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郭翠英作品:忆黄牛耕田

郭翠英作品:忆黄牛耕田

交通不便的北方山村春耕备耕工作从过年后便开始了,清明前后出牛(开始耕地)是多少年不变的规矩。一年之季在于春,农业尤显春季之重要。今年这个特殊时期,勇于逆行的白衣天使打赢了这场无硝烟的战斗,才使得各行各业正常有序的复工复产。农业生产从悠久的年代走来;从洪荒的远古走来;从黄牛耕地的近代走来,带着尧舜禹淳厚遗风的这些庄稼汉们,在北方这块土地上,演绎出千百年的劳作精神,勤劳与智慧的黄土文化现代工业发展的大潮冲刷着这片黄土地。小四轮拖拉机耕田逐渐取代了牲牛劳作,现在大型拖拉机大面积耕作是庄稼汉神圣的嬗变。

昨天丈夫开着拖拉机带着四张犁从家门外耕地出发勾起我对黄牛耕地的回忆。

小时候,我家养着一犋黄牛,黄牛全身长满纤细的毛,俗话有多如牛毛估计就是因牛身上毛稠而来吧。黄牛的后背骨上高高的耸立着肉墩,听老年人说黄牛这块肉墩就像是骆驼背上的驼峰,它把丰富的营养储存在肉墩里,到劳作的时候再把肉墩里积存下的脂肪转化成养分供给身体各部分吸收,整整一个冬天的精心饲喂使得黄牛全身毛光润亮。清明刚过父亲就开始早早起床牵着牛,拉着木板车,车上放着犁、耙等一些农具到田里耕地,父亲将牛耕绳套在牛脖子上系好扣,将耕绳后边拉杆中间的铁环挂在铁犁的前头,父亲一手扶着铁犁,一手扬鞭吆喝着牛一圈一圈地翻动着土地,有时牛拉不动了父亲用鞭子抽打着牛后背,也不知耕牛哪来的力气猛然奋力向前,两头耕牛始终没有离开自己所走的规迹。耕牛实在累了就歇会儿,等到黄牛倒起嚼来,就又开始耕了,整整一上午歇了两歇才耕了二亩地。

记得父亲曾讲述过牛没有前门齿的故事。

从前,玉皇大帝在天上住着,下人间观景发现人们穿着简单,一日两餐,为了生存自己拉着犁头种粮食,看到劳作的农人们汗如雨下,玉帝产生了怜悯之心。回到天宫端坐皇位宣牛魔王上殿,吩咐牛魔王去人间口谕,要求人间:"一吃饭,三打扮。"

牛魔王领旨下凡,王头刚落便遇见了铁扇公主,这铁扇公主杨柳细腰抿嘴一笑轻轻飘过,牛魔王看着痴了,完全忘了玉皇大帝要自己下凡传旨的具体内容,这时忽然看到一位村姑正在河边梳妆,马上想起玉皇大帝旨意:"玉帝有旨,为造福人间,要求人类每天,一打扮,三吃饭"。望人间谨遵玉旨,钦此!

牛魔王回到天庭交旨,玉帝一听大怒,骂道:“大胆牛魔王你居然篡改旨意,给民间百姓带来更大辛劳!”言毕玉帝飞起一脚将牛魔王的前门牙全部踢落,并将牛魔王身上的细毛化作一头头耕牛降落到凡间为各农家拉犁耕地。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着这个故事,每当耕牛卧时总要深深地呼一口气,据老年人说那是牛魔王的后代们后悔当年错传玉帝旨意而被贬罚到凡间为老百姓拉犁耕田换取三吃饭一打扮的长长的叹息声。其实传说终归传说,现实中的老黄牛是勤劳、忠实、恪尽职守,吃的是草,奉献的是奶,出的是全身力气而无怨无悔的忠实代表。

每年还有个惯例是每到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这天父亲总要将猪小肠煮熟,再用叫做"灌角"的工貝把熟猪肠子喂了牛。有俗话道:惊蛰啖牛盲肠开,这是从兽医的角度讲的,为的是给老牛润肠健胃。其实也许是农人为报答老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人类辛勤耕作的小小回报吧。

耕牛是忠实的;耕牛是守信的;耕牛是无所苛求的;耕牛是毕生的,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注视着那还未耕完的田园,它紧紧跟在主人身后,时而低头吃几口野草,默默地为主人耕种着,它不忘自己的使命,全神贯注地耕作着,为迎接丰收而奋斗。今年这个特殊的春季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勇敢的白衣天使们发扬了老黄牛的精神,牢记使命逆行而上,英勇无畏。可爱的白衣天使们是阳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心中的老黄牛。

历史永远记住你们一一伟大的白衣天使,你们是战争中的老黄牛,为人民耕作出健康的土地。

作者简介:郭翠英,1965年出生于宏河镇后井沟村,从事小学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63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