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陈薇颁奖词简短句子,模仿感动中国颁奖词赞美自己?

陈薇颁奖词简短句子,模仿感动中国颁奖词赞美自己?

陈薇

直面病毒,护航生命。一袭白衣,你是直面挑战的科学家;一身军装,你是奋战一线的人民英雄。一针疫苗,一生奉献。

1、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非典抗击中是他首先说出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并且说出了“将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样振聋发聩的话。这次武汉病毒疫情事件,他也是第一时间来到武汉一线进行考察,在83岁的高龄仍然奋斗在一线,为患者进行会诊。有了钟南山院士在,大家就会有信心更快击败病毒。

2、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同样是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成员,也是在武汉病毒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赶赴武汉进行调研。73岁的李兰娟院士甚至直接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驻扎在了武汉,为新冠病毒药物能够更快的研发出来,她一天甚至只睡3个小时,为了早日打败病毒,可以说是贡献了自己的全部。

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

在武汉病毒疫情很严重之时,他提出建设方舱医院,并指出方舱医院重点收治确诊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此举能解决目前定点医院收治容量有限的问题,同时能使确诊轻症病人得到医疗照顾、与社会隔离,能减少大量轻症患者在家庭、社会中的传染性。他的这一建议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入选这个榜单也是实至名归。

4、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2020年1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陈薇院士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他带领的团队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挽救了众多病患者的生命。

5、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他提出中医进行新冠病毒治疗的方案,强调治急症是中医的强项,而中医对人体的抵抗力具有很强的增强作用。

6、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

作为一名放哨人,他已经遗憾去世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是他首先将病毒爆了出来,只可惜当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他是英雄,也是武汉大学的骄傲。

7、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张思兵

临危受命,担任武汉火神山医院院长。作为曾经参与过非典防治的老兵,这次的担子更重了,但是他毫不畏惧,在他的眼里,早日战胜病毒是支持他前进的最大动力。

8、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

作为另外一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医院的院长,在这种危急的时刻需要负责这么多事物,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没有退缩,他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明星”。

9、中国内地藏族女歌唱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韩红

韩红一直以慈善出名,这次病毒疫情爆发以后,她积极奔走为抗击病毒筹款筹物资,即使再苦再累,她也觉得值得。作为一个明星,她的社会责任感很少有人能够达到。

10、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宏

在病毒疫情爆发以后,各种谣言四起,很多普通民众并没有专业的知识来分辨这些谣言真假与否。这个时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站了出来,他以“说人话”的特点,为大家答疑解惑,收获各年龄层无数粉丝,成为“没有注册ID的网红”。

1、樊锦诗--根入石窟蟠

【颁奖辞】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人物事迹】

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15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1988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任研究员。

1995年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2、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1957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3、四川森林消防员--英雄归厚土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

3月31日消防队员克服山高坡陡、沟深林密、缺氧难行等困难,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了搏斗,当天下午,明火已被扑灭后,消防员在向山谷两个烟点迂回接时,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三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

4、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四十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19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

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5、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2018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6、杜岚、尤端阳--薪火传无尽

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离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在校园中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1947年,杜岚接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始终坚持爱国教育,赢得澳门各界的敬重。她说“我们的希望就在下一代身上。”澳门回归祖国当天,87岁的杜岚放下拐杖亲手升起国旗。

2020年中国十大榜样人物

1、张桂梅

中共中央宣传部12月11日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现任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12年里帮助1804个可能辍学的贫困女孩走进大学,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曾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奋斗者”。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3、张伯礼

2020年度“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者,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疫情期间72岁的张伯礼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在武汉抗疫82天。

对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药康复治疗进行指导,并对意大利、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及时进行指导,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4、张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20年8月11日,授予张定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在疫情期间,被渐冻症困扰的张定宇,没有因为疾病而退缩,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他说道“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5、陈薇——“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研制出中国军队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

