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烙馍鏊子哪里有卖的多少钱一个(太原鏊子油饼)

烙馍鏊子哪里有卖的多少钱一个(太原鏊子油饼)

有网友问烙馍鏊子哪里有卖的多少钱一个,下面小编就以2722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太原鏊子油饼,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文:杜德

图:来自网络

对于出嫁的女儿来说,没有什么比回娘家更幸福的了,结婚近30年的我也不例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关心越来越强烈,几天不去就会坐立不安。

今天起了个大早,买了些妈妈喜欢吃的礼物就开始出发了,县城离娘家不远,开车20分钟就到了,娘家的村子就住在河边。

一进村,她就沿着河岸边新修的村道开了几分钟,远远就看见我妈在沙滩上弯腰找东西,车停在门前的时候,就听见车响了,站直了身子,只见我妈笑眯眯地站在南瓜苗里,一手拿着新鲜的银菜,一手拿着刚摘下来的南瓜花。

前些天阴雨绵绵,瓜苗疯长,墨绿色的叶子像蒲扇一样,超过了妈妈的膝盖,我赶紧下去扶起她,说:“妈妈,唉,南瓜苗那么深,别再往里走,万一被轮子绊倒掉进河里怎么办?

我妈乐呵呵地说"没事,我小心,离河边还有一段路"我从我妈手里接过南瓜花银菜,随口说"你捏这些东西,准备怎么吃"我妈说"你看多新鲜,我正想着中午做包子,用塌菜做包子。"

说到包子,看到母亲发自内心的幸福,不由得想起了40多年前的一个场景,暗自发笑。

妈妈最喜欢吃的就是包子,正值盛夏时节,前一天刚下过雨,太阳就急于把大地热起来,让人热得发烫,连蝉的叫声都觉得那么不耐烦,十岁的我和哥哥们一起长大,是哥哥的跟屁虫,在河里钓鱼,爬树折枝,到屋里抓鸟,完全没有一个女孩子的矜持。

中午看见兄弟俩在河里洗澡,我刚要跟着,妈妈一把拉住我,妈妈想烤包子,让我烧煎锅,我不想做,就和妈妈争执,为什么不让哥哥烧煎锅呢?

妈妈说:“因为你哥哥是男孩,你是女孩,这个燃烧的煎锅是女孩做的!”我看到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定,我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所以我不能乖乖地坐下来。

点燃煎锅,从来没干过这活儿的我根本烧不起来,再加上柴火有点潮,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锅没着火的时候,我可以拉风箱,这煎锅烧起来了,太远够不着,离烤架太近,柴火续不下去,柴火坐不舒服,柴火太多,没有火的烟太多,柴火停不下来。

煎锅上的包子,翻面的力气很大,但翻面的力气不大,翻得早,皱,烤得晚,实在是轻得不能再重,快得不能再慢,刚开始妈妈还对我有点耐心,帮忙续火,给我翻面。

慢慢地,我失去了耐心,开始喊指令:"翻过来!"我急忙翻过来,说"火要灭,柴火要添!"我连忙抓起两把,塞在下面,烧了煎锅,一阵黑烟,一阵黄烟,火里没有火,煎锅上的包子也生了,烧焦了。

母亲慢慢地从轻声细语变成不耐烦的大嗓门:"烧吧,快翻吧,熄吧,吹吧,柴火放多了,抽吧!"我只是听着指示,吹啊吹,转啊转,添火冒烟火,起身俯身,左扭右扭,眼泪从烟雾中流出。

白天的炎热,再加上火的炙烤和衣服的浸泡,我的心情比热锅上的蚂蚁还难受,但还是不如妈妈的心意,我的声音里明显夹杂着不耐烦,这时我开始使用口头命令和体罚,时不时还会用滚卒敲我一下。

一次两次,我也认了,我还是急着坚持,再一次,我看到火要灭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怕以后抓不到火,赶紧添了些柴,但我没有继续抓火,反而被推掉了火花,我又俯身吹火,连续吹了几次。

火其实跟我开了个玩笑,当我使劲吹巴力,眼睛睁得大大的,急切地希望它着火的时候,它并没有着火的意思,反而直冒烟,让我泪流满面,我模糊了视线,干脆闭着眼睛瞎吹,谁知一吹,火就着火了,额头上的刘海都被烧焦了。

