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香港收藏家徐展堂,中国顶级收藏家--徐展堂的收藏之路

香港收藏家徐展堂,中国顶级收藏家--徐展堂的收藏之路

徐展堂,世界知名中国文物收藏家、企业家、慈善家。2010年3月初出席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突然中风昏迷,4月2日于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69岁。

徐展堂为连续四届的全国政协常委,是港区全国政协常委中最资深的一位。自1992年起,徐展堂历任港事顾问、香港特区预委会委员、筹委会委员、推委会委员。2001年,徐展堂获颁授金紫荆星章。

在商界取得成功后,徐展堂始终不忘回报社会,他以乐善好施著称,曾任东华三院主席、公益金董事、香港骨髓捐赠基金会主席和微笑行动中国基金会委员会主席。

商界崛起

从穷小子到油漆界的大亨,靠眼界,更靠一股拼劲

徐展堂祖藉江苏宜兴,1941年生于江西吉安,9岁的时候随父母迁居香港开设贸易行,当时徐家家境颇为富裕,不过在父亲为友人作保受到牵连后,财务出现问题而家道中落,徐父在徐展堂13岁时因肺病过世。

面对困境,身为长子的徐展堂别无选择,挑起了一家生计的重担,打杂粗活他都做。

看尽江湖百态,受尽世间冷暖之后,徐展堂决定寻找人生的突破口,除了学英文,还研读名人传记,吸取成功经验。

17岁时,徐展堂命运出现了转机。在替父亲扫墓时,徐展堂看到工人帮墓碑碑文漆油漆时,大受启发,就把这个转化为提油漆桶到街上商家上门翻新招牌,没想到很欢迎。于是他开始招募工人当起了小老板,并扩大经营,进军房屋装修业。

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徐展堂靠的是不走寻常路

文化大革命时期,香港动乱,房地产瞬间暴跌,别人都退避三舍,徐展堂则大胆买进。后来房市迅速反弹,短短五年时间,他已拥有第一个1,000万港元。累积第一桶金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世界,购入美国、澳洲的物业。

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影响到港人信心,大批富人抛售产业并将资金转移至美、加、澳洲等地。而徐展堂却将增值的海外产业售出,全力购入香港廉价的地皮,来回间财富再度倍增。

1985年收购了香港老牌的中华制漆厂,以卓越的经营管理,化腐朽为神奇,占领香港的绝大部分用漆市场。

事业达到巅峰时,徐展堂同时担任超过20家中外公司的董事职务

到了1993年徐展堂事业达到巅峰,当时香港回归在即,他看准良机,联合包括李嘉诚、何鸿燊等十多位知名企业家及众多企业组成资金规模庞大的新中港集团,除投资金融业务外,还北上开发中国各地高速公路、水港、电讯、能源等基础建设,一下子同时兼任20家公司的董事。

全球第一中国陶瓷收藏家

徐展堂在商界大展拳脚,偶然与收藏结缘,一不小心成为全球五大收藏家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华人。

徐先生的收藏中,有三千多件陶瓷器,就时代跨度而言,上至新石器时期、下迄晚清,既有时代的连续性,又有器型上的多样性,几乎每一件都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堪称是一部实物的中国陶瓷史。

与古董结缘则纯属偶然

徐展堂回忆说:“让我对收藏产生兴趣,说来其实是很偶然的机会,最初是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在文德路等地方有些小瓷器卖,我就买了几个,送给生意上的外国朋友,他们喜欢的不得了。”

徐展堂也因此走上了收藏之路,并在这条路上走越远,越来越宽,没有专业知识,他就走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书店等文化场地参观学习,大量购买文物、艺术等方面的书藉积累民族历史和文化知识。

他的艺术品累积甚至比商业崛起的速度更快,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稳定后至90年代,短短不到20年便已被誉为当时名列世界首位的中国陶瓷收藏家。

他不断斥巨资从世界各地古董店、拍卖会购回以陶瓷为主的珍贵文物近5000件,其中也包含高档次的青铜器、玉器、家具、牙角器等,藏量媲美世界级博物馆。

马未都先生曾回忆徐展堂先生时这样说:“逛地摊我一直以为是我们这等平民的乐趣,谁知徐先生这样的富翁也在地摊捡漏。”

