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削藩的句子,介绍贾谊和晁错的议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削藩的句子,介绍贾谊和晁错的议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的政论散文主要作品有,《论贵粟疏》、《言兵事疏》、《说景帝前削藩书》、《募民徏塞下书》 、《守边劝农疏》、《贵粟疏》、《举贤良对策》和《削藩策》等,共31篇,都被列为法家体系。

鲁迅先生对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晁错的政论散文被称赞为 “西汉鸿文”, 能“ 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晁错政论文多峭直而深刻,如《削藩策》,以简洁短促语句来突出犀利而刚硬的力度:“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晁错在《论贵粟疏》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面对这种商人势力日趋膨胀,农民不断破产的局势,晁错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

他的《守边劝农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入侵,并关注人民的贫困生活及其原因。晁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此议不为文帝所接受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3、晁错政论散文的特点

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2、晁错政论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如《言兵事疏》文中见解独到,讲述“得地形”、“卒服习”、“器用利”的用兵要领,继而详细分析“中国”与匈奴军备、能力之长短优劣,最后提出切实的对策,中肯可行。

他的建议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汉朝的边防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后来历代军事思想家所借鉴和应用。

如《守边劝农疏》都是告诉皇帝怎么守边界?怎么对付匈奴?《论贵粟疏》 这篇政论散文切中实弊,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汉初战乱破坏了生产, 粮食奇缺, 问题十分严峻。汉文帝时, 为了防御匈奴人, 在边塞大量陈兵,不仅需要大量的粮食, 而且运粮的费用也成为一个严重的负担。

晁错在该文中指出西汉存在的时弊,“民未尽归农”,“蓄积未及” 入手, 逐层辨析社会对农民的不利, 作者提出重农贵粟解决时弊的办法。汉文帝采纳重农贵粟的办法,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正因为晁错写了很多政治方面的主张,成为了政论散文家。他的散文切合实际,拿来可以用。无论是论粮食的重要性,还是对边境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很实用,便于解决争端问题。

比如边境需要守边的战士,需要提供给他们粮食,而匈奴也是来了又走,游牧民族不可能来了就住下,他们是抢了就跑。招收愿意去边境种地的人,既可以提供粮食,也可以住防边境。

粮食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就要对交粮食多的人给予鼓励,可以当小官,犯罪了可以买罪,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生产。

《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提出了"徙民实边"的积极防御策略,立论犀利,措施亦切实可行,所以被文帝所采纳。

他提的建议确实中肯,也很全面。他的叙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明白晓畅,说明他对现实生活观察及其深刻,对生活充满热情,应用文字的能力也非常强。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非常适用的建议。

从陈述风格上来讲,晁错政论散文立论的显著特色是:深识幽显, 见解透辟。还有就是陈情委婉, 态度恭谦。

他所提建议的落脚点往往是汉朝的长治久安。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汉朝的巩固和长盛不衰献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汉气象的热情赞颂,具有历史的厚实感,在意境上更为壮阔,也体现出历史上升时期的风貌。

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特点一,浓厚的忧患意识。

•例如,贾谊在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过秦论》中深刻分析秦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

特点二,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气势犀利、情感激扬;气盛情浓、深情恳切;

•例如《过秦论》中对秦与六国、六国与陈涉、陈涉与秦的对比。

•例如《论积贮(zhu)疏》,首先说明蓄积的重要,继而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后提出劝农的对策。

整篇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气盛而情浓,表现了贾谊深重真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特点三,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例如,《过秦论》分析秦亡的原因,文章纵论秦国由强盛到衰亡150余年的历史,重点铺陈渲染秦国的强大和秦始皇、秦二世的残暴寡仁。

晁错,与贾谊同时而稍后。

代表作品:《论贵粟疏》、《言兵事疏》。

2、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特点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与贾谊相似)

•例如,名篇《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特点二,晁错散文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例如,《言兵事疏》中论“得地形”一节,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之五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朝(宋)·陆凯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北周·庾信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唐·孟浩然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唐·李白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数重云外树,不隔眼中人。 ——唐·钱起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唐·李端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唐·韦应物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唐·刘长卿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唐·韩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勉:  努力

董生勉乎哉的意思是董生努力吧,出自唐代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从文章的题目看,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应是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但细思之,又有不同情味。

其一,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

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

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

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

”全诗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

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

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勉,努力。意即董生努力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c202205270546373e32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