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古人形容好邻居的简短句子,表示“邻居好”的古今文诗句有哪些?

古人形容好邻居的简短句子,表示“邻居好”的古今文诗句有哪些?

1、题邻居

作者:于鹄朝代:唐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偏僻的街巷里邻居很多,高兴的是跟隔壁的邻居在同一个屋檐下,蒸梨常用一个炉灶,洗菜也共用一个水池。一同去采药,夜晚读书又共同分享同一盏灯。虽然住在城市里,我们还过着像樵父和渔父一样的乡村生活。

2、听邻家吹笙

作者:郎士元朝代:唐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

3、与瀼溪邻里

诗人:元结朝代:唐

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

瀼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

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

河南鲁山人。

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

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

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

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

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

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人:王勃朝代: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5、又呈吴郎

诗人:杜甫朝代:唐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

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上更要显得亲善。

妇人立即防着你这个远客即使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了。

贫困的妇人已经对我诉说了因为赋税征求,贫穷到骨。

我正由此联想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泪流满面。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多一声问候多一个情,多一个关心多一份爱。 多一句问候,让彼此的心灵贴得更近。。助人得助,礼让得礼。守望相助,邻里和睦。楼上楼下同住一幢楼,顾上顾下邻里胜亲友。关门是小家,开门是大家,邻居多招呼,温暖你我他。楼上楼下常关照,轻拿轻放勿相扰。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1、好乡邻胜过亲。

2、行要好伴,住要好邻。

3、远水难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

4、多年邻居变成亲。

5、邻居好,一片宝。

6、家有患难,邻保相助。

7、隔邻居,不隔心。

8、是亲必顾,是邻必护。

9、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勿,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

10、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尔与之。”--《论语-雍也》

11、邻里团结是非少,家庭和睦百事业。

12、你容我,我容你,天宽地阔;你敬我,我敬你,亦显德高。

13、千钱买邻:邻:邻居。花千万钱去买一个好邻居。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

14、择邻而居: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15、救灾恤邻:恤:救济。解救百姓的灾难,解除周围邻国的祸患。后表示邻国或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义务。

1、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勿,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2、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尔与之。”--《论语-雍也》

有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没有,而到邻居那里转借。这在孔子看来是不“直”。虽然微生高尽力满足别人的愿望,在某种意义上符合助人为乐的美德,但微生高隐瞒了自己家里没有醋的真实情况,这种隐瞒本身就是不“直”的表现。

3、我来从北鄙,子省涉西陵。白发初相识,秋山拟共登。邻居帝城雨,会宿御沟冰。未报见贻作,耿然中夜兴。——唐贾岛《酬厉玄》

释义:我来从北鄙,子省涉西陵。白发初相识,秋山拟共登。邻居帝城雨,会宿御沟冰。未报见贻作,耿然中夜兴。诗歌结尾写法:感受关键之处,尤其上一句白发初相识,秋山拟共登至深,这就是唐诗歌的上一句胜出的贾岛经典名言。

4、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释义:万里长城今天还在呢,但是当初命令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作者心胸开阔,劝说家人别为三尺之地与人斤斤计较,就如当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万里长城,但是自己怎么也难逃一死,就是争来三尺之地又有何意义呢

5、邻家失火,不救自危。 —— 谚语

领居家着火了,你不帮忙救火,最终火会危及你家。

扩展资料

和睦邻里关系的妙招:

1、以花为媒:家中常养花,与邻居交流养花经验,互赠花卉,可增加交流感情。

2、以宠物为媒:家中养有宠物时,也可以互相交流意见和经验,从而增进邻里关系。

3、顺带垃圾:每次倒垃圾,顺便捎带邻居的垃圾,这样多次会互相感动和感染,从而增加邻里感情。

4、互相谅解:楼上楼下的关系,需要互相谅解,楼上的响声和空调滴水等都会涉及到楼下,要找准发生的原因,双方尽快解决问题,互相谅解对方难处。

5、互助帮忙:邻居有事情需要帮助时,要主动热情,积极配合邻居把事情做好。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定会有和睦的邻居。