领衔研发全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并成功申请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6、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人工肝开拓者。湖北武汉爆发严重疫情之后,李兰娟院士奔赴一线,与广大医护人员一起为疫情的控制而努力奋斗。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把专业技术奉献给病人,并致力深化卫生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7、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曾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最美奋斗者"称号、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从事石窟考古、保护、研究、弘扬与管理实践工作长达57年,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8、卢柯

获得2020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在金属铜中引入高密度纳米孪晶界面,可使纯铜的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电导率(与高纯无氧铜相当),获得了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

9、张亭栋、王振义

“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张亭栋、王振义凭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20 世纪 80 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 APL 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 ATO (三氧化二砷)和 ATRA 成为当今全球治疗 APL 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10、彭实戈

获得2020年未来科学技术奖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彭实戈教授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领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他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望的理论,这对风险的定义和定量有重大应用。

1陈薇——“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

2张富清

没有革命的先辈,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我们现在优渥和平的生活,都是当年一个个革命先辈们用双手打下来的,张富清就是这样的革命先辈,他是时代的楷模、我们的英雄、人民的功臣。

3四川森林消防员

自然的灾难降临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阻止自然的灾难,而阻止四川大森林大火灾难的,正是我们可贵的消防人员,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年轻性命,换来了更多人生存的机会。

1、 陈薇:生物安全防控一线的中国面孔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有医务人员投身一线与死神赛跑,也有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寻求治病良方,陈薇当属后者。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团队进驻武汉的两天后,陈薇就率先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四天后开始运行移动检测试验。身在生物安全防控一线,陈薇疲惫而兴奋的笑容,是对中国面孔最好的诠释。

2、 中国医疗队:大爱无疆的中国面孔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中国勇敢承担起大国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疫情初期国际社会的援助。

3月12日,中国医疗队携物资率先抵达罗马,成为第一支到达意大利的国际医疗队;3月15日,中国医疗物资与援助队伍陆续抵达塞尔威亚,提前遏制当地疫情蔓延。

面对疫情,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样善意热心的中国面孔,体现了大国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3、 樊锦诗:敦煌石窟倒映最美的中国面孔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生在江南的她,北大毕业后来到莫高窟,于是把大半辈子的时光都献给了大漠,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敦煌的女儿”。为了敦煌,她长期与丈夫分居,甚至无时间照看孩子,始终潜心于考古研究与创新管理,弯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

2019-2020感动中国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

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高度评价他们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有难,召必至。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是医师也是战士

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花甲明志,临危领军战非典;耄耋生辉,星夜逆行奔武汉。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

1月18日傍晚,一张钟南山坐高铁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在奔赴武汉的高铁餐车一角,他满脸倦容,眉头紧锁,闭目养神,身前是一摞刚刚翻看的文件……这次小憩,是这位84岁高龄的老人连续4天奔走于北京、广州、武汉的一个瞬间。

1月20日晚,钟南山首次向公众宣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及时提出“早防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防控策略。半年多来,钟南山领导的团队在新冠病毒领域已取得40多项研究成果。他与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视频连线30余次,开展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经验。

“我们相信钟南山。”这是网上最常见的留言。钟南山,既有院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成为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

“看到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获益,我很欣慰。”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逆行出征,在武汉抗疫82天。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他的誓言铿锵有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张伯礼建议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达到早期干预目的。

当武汉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时,张伯礼和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写下请战书,提出引入中医承办方舱医院。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中医国家医疗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截至休舱,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张伯礼深入医院、调查疫情、调制处方、制定方案,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临床研究,为指导全国中医药治疗提供了经验。“疫情来了,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必须要冲上前去。治病救人是职责所在,我只是干了我应该干的事。”张伯礼说。

抗击疫情期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吃住在医院,往往凌晨两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接无数个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即便妻子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隔离治疗,他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张定宇患有渐冻症,由于病情日益加重,双腿僵硬,步履蹒跚。他却笑言:“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坚守在救治一线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张继先一直奋战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第一线。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她意识到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尤其是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以及急诊。由于处理得当,张继先和她的团队无一人感染。她带领科室团队,竭尽全力,抢救生命,挽救了许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刘智明生前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2月18日,他因公殉职,生命定格在51岁。