我揪着头发,擦着眼泪,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妈妈说:“哎哟,糊了!”然后,我头上挨了一拳。

这时,我剩下的小女孩耐心也耗尽了,心中的邪火扑了上来,嘴里嘟囔着:“吃包子,吃包子,我让你吃包子!”我双手抓住火棍,插在煎锅下面,猛地一抬,一下子掀翻了煎锅,气急败坏地站起来踢了踢包子架。

这一以贯之的动作让火花飞舞,包子架在院子里打转,随着包子架的滚动,包子散落了一地,我看到妈妈这时起身了,她肯定生气要打我了,知道事情不妙,我急忙跑到门口逃走了。

可邻居家的阿姨,端着柴火回家做饭,正走到我家门口,我撞了她的头,被撞的那个女人,哭的一声,摇摇晃晃,双手抱住了我,回头一看,正拿着柱子追着我妈,应该也明白我撞的一个大概。

大娘赶紧护着我说:“别打、别打,这是咋的啦,咋的啦?”

我妈见邻居问,又不好发脾气,就解释说我不听话,没帮她烧煎锅,人也不大,脾气也不小,你看,煎锅被掀翻,包子架被踢得老远,有人让她不生气。

我不服气,就反驳我妈,对那女人说"别听她说,我没帮上忙,她坐在边上让我吹啊转,一会儿这一会儿那,你看!我头发都烧没了,她还不停地打我!"

邻居阿姨看着我的眼泪和汗水,脸上抹得像花猫一样,再看看院子里乱七八糟的,笑容满面的阿姨直不起腰来,妈妈也哭笑不得。

我还振振有词地说:“怎么吃好的白面都不行,但是烙馍,我不知道是谁开心,在这样一块铁皮上走来走去,熏死了!”

女人听完后,停止了微笑,拍拍大腿认真地劝说我:"嘿!孩子来了,你不明白,这句话说得好,包子省,面费,这个包子,是为了节省面条和美味,放在过去,当食物不够吃的时候,这个包子是最好的食物啊,再说了,这个包子不是一个人做的工作,你不帮你妈妈谁帮忙,亲爱的快去吧!"

经过一番争论和劝说,我妈还是想让我回去继续烧煎锅,并保证不会再打我,但我坚决不烧煎锅,我要求滚包子,邻居阿姨听后说我不行,开包子是个技术活,我不行,我妈还骂了我一顿,但这激起了我的斗志。

我理直气壮地说:"有什么问题,谁说我不行,我就让你看看我行不行!"我气冲冲地走进院子,舀了一瓢水到水箱里,洗手洗脸,坐在案板前揉面团。

邻居大妈对我妈使了个眼色,跟着她进了院子,把院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收拾好,又架起了锅子,妈妈默默地在锅子旁边坐下,准备烧火,大妈站在旁边,我知道她一定想看我的笑话。

虽然我从来没有擀过包子,但我经常看着妈妈,擀包子的姿势和动作也让我潜移默化地自然起来,我静下气来,在脑海里回顾妈妈每一个动作的技巧和要领,开始揉面团,揉圆,收口,按扁,拿起卒,按住卒,双手放在两端,左手推卒,如我所料,卒由慢转快,均匀而平稳。

滚至盘口大小时,改用手法,将卒的一端轻轻穿过饼底,抬起将卒从边缘卷起,包住卒,再将卒轻轻赶至三分之二处,双手在两侧稍伸缩回,退至边缘时,右手接住卒斜45度放置。

反复操作了五六次,一个馒头烤得很好,虽然没有妈妈手艺好,但也很顺滑,看到女子目瞪口呆的时候,她妈妈笑着点起了火,然后女子反应过来,咕咕道:"是啊,真不错,这孩子自己都不懂事"这也是妈妈没有想到的。

没想到这次生气了,不爱吃包子,从此反而成了烤包子的能手。

现在感觉能给母亲烙烙馍吃,都是一种幸福。

语录网网友总结:我小时候给母亲烙馍烧鏊子,经历过同样的情景,烧不好擀面杖就往头上敲。

也是由烧鏊子改学烙馍。

现在电平铛好用,告别了烧鏊子的年代。

一样的感同身受,没在农村待过,真的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只有经历过烧鏊子,烙烙馍的人才能把文章写的这么生动,估计也只有河南吃烙馍的人吃烙馍的地方才能看懂文章中所有描述的细节。

更关的键是文笔真好!