徐展堂先生醉心于中国文物,却不局限于自娱自乐或少数人玩赏,而是让更多的人参观揣摩,领略中国艺术的风采。

遍布全球的徐氏艺术馆

香港徐氏艺术馆,馆内收藏有他的二千多件珍品,设有徐展堂捐赠的中国艺术品展厅,内有瓷器、陶器、青铜器、玉器料器漆器、石雕等。这间首个徐氏艺术馆只营运了一段时间,就被誉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馆之一。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日益临近,收藏家们很担心内地实行的《文物保护法》会不会延伸到香港的问题。尽管已经明确内地的文物保护法不会在香港地区施行,但由于缺少法律保证,还是弄得人心惶惶。

面对这种情形,徐展堂决定把他收藏的2000多件文物精品拿出来,办一个“徐氏艺术馆”。用意就是向香港收藏家说明:“我有这么多的收藏都不怕,你们还怕什么?”

其余另有八间,均设于全球重点博物馆及大学之内。

徐氏第二间展览馆成立于一九九一年六月,是设于英国伦敦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内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揭幕仪式由韦尔斯亲皇查尔斯王子主持。

第三间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美术馆内,徐氏捐赠巨款作为扩充中国美术陈列馆之用,展馆面积倍增,让更多中国艺术品能够展出。

第四间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在一九九六年二月成立,设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内,徐氏不单捐赠款项使当时未完工的中国馆部分得以完成,亦资助馆藏图录的出版及捐赠藏品。

第五间徐展堂中国艺术馆设于澳洲堪培拉澳洲国家艺术馆,徐氏在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五年共捐赠了二十九件珍贵文物,一九九五年的捐赠仪式由当时澳洲总理基廷主持。

在中国大陆,徐氏出资帮助上海博物馆建设新馆,一九九六年十月新馆启用,其中的中国古代陶瓷馆因其捐助而以“徐展堂陶瓷馆”命名。此后不久,当他得知南京博物院新建艺术馆有困难时,再次慷慨捐助,馆方于馆内冠名“徐展堂明清瓷器馆”以作感谢。

香港方面,徐氏向来十分支持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该馆座落于大学的冯平山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启用的新翼毗连新建的徐展堂楼,楼内展厅由徐氏赞助建筑经费。

但若以捐赠文物的数量及价值计算,则现时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内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可算是各馆之冠。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是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重点常设展馆,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长期展出约四百项珍藏。而整批徐氏藏品共七百一十九件套,主要包括四百多件套陶瓷、一百六十多件套西藏及密教文物,以及青铜器、家具、中国书画、玉器、石刻、琉璃、漆器及织物等等,捐赠时估值已逾三亿港元。

徐展堂与博物馆的缘分似乎真的不浅。且不说他早年从各国博物馆里吸取经验,他功成名就后的故事,如果没有数个博物馆的映衬,恐怕也要黯然失色。

徐氏十分重视保存及推广国粹的工作,并在一九九零年成立徐氏艺术基金。对文博机构的协助及支持,徐氏更是高瞻远瞩,不分国界及背景,造福深远。

例如他曾捐赠龙山文化黑陶及汉唐陶器等给予台北故宫博物院以补其收藏上之缺漏。但若只数大宗的中国文物捐助,则不能不提徐氏在世界各地以其冠名的文博设施,而这种个人纪录,不论中外,均无人能及。

事业成功人士能够做到回馈社会,已属难能可贵,而在兼顾之余,再献力劳心钻研艺术,宏扬国粹,更是寥寥无几。从穷小子到“红色资本家”,再到“古董大亨”,徐先生的一生真是一个传奇。

财富只是过眼烟云,奇珍异宝亦无人能够永远拥有,但徐氏艺术馆却好像一座座分布全球的纪念碑,让人们在观赏中国文物之余,总会想起徐展堂先生其人其事。

(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

语录网网友观点:再一次告诉天底下的人们!

财富,珠宝,古董!

不过是过往烟云!

生不带来!

死不带走!

有钱了我也想干自己想干的事,问题是,没钱什么都白搭,吃了今天的饭,想明天的,有钱人的世界穷人看不懂。

收藏就收藏呗非整个家,家就家吧还得整个顶级的,唉是心太大呀?!

为中华儿女争光添彩,中华文化艺术传承的榜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d202206131850056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