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咏棉花古诗意思(棉花诗的意思)

咏棉花古诗意思(棉花诗的意思)

有网友问咏棉花古诗意思,下面小编就以2542字给大家详细介绍棉花诗的意思,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棉花吐絮 王梓林 摄

在花的诗意中,棉花绝不是抢眼的花树,唐代的牡丹很美,宋代的梅花独领风骚,几乎看不到棉花的踪影,但棉花是世界上最纯净、最温暖的花,棉花原产于东南亚,主要在印度和阿拉伯,南北朝时期才传入我国,因此,棉花在正史中一直有记载,直到唐代正式的《宋书》、《南齐书》、《南史》、《梁书》等。棉花古称吉贝,古印度称加波罗,有木本和草本两种,《梁书-林易果传》说:吉贝,树名也,开花时像鹅立方体,抽它的线,纺它做布,白与布无异。

棉花大面积种植是宋末元初,所以古典诗歌中出现棉花意象大抵在元代。元代诗人留意民间疾苦,写到了村妇夜晚纺棉织布,字里行间充满了同情。如廼贤《新乡媪》:“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棉花织布供军钱,倩人碾谷输公田。”在元代以前,蚕桑为经济之命脉,衣料以丝绸罗绮为主,元代以后,蚕桑与植棉相得益彰。丝绸是奢侈品,而棉布却更为普及,因此棉花的种植、采摘、纺织以及贸易越来越引起关注。元人许恕《染丝上寒机》诗云:“染丝上寒机,丽色夺春辉。含啼污素质,拟织云锦衣。一梭一梭腕欲折,茧丝何日征输绝。西邻自纺木棉花,制得冬裘白于雪。”意谓云锦衣虽然“丽色夺春辉”,一梭一梭织成诚然辛苦,但要论温暖,棉花才是最棒的,比裘皮大衣还要暖和!有道是:“千层纱万层纱,抵不过四两破棉花。”正因为棉花关系到民生的冷暖,村妇采摘纺织分外用心。元末刘炳《田家乐寄张师孟》诗云:“小姑携筐懒梳洗,拾得棉花如雪肥。大姑轧轧催机杼,疏帘树影寒蛩语。”再看明代程本立《宿荣昌县田家书所见》:“田家无桑蚕不育,寒机不奈蛩声促。阳坡种得木棉花,雨晴雪点秋云绿。小姑大妇不梳妆,日日探花如采桑。青裙短短赤双脚,素手掺掺花满筐。归来闭门月昏黑,燃薪代烛光照室。……”正是那些素面朝天、不辞辛劳的村妇们忘我的劳作,才将棉花输送到人间,给国人带来了温暖!

棉花长在农田里,默默无闻,但它的御寒功效却无声地说明了一切。于是,人民群众更加卖力地种植、纺纱、织布棉花。农民种植棉花,不仅是为了交房租、交税,更是为了刺激棉花贸易。明人古玉在他的《海上竹诗》中说:平川木棉种类繁多,织布人不再夺麻。昨天,地租部门赶时间,街头卖的木棉纱更多了。

到清代,棉花在边疆和内陆地区进一步普及,民间种植棉花和棉花贸易达到顶峰,对棉花的关注和吟唱也随之增加,清代张荀嘉的《花书·竹枝词》说:棉织胜过棉丝,江北人来集市采集,有妇女起早贪黑,却忘了不要在机器里梳头;还有,农民诗人何双清的《岁旱梦目标》说:风吹细雨湿木,十亩溪田有小事业。冰冷的木棉尚未发育,冰冷的穿梭寒冷倚在空空的机器上。"村妇辛勤劳作的场景令人动容。而且,诗人描绘的山水诗不再只是牡丹、梅花等显眼的花朵,还有棉花的意象。清代穆昌彦的诗"立即的眼睛"说:"悠闲地看秋色到山房,几首清澈的溪水和绿色的树木覆盖了它。一对黄色的蝴蝶吓了一跳,看到人们飞入野生棉花中。"黄色的蝴蝶和白色的棉花相映成趣,仿佛就在眼前。

