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缅怀袁老,袁隆平院士的一生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该如何选择?

缅怀袁老,袁隆平院士的一生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该如何选择?

今天真是让人悲伤的一天。

袁隆平院士享年91岁,在湖南长沙去世。

袁隆平院士最大的贡献是让大家吃饱了饭。在很早以前,全世界人民都是吃不饱饭的。我小时候,家里人绝对不允许碗里有一粒饭掉出来。如果有人剩饭,家长就会说,浪费粮食,会被天雷劈的。家里上一代人都饿过肚子,吃过树皮,甚至吃过观音土。

现在我们人口增加了1倍多,每个人都吃饱了饭,真的是要感谢袁老和其他的老一辈的科学家。

袁老的功劳我就不细谈了,今天作为一个教育博主聊聊我们的人生选择吧。

兴趣

离高考只有10多天了,学生忙着要高考,家长可以焦虑志愿填报的事情。家长们讨论最多的是,要不要听从孩子的兴趣?那些看着不实用的专业能不能学?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不过,假定是我的孩子,我估计我会听他本人的意愿,我唯一做的就是默默帮他解决一些难题。

袁隆平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袁隆平出身富贵人家,祖父是举人,父亲是东南大学——也就是原中央大学前身——的毕业生,先当小学校长,后来当了西北军将军的秘书。

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学农学。母亲说农民很苦,尤其袁老读书的那个年代,真的是又苦又脏又没钱,但袁隆平非常坚决,就到重庆的相辉学院去读农学。相辉学院就是西南农业大学的前身,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现在合并成了西南大学。

单纯

很多人说,袁老非常幸运,避过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动荡。我想,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也有他极为执着,只想干好事有关。

让中国人不饿肚子,是袁隆平一直以来的信念。在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后,在湖南安江农校当老师,他一直在研究育种。当时,他读书的时候,大学学的是米丘林、李森科的理论,反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

米丘林大家可能不熟悉了,在苏联时代,他是一位著名的园艺学家,一生培育了300多个新品种的作物、果树等。他认为环境的改变会让作物变异,并且能遗传下去。

孟德尔的理论是遗传是由基因携带的,不同的基因融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新的特性。(大意)

袁隆平用米丘林理论实践了3年,发现不行,他开始用孟德尔的理论来做研究。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到了1966年,写了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被人发现,一路呈送到了聂荣臻那里。聂荣臻是主管科技的元帅,两弹一星就是在他的主持下搞出来的。聂荣臻让当地要支持袁隆平的工作。

袁隆平当时已经被关进牛棚,他是典型的“白专”,由于有了这个批示,当地还给他批了资金,成立科研小组,来研究杂交水稻。到了1974年,袁隆平得到了杂交水稻。

耐心

大家看看时间,虽然袁隆平很幸运,躲过了最大的社会大动荡。前一阵我写的束星北,很多人唏嘘,一位天才物理学家就被耽误。

但是,这中间花的时间一点都不少。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稻,到获得杂交水稻,整整过去了10年时间。如果从毕业开始算起,那就是21年时间。

21年的冷板凳,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尝试?我们能忍受一开始的艰辛吗?

即便是杂交稻成功,后续还有很多的困难要一一克服。说服有关部门进行推广,在推广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有些人还称他是骗子……

英雄信念

袁老有两个梦想。

第一个,禾下乘凉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

第二个,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多养活几亿人。让中国人永远不受饥饿的威胁。

这些梦想都是非常有英雄气概的。

现代人的选择

回到现实。我是70后,我们小时候看的电影、小说,很多都是英雄人物的,即便是金庸小说,也都是盖世大英雄,理想非常伟大,甘愿为理想献出生命。到了80后的时代,大家开始关注自我,周星驰的电影可以流行,我们都是小人物,我们不是英雄,不要这种宏大的、不接地气的东西。到了90后、00后,这个趋势就越来越明显了。

务实应该说是对的,我们不能自己吃不饱饭,养不活自己,就想着要指点江山。

不过,如果一代人都是这样,好像格局也小了点。原先的歌词: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大。现在,大家的理想都集中在自己眼前、可见的一些东西上,这是否可好?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虽然整体的科研水平很差,但我们还是做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出来,出现了像于敏、袁隆平、屠呦呦这些一流的科学家。我想,这个跟他们的志向,英雄气概还是大有关系的。

像于敏、袁隆平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足的年代,按道理,我们的后代有条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今后的职业了,前人奋斗的目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望大家深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61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