远水难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

多年邻居变成亲

好乡邻胜过亲

1、《赠苗端公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薛能

繁总近何如,君才必有余。身欢步兵酒,吏写鲁连书。坐默闻鼙吹,庭班见雪初。沉碑若果去,一为访邻居。至老不相疏,斯言不是虚。两心宜一体,同舍又邻居。晓角秋砧外,清云白月初。从军何有用,未造鲁连书。

2、《酬厉玄》

年代: 唐 作者: 贾岛

我来从北鄙,子省涉西陵。白发初相识,秋山拟共登。邻居帝城雨,会宿御沟冰。未报见贻作,耿然中夜兴。

3、《端午节》

年代: 近代 作者: 俞平伯

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

4、《题汤柏纪程文》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诏书选后宫,众女竞媒致。拂镜浓画眉,临风高绾髻。朝犹东邻居,夕已金屋贵。彼姝绝代姿,绰约乘云气。箴史合古趣,佩服与今异。宜哉寤寐求,惜也憔悴弃。君门深复深,岁遣花鸟使。

5、《汝南湾》

年代: 宋 作者: 马之纯

当时只号汝南湾,后有三人住此间。自谓逸民须隐约,并称贤士想高闲。只缘水味都殊异,且欲邻居数往还。好是有时相就饮,不妨铛脚对青山。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何其幸,我能拥有如此邻居。没有亲情没有约定,是距离和缘分把我们锁在同一片天地,频繁的见面超常的问候没有血缘却有深情,互帮互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珍惜缘分,真诚待人,用行为感动四邻,永远做好兄弟好姐妹,永远做好邻居。

1、当你遇遭不幸,向邻居诉说时,你正将自己心灵的一部分托付给他。倘若他胸怀宽阔,他会感谢你;倘若他气量狭小,他会鄙视你。

2、你会开心地和朋友邻居同事聊我的琐碎小事。 你会为我炖上一盅爱心满满的桂圆龙眼人参汤。 你会在雨天为了等我的电话而早早久久地守在阳台。

3、他和她是在村子里是前后邻居,说起来还是近亲。那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刚包产到户的年代,他们两家和另外两家成立了一个小组共同分到了生产队的一头牛,一起耕种土地

1、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出自近代·俞平伯《端午节》

2、应有吟僧在,邻居树影间。——出自唐·齐己《送惠空上人归》

“邻居”结尾的诗句

1、两心宜一体,同舍又邻居。——出自唐·薛能《赠苗端公二首》

2、尔来此道苦寂寞,千里一士如邻居。——出自南宋·陆游《寄赵昌甫》

3、早晚得为朝署拜,闲坊买宅作邻居。——出自唐·张籍《送从弟彻东归》

4、长安里巷旧邻居,未解梳头五岁馀。——出自唐·李涉《赠田玉卿》

5、沉碑若果去,一为访邻居。——出自唐·薛能《赠苗端公二首》

6、式瞻北邻居,取适南巷翁。——出自唐·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邻居”在中间的诗句

1、结宇邻居邑,寤言非远寻。——出自唐·储光羲《题眄上人禅居》

2、邻居帝城雨,会宿御沟冰。——出自唐·贾岛《酬厉玄》

3、酒醒往事多兴念,吟苦邻居必厌闻。——出自唐·郑谷《结绶鄠郊縻摄府署偶有自咏》

4、倘有邻居酣叫者,胡床来听舌生风。——出自当代·钱钟书《贺病树丈迁居》

5、金丹同学都无益,水竹邻居竟不成。——出自唐·白居易《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以药术为事…旧游因贻同志》

6、北巷邻居几家去,东林旧院何人住。——出自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7、邻居接杖藜,过饭厌疏粝。——出自北宋·黄庭坚《再和答为之》

8、邻居皆学稼,客至亦无官。——出自唐·李咸用《山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u20220630223012b234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