银银菜,我刚开始还愣了半天,我妈最爱吃银银菜!

是不是还有个金金菜?,我们烧鏊子,翻单饼,小时候我是翻单饼的行家,我妈一生火准备烙单饼,半个村的人都活面送过来让我们帮忙,一坐下就是半天,烙出来的单饼堆起来比我都高,我小时候家里蒸馒头,我烧火,馍快熟的时候不知道咋搞的,火灭了,这一灭馍容易做的不喧,不好吃还不熟,我妈气的骂着要打我,我跑堂屋把门插上,我妈在外面喊我开门我不开,我弟弟妹妹在屋里要去开门谁开我打谁,我妈哄我你开门吧我不打你,我不信就是不开,我妈气的拿斧头去侧墙砸墙也要进屋打我,结果墙砸不开,后来给我姨给我舅还有我姥都给叫来了,因为我从小在姥家长大的,我姥来了说你开门吧,你妈不打你,我才开门然后我妈给我姥诉苦我怎么气人不听话,我听烦了直接跑了,在大街上呆到半夜然后回我姥家睡觉去了,在我姥家待几天再回去,我们小时候我妈烙烙馍也是让我姐烧鳌子翻馍,我姐也小翻不好,我妈的擀面仗不知道啥时候就是头上身上的打!

我姐撂挑子不干了我妈让我接手,结果我也挨了几棍子!

我站起身就走,一边走一边说:一辈子也不吃这玩意,太难了!

我妈说再难也要学,你嫁到人家不会烙馍咋办?我喊道:我就不学,让它从我手里绝种!

现在老了老了可爱吃烙馍了,又快又好吃!

我都忘了我是啥时候学会的了!

我老家山东淄博不叫烙馍叫烙单饼,跟作者描述的是同样做法,也是一个人擀饼,另外一个人烧鏊子。

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跟妹妹就都学会了擀饼和烧鏊子,每次做饼的时候。

两个人就是这样配合的。

作者写的很详细,一看就是行家!

我们以前烧鏊子都是用麦秸杆,一般收完麦的那段时间,晚饭最爱烙烙馍,吃烙馍卷菜了!

最好吃最经典的就是烙馍卷韭菜炒鸡蛋,再就是卷开水焯熟再用蒜汁凉拌的豇豆角,吃着烙馍卷菜喝着稀米汤,稀甜汤,别提多爽了!

我小时学包饺子,包粽子,都是我爸教我的,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做一家四口人的饭了。

我妈教我做饭的的时候不是骂我就是上手,对她比较抵触,哎!

什么样的妈什么样的闺女我脾气也不好,自己的毛病自己知道,尽量控制着点不对孩子发脾气!

我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好像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中午放学回家,俺娘正烙饼,要我帮着烧鏊子,我又饿又热,就不想干,结果被一顿数落,说这么大闺女了啥活不干,光知道吃,还差点挨揍,我小时候给母亲烙馍烧鏊子,会烧火,翻馍馍,但不会擀恪馍,我要学擀,母亲嫌我擀得慢不让我擀,我至今不会擀烙馍,唉,擀也擀不圆,哈哈哈,写的真实,小时候跟着母亲烙烙馍,哪个没挨过擀面杖的打,地鏊子不好烧,烧火的负责挑馍馍,也是个技术活儿,看似简单一反一正的,实则不然,挑的好的,烙馍不硬柔软象绸缎一样,挑的不好,虽说是也熟了,干芯的硬的都有。

以前的大杂院几家人一起烙烙馍,总有一二个公认的挑的好的,专门挑烙馍,那个场景,几家人有说有笑,一个鏊子二三张案子,相互帮忙,现在成了美好的回忆,忘不掉……,前面基本就是我,当然我最后也不会擀饼,不会烧鏊子,听我家老母亲说,她们小时候为了学习烙饼和翻饼,哪个不是挨了无数次箸子,打得哭哭啼啼,才学会烙饼的相比之下,我们这一辈人就幸福多了,不用学,也没人打着学了。

我们也叫烙馍,从小最怕妈妈说今天烙烙馍吃吧,烧鏊子翻烙馍可真难,顾得了这边顾不上那边,恨不得多长一双手。

安徽宿县人最会烙这种馍,加点芝麻还制作干馍。

剩的小面头,烙个小燕子,似乎还叫过小龟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80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