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文学异闻录(一):顶针格及顶针诗,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异之花

文学异闻录(一):顶针格及顶针诗,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异之花

"顶针"是一种修辞手法,又称为联珠或蝉联,一般是指用前一句结尾的字或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比如: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道……

这是一个著名的讲故事的句式,便是使用的顶针格。

顶针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因为层层递进,常常造成一种回还往复的效果,很能体现汉语的语音特色。

顶针在诗词、文章中皆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对联中的使用,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

1、 顶针在文章中的使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论语·子路》)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玄奘《心经》)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

2、 顶针在诗词中的使用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辞》)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辞》)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白居易《长恨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叶圣陶《小小的船》)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诗经·下武》)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汉代无名氏《平陵东》)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秦观《赠妻》)

落花飞絮隔朱静重门

镜羞看脸儿嬱眉尖

眉尖指屈将归期

他抛咱少

你病恹恹。

(乔梦符《小桃红·效联珠阁》)

覆月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尘迹故难忘

追思尘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

(王安石《忆金陵三首》)

月华如水满园风瑟瑟入画

上少妇深自让夫婿觅封侯。

(无名氏《秋思》)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小桥有断桥。

桥边种碧桃。

(无名氏《白雪遗音·桃花冷落》)

这首《桃花冷落》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当时觉得非常神奇。事实上,这首诗也是所有顶针诗中写的最好的。

另外,《忆秦娥》的词牌规定了第三句必须重复第二句的结尾三字,所以所有的《忆秦娥》词都属于顶针格的使用。比如: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贺铸《忆秦娥·晓朦胧》)

3、 顶针在对联中的使用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对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触闻集——佛联三千》

不生不死,不死不生,生必然死,死必然生,死生亦大矣。

见色见空,见空见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岂殊哉。

——《触闻集——佛联三千》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乾隆皇帝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纪晓岚

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的对联既属于顶针格,又是回文联。并且这两幅对联又可以组成另一幅对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e202209051510091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