行的;反之,如果一个人说话不诚实,待人不敬,傲慢不敬,即使与邻居相处,也可能不工作,得不到别人的喜爱。忠诚、忠诚、忠诚和尊重这个词总是牢记在心,这样它才能发挥作用。"

表示因材施教的短句-有关因材施教排比句(图18)

无论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后面讨论的做人之道,其实我们看孔子的观点和做法,他的重点是对人的关心,如果说世界是由物和人两个因素构成的,那么只有关注人,从人的因素出发,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无论是教与学,还是人际关系,人永远是最关键的方面,而物,其实是为人服务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7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