棉花在全国各地和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田野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因此,游吟诗人们见到棉花都很亲切,很热情,不禁引起乡野的思念。请看人钱大新的《隔江城外种棉花的人》:《故乡木棉大过茧,秋收逢交邻,今河间城外路上,我的眼睛就像见到故乡人一样明亮。《又一《山行》第二:《我不知道我在高原棉花洼地为稻谷而居他乡。"钱大新也把棉花贸易描述成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诗"回亭路"说:"秋天杂树仍密,茅寨小而不斜。孩子们被分成柿子,村庄和城市卖棉花。已经感觉少了灰尘和沙子,没有仆人和马哇。邮政亭留下率,风景就像我的家。"

清代最引人注目的棉花诗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所作,因为以皇帝九五之尊咏棉,劝农意义特别重大,康熙皇帝写了《御木棉颂》,《备吉北始播种,私都暖,释古今秘》,特别是乾隆弘历皇帝有一组16首咏棉图诗,合章,总题为《方观成入棉图十六事》。他从布料种植、灌溉、栽培、采摘尖、采摘棉、采摘晒干、收销、成核、打花、打结、纺纱、整经、布浆、装车、织布、染色等十六个环节,全面吟唱了棉花,堪称历代吟唱棉花之最,下面为大家献上几首歌曲,以供有限观之:

本从外域入中原,

圣赋金声实探源。

雨足清明方布种,

功资耕织燠黎元。

——其一《布种》

土厚由来产物良,

却艰致水异南方。

辘轳汲井分畦溉,

嗟我农民总是忙。

——其二《灌溉》

芟密耘长遍野皋,

夏畦增此那辞劳。

白家少傅暝寒中,

但识加棉厚絮袍。

——其三《耘畦》

尖去条抽始畅然,

趋晴避雨摘炎天。

爱之能勿劳乎尔,

万事由来一理诠。

——其四《摘尖》

木弓曲引蜡弦弸,

开结扬茸白氎成。

村舍比邻闻相杵,

唱答合斯声。

——其九《弹花》

乾隆皇帝热情地讴歌棉花的特殊功能“功耕织闷热李渊”,对从事棉花种植的农民和打棉花的工匠表示深深的敬意,这种对棉花民生的关心令人肃然起敬,说实话,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但真正好的诗并不多,但他的这组棉花图画诗却非同凡响。

到了近代,随着棉花走进千家万户,温暖人间,诗人们对棉花的赞美也越来越多,不乏经典作品,让人心潮澎湃。比如肖梦霞的《棉花》:"山居孤寂绝讨好,与桑麻旧联。老我风霜留本色,笑他梅菊误取虚名。一群人怜悯贫苦,两个字冷热叹世。实力微心自热,甘于教服慰民。"这首诗是向棉花致敬,抒发自己的心愿,抒发自己的深情,有老杜的《茅草屋被秋风吹破之歌》"平平安安千房万户,天下寒士皆欢喜"的人民心愿,说到底,梅菊只是空洞的文人名声,但又怎能像老百姓的棉衣棉被那样真挚,再看周才全的《棉花》"季北几时入汉家,如今衣被满天下。

随着当代农业科学的飞速发展,棉花的品种更加优化,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更上一层楼。棉花朴实无华,寂寞地在田野里开放,但他为人类造福的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当代诗人陈振佳在《赞美棉花》中写道:“如果不学习妖娆的桃李脸,就很难进入花的阶层。只有靠一勺纯洁的品质,在世界上保持温柔。棉花的性格和她的颜色一样洁白无瑕,纯洁可爱,真的温暖柔软,洒在世界上是伟大的爱。

古语有云,桃李不言,我行我素。棉花就像一棵无言的桃李,她从不说什么,不争什么,从不为自己做广告,从不炫耀自己的信用,从不诋毁其他的花,但人类却深深地感激她,赞美她,因为“温暖人心的只有这朵花”!

(作者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语录网网友观点:暖到人心只此花,娘亲陪我走天涯。

一针一线皆牵绊,万水万山都是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a220326155038e908f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