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词为什么被称为长短句,长短句又称什么?

词为什么被称为长短句,长短句又称什么?

长短句是一种文学体裁,在古汉语里又称为词,在我国宋朝最为盛行,顾名思义,每个句子中字数多少不一,参差不齐,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句式上看,它有律诗、绝句所缺少的参差美,从内容看,它描写出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词又叫“长短句”,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⑴小令(58字以内);

⑵中调(59字~90字);

⑶长调(91字以上)。

这种方法是明朝人强加上去的,并不科学。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然而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分类并不十分清晰。

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运用韵较疏。扩展资料词的特征: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

(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曲与词差不多,只是曲没有阙,词有阙。)

7.字声配合更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由词牌来决定,而不是由内容决定的。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5.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5.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字数分类: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⑴小令;

⑵中调;

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字数分类: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⑴小令; ⑵中调; 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风格分类: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等。

按字数宋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汇意义是表达式意义之一。

语词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每个语词都是音义的结合体。

在汉语中,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的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主要词类具有词汇意义,表达人们对事物或事件的认识,形成话语的实质内容;而另外一些词类,如连词、助词等虚词则具有语法意义。

词汇意义也可成为词典意义,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稳定性,同时也会有褒贬等情感意义。

由于对象的发展变化或人们的认识深化,具体语词的词汇意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

词汇学讲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即狭义的词义,广义的词义还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即词性。

举例来说,“改革”这个词的内容有二:一是词汇意义,即“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二是语法意义,”改革“的词性是动词,兼名词。

词典的释义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词汇意义简单的说就是这个词的意思。

词起源于南北朝,盛行于宋朝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刘宋,止于589年隋灭陈国。该时期南北两势虽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该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词,是产生于唐代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着眼于它的句式特征的,称之为“长短句”;着眼于它的音乐功能的,称之为“乐府”;着眼于它为诗歌别体的,称之为“诗余”。

何良俊说:“夫诗余者,古乐府之流别,而后世歌曲之滥觞也。

”(《草堂诗余·序》)足见这种新诗体同音乐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在它的发生阶段,它就是一种歌曲,就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c202205011550110c42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