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稼轩长短句》指的是,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稼轩长短句》指的是,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稼轩长短句》是词集,共十二卷,南宋辛弃疾撰。

辛弃疾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历任建康通判、司农主簿、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及湖北、湖南、江西各地安抚使,曾进《美芹十论》及《九议》,纵论恢复大计,却不蒙采纳,于淳熙八年(1181)被革职,退隐闲居于信州(今江西上饶),达十八年之久。

后人辑其诗为《稼轩集抄存》,辑其词为《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他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

他生于乱世,出身行伍。因不满金人侵略,他奔走沙场,血溅战袍,最终却以笔为剑,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和叹息,他就是辛弃疾。

他的词,既有气吞山河的豪气云天、大气磅礴,也有退居山野的悠然闲适、多情细腻。

辛弃疾精选词鉴赏: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里吴音相媚好的醉里和相媚好的意思分别为:

“醉里”是醉酒中的状态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这首词的意思为老翁和老妇在微醉之后,互相用吴地的方言逗趣,取乐。

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全词运用白描的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乡村的风土人情,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拓展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官员、将领,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邓广铬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体现了最新的学术成果。

读后对著名爱国词人、宋词代表作家辛弃疾的词作,可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丰富的感受。

《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白石道人歌曲》均是词集。

《草堂诗余》,一部南宋何士信编辑的词选,其中词作以宋词为主,兼收一小部分唐五代词。

东坡乐府 -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北宋苏轼的词集。

稼轩长短句 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集。

稼轩是辛弃疾的号,辛弃疾艺术上与苏轼风格近似,而并称为"苏辛"。

共收辛词六百二十余首。

其词笔势纵横,雄健豪放,不为格律所拘,继承了苏东坡豪放派的词风,并在内容和艺术上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

《白石道人歌曲》一称《白石词》,是中国宋代姜夔(人称白石道人)所作的汉族词曲谱集。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主题: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译文:

上阕大意是: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这四句点明了老两口的生活环境脚美,精神愉快。下阕的大意是: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注解: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③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④翁媪(ǎo):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日”,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卜算子·咏梅

[ 近现代 ]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出自(南宋词人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原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丑奴儿:词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

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文学家。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辛弃疾像稼轩,汉族,历城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

〔注释〕

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试。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水龙吟是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题目,意思是登上赏心亭眺望北方。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

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其诗集《稼轩集》已佚。

清人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

《全宋诗》录有其诗。

辛弃疾,南宋词人。(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宿建徳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字词解释:

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

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课文主题

《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精彩赏析: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shì)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诗中,“白雨”和“黑云”映衬,“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可见诗人颇具匠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七八个:概数词,不是确指,说明星星寥寥无几。

⑤两三点:概数词,说明雨量不大。

⑥旧时:往日。

⑦茅店:用芽草盖的小客舍。

⑧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⑨见:同“现”。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虽然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但是作者把这些意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恬静的美。

词的上片以鹊倞、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作者笔下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i20220827185822d4d5s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