1月21日,武昌医院接到上级通知,作为中心城区定点发热医院,要在两天内腾出500张床位,压力之大,超乎想象。刘智明迅速启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大规模收治病人的当天,刘智明病倒了。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1月25日,刘智明住进ICU,还在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核酸检测试剂盒有没有到位、检测人员有没有配齐等事项。他牵挂着病人、惦记着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疫情不退人不撤

疫情肆虐,八方驰援。湖北,成为重症医学专家的“主战场”。全国各地赶赴湖北的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超过1.1万人,接近重症医学专业总人数的10%。其中,在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占到1/3。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在没有配齐三级防护设备的情况下,果断实施气管插管,挽救了一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当新一批队友进入病房需要培训时,他带领团队一个一个看病人,不吃不喝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中唯一的重症医学专家,从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的建立,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ICU的运行,再到黑龙江边境口岸地区疫情的防控,杜斌始终冲锋在前,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

一月白头,无怨无悔。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穿梭在武汉各个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病房,观察重症和危重患者的治疗反应。

他不顾感染危险,连俯卧位通气这样的“力气活”也是亲自上阵。

从严冬到酷暑,从江苏到湖北,再到黑龙江、吉林,总计抗疫139天。

直到吉林省舒兰市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低风险,他才返回南京。

邱海波说:“在最具挑战的现场,给病人最多的生命机会,这就是ICU医生的使命。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是第一批抵达武汉的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他提出“有创通气”和“增派呼吸重症人手”两个要点,成为后来整个抗疫医疗工作的关键。

从2月7日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三次临危受命。从武汉到绥芬河,再到乌鲁木齐,他一直奔走在抗疫路上。

康焰刚到武汉,就接收了两名需要做气管切管的患者,这项操作的风险系数相当高,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我来做第一台!”在病房里,康焰完成了医疗队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第一例气管拔管、第一例俯卧位通气、第一例经皮气管切开、第一例有创机械通气ECMO患者转运等高难度工作。

“疫情不退,就没有理由撤退。”当湖北及武汉患者救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陆续撤离,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的8位专家留守当地,继续救治工作。如今,他们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各地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0日 02 版)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谭嗣同,百日维新中那个为变法献身的第一人。谭公自强,因自强而威严。昂藏七尺雄志,为国为民;为中华之崛起;为华夏之昌盛;为神州之腾飞。

谭公自强,旧时读书因家贫仍挑灯夜看,曾有多少次废寝忘食。人劝时,谭公曰:“国家尚破,为子民者岂能安居。”

谭公自强,自强中透着一个法官的威严,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天威。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二人,他们兄弟俩20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

2020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

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

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十大抗疫功臣

1、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次临危受命,挂帅亲征,敢于发声,家喻户晓,一声号令,全民不动,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战士,更是一位国士。

2、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打赢这场战役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呕心沥血,带领团队研发疫苗。

3、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化专家,病毒终结者,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

4、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心理治疗师,他在和人们调侃的同时医治着疫情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离也是战士,病毒都给你闷死了”,“都在歌颂医生,完整说法应该是医护人员”,“防火防盗防同事”成为抗疫的名句。

2021自强不息人物张定宇,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他说:“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他的事迹让我一直很受感动,为他感到自豪。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

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

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

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

入伍30年来,陈薇致力于生物安全防御应急疫苗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研发体系建设和重大品种创制及转化应用,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筑起一座生物防控坚盾。

1、张桂梅中共中央宣传部12月11日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

2、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3、张伯礼2020年度“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者,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4、张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6、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人工肝开拓者。

7、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曾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最美奋斗者"称号、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8、卢柯获得2020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9、张亭栋、王振义“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张亭栋、王振义凭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10、彭实戈获得2020年未来科学技术奖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陈薇,站在钟南山等大咖背后的女将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j202207241124194ed9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