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醒世恒言》三孝廉故事 古人重孝还是重家产?你怎么看?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醒世恒言》三孝廉故事 古人重孝还是重家产?你怎么看?

假孝廉,做官员;真孝廉,出口钱。假孝廉,居高轩;真孝廉,守茅檐。假孝廉,富田园;真孝廉,执锄镰。真为玉,假为瓦;瓦为厦,玉抛野。不宜真,只宜假!

——《醒世恒言》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秦时,是世卿世禄制度,汉时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文帝时有九品中正制。

可以说在科举制度开始前,寒门想要进入朝廷做官是难于登天的。

东汉光武年间,朝廷选举官员实行的就是察举制,其中,尤以孝廉为考察之重,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话说,有一少年许武,十五岁,父母双亡,只留下两个幼弟和些许家产,无人相帮。

许武无法,只得每日自己带着两个弟弟亲自教导。白天下地劳动时,让两个弟弟跟在自己旁边仔细观察;晚上读书时,也让弟弟们和自己一起,将书上的知识一点点交给他们。

怕照顾不周,还和弟弟们晚上睡在一处。即使幼弟们有过错,他也从不严厉责罚,而是跪在祠堂前反省自己的不足。

就这样,许武的孝弟品行传颂乡里。地方官员将他举荐给朝廷,封为议郎。

许武迫于君命,安顿好家中两个兄弟和仆从,赴京城任职去了。初到长安城中,徐武的大名已被多方传颂,名闻四野。

朝中大臣打听到许武尚未娶妻,纷纷欲将自己女儿嫁给许武。

徐武心思却更多一些,想着自己耕读小家,朝中多是累世大族,女子多娇贵,自己若是娶了这样的女子,日后他的两个兄弟娶了贫贱人家的女子,妯娌之间必然很难相处,而兄弟亲情也会因此不睦,于是谢了众人好意,只推说家中已定下糟糠之妻。

再说,许武其人精于经术,多次帮朝廷解决了重大疑难政事。没几年,官至御史大夫。一日想起家中两个兄弟,多年不见地方举荐,唯恐荒废了学业,想要回家探视一番。

于是奏请朝廷回归故里了,回到家中拜了祖先,考核了两个弟弟的学问,二人引经据典,对答如流。

同时,发现家中的田产也是自己离开时的数倍,深知这都是弟弟们勤俭持家的结果。

考虑到兄弟三人皆未成家,于是遍访乡里,寻得贤良女子,纷纷成家。

人说成家立业,家已成就该挣些功名了。许武盘算着,这些年自己的名声太盛,压的两个弟弟毫无出头之日,现如今只有自己无能些,才能衬托出两个弟弟来。

于是择日便请族中众人,直说要分家另过。

待分割财产时,借口自己位居高位,花费众多,将家中美屋、良田、健仆通通归于自己名下。

族中众人气愤不过,纷纷离去。许晏,许普两个弟弟自幼得哥哥许武教诲,并没有觉得任何不妥,还和以前一样,亲顾哥哥。

乡里众人看不惯,议论纷纷,传出歌谣来。

假孝廉,做官员;真孝廉,出口钱。

假孝廉,居高轩;真孝廉,守茅檐。

假孝廉,富田园;真孝廉,执锄镰。

真为玉,假为瓦;瓦为厦,玉抛野。

不宜真,只宜假!

一时,许晏,许普的名声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被举为孝廉,推举到朝廷做了内史。不到五年时间,又都位列九卿之位,官声显赫,满朝闻名。

一日接到许武家书,二弟激流勇退,二弟无有不从。

现在看来,许武真是有大智慧的人哪。身处如日中天的地位权利中心,还能知足退位,其高远心性,几人能及。

许武眼看两个弟弟荣归故里,忙宴请众父老,细细道明头次分家不公的原因。

这些年他竟是分毫未取家中钱财,一切都登记在册。现在要将这些家产还给二个弟弟。

众人这才知道徐武的良苦用心,最后在众人的主持下,将家产平均分作三份重新分给三兄弟。

自此三兄弟还住在一处,躬耕乐道。

而许氏的子孙也多有人才,最终成为大家族。被称为“孝弟许家”。

许武为了两个弟弟的前程,自污贤名。成名早,又处处顾及弟弟的处境。而两个弟弟处处以哥哥为尊,真是中华民族的德行美谈呀。

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三孝廉的故事不正映着这句话吗?

古人有时有些愚孝,但这些行为中又往往蕴藏着大智慧,非你我所能侦破。

语录网网友观点:三言我也写过,怎么说了,消重机制下,根本没阅读量。

其次,照书写,作品会被平台判定为低质。

改着写,平台判定内容为虚构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y20220920192208d9a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