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名句大全 后秦灭后凉迎回一老和尚,送数名美女,终得千古名句“色即是空”

后秦灭后凉迎回一老和尚,送数名美女,终得千古名句“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经中最著名,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句子,大概就是上面这句了。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一般人都会认为是玄奘法师,毕竟是他从西天取回真经,又是他将这些经书翻译成了汉语。

色即是空就是出自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但其实,在玄奘翻译心经之前,心经还有一个汉语译本,名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佛偈,就是出自这个版本,译者是一名叫做鸠摩罗什的高僧。

原文翻译的很美,摘录几段以飨读者。

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

大概是玄奘法师觉得这几句话已经达到了翻译所要求的“信达雅”的极致,无法增删一字,所以干脆原封不动的借用。

玄奘西行

那么这个鸠摩罗什究竟是谁呢?

读过金庸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在《天龙八部》中,有一位西域高僧鸠摩智。

此人悟性奇高,虽是高僧,但却丝毫不热衷佛法,反而醉心功名利禄;

他武功出众,在江湖中兴风作浪,引发了无数风波;

最后在枯井底,被废掉全身武功内力,反而因祸得福,灵台空明,顿悟是非,开始回归主业;

凭着绝高悟性,终成一代神僧。

鸠摩智

这个鸠摩智的原型其实就是鸠摩罗什,“罗什”二字,汉语意思为“智者”,鸠摩罗什直译过来就是鸠摩智。

但是有一点鸠摩罗什和鸠摩智完全不同,鸠摩罗什从来没有迷失过自己的信仰,他始终精研佛法,对佛法在中原的传播,立下了不世之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佛法盛行,掀起了一股礼佛的热潮,这股热潮的兴起,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鸠摩罗什。

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一个名叫龟兹的西域大国,位置在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唐朝时的安西都护府,就设在这。

据《晋书》记载,龟兹国人人信佛,有佛塔庙千所,连皇宫看起来都像神灵居住的佛殿。

大概是这里佛法氛围浓厚,一个叫鸠摩罗炎的印度贵族慕名而来,鸠摩罗炎不是普通人,家族世袭国相高位,但他愣是放弃了相位皈依佛门,跑到了龟兹来。

龟兹王很感动,更激动,不但将鸠摩罗炎奉为国师,还楞要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

王妹长相如何不清楚,反正鸠摩罗炎说啥都不答应,最后在龟兹王的逼迫下,才收下了王妹。

这情节听起来这么像唐僧西天路上的种种遭遇,只不过唐玄奘意志更加坚定点罢了。

公元344年,鸠摩罗炎和王妹的儿子出生,名曰鸠摩罗什,父母希望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而鸠摩罗什也确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据说他半岁开口能言,三岁认字,五岁博览群书,这都已经不能用神童来形容了,这是神迹。

鸠摩罗什的佛法悟性奇高,幼年的他在一所寺院学习时,看到一个大铁钵,孩童心性的他觉得很好玩,就给戴在头上。

刚开始还没觉得沉,他好奇的想,这么大的铁钵怎么没有什么分量呢?刚起这个念头,铁钵瞬间变的奇重无比。

压的他差点摔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给摘下来。母亲闻声赶来,问:“怎么啦?”

鸠摩罗什说:“因为我的心有分别,铁钵就有了轻重。佛法说‘境由心造’,现在我明白了。此后修习佛法,我再也不敢让心散乱了!”

看看十几岁孩子说的这话,我们不得不承认,终此一生,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会与佛法无缘的了。

鸠摩罗什在龟兹一直呆到四十岁,他修习佛法,传授经义,名声鹊起,远在长安的前秦国主苻坚听闻了鸠摩罗什大名,派大将吕光率军7万讨伐龟兹。

为了抢个和尚,劳师动众出动军队,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苻坚还不是最后一个这样干的,因为十几年后,又有人因鸠摩罗什“冲冠一怒为红颜”。

抢到了鸠摩罗什的吕光很开心,率领大军打道回府,吕光是个粗人,对国君让他不远万里抓个和尚很不理解,动不动就作弄鸠摩罗什为乐。

鸠摩罗什

比如说给他弄匹烈马让不会骑马的鸠摩罗什去骑,看着他摔得狼狈不堪而哈哈大笑;

小把戏玩烦了,吕光决定来个大的,他竟然要把龟兹公主许配给鸠摩罗什,要破了他的戒,这下鸠摩罗什可急了,未登极乐,何以家为啊,极力拒绝吕光的“好意”。

毕竟是粗人,吕光有的是浑办法,他把鸠摩罗什灌醉,然后又把公主和他关在了一起,就这样,鸠摩罗什“失了身”。

这情节是不是有点熟悉,金庸老先生也给写进了书中,虚竹和梦姑在冰窖那段卿卿我我,被誉为金庸小说中最污的情节之一,原型就是从这来的。

吕光诡计得逞,哈哈大笑,继续行军赶回长安复命,到达凉州(甘肃武威)时,国中传来消息,淝水之战中苻坚大败,姚苌杀掉苻坚,建立了后秦。

东家死了,吕光干脆也不走了,就地割据,建立了后凉。

就这样,鸠摩罗什被迫滞留在了凉州,这一呆就是十七年。

羁留凉州的日子里,鸠摩罗什过的很苦闷,《晋书》中这样描述:

鸠摩罗什之在凉州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

没有事做,他就向身边的看守士兵传授佛法,同时跟这些来自中原各地的士兵学习汉族方言。

鸠摩罗什卓绝的语言天赋展露了出来,没多久他就熟练的掌握了汉语言的读写,而且能说数种方言,看起来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原人。

他开始尝试着将梵文写就的经书翻译成汉语,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手段将佛法传播到中原地区。

虽然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此生还有没有希望离开后凉。

此时的中原北方,姚苌建立的后秦日渐强大,姚苌和其子姚兴都是爱才之人,两人对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念念不忘,多次去后凉要人,都因为后凉不放人作罢。

公元401年,姚兴忍无可忍,大兵压境,武力收复了后凉,这才把鸠摩罗什请到了后秦,这一年,他已经58岁了。

一个老和尚,先后多次被一国之主不惜武力抢夺,鸠摩罗什可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姚兴完全不同于吕光,他崇佛信佛,对鸠摩罗什待以国师之礼,把鸠摩罗什安排在长安西明阁和逍遥园。

好吃好喝好招待的同时,姚兴也给鸠摩罗什安排了任务,让他发挥特长,翻译经书。

为此姚兴精挑细选来800僧人,成立了一个大型译场,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出面组织的译场,规模空前。

不过工作礼遇远超吕光,姚兴在生活待遇上也远远地把吕光比了下去。他可不是把鸠摩罗什灌醉了拉郎配,而是光明正大的跟其商量,让其纳妾。

理由非常冠冕堂皇,担心鸠摩罗什坐化后,后继无人,所以需要赶紧留下“法种”。

鸠摩罗什也不再是什么纯情童子了,明白了姚兴的意思后,一次讲法后对姚兴说,有两个小儿登我的肩膀,欲去除这个魔障,需要妇女来解除。

姚兴心领神会,急忙为其送上美貌宫女,没想到竟“一交而生二子”,姚兴大喜,又陆陆续续送去数十名美女。

鸠摩罗什索性搬出了僧坊,同众妻妾们过起了其乐融融的小日子。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鸠摩罗什的快意人生引起了众僧人的艳羡,妄想效仿。

一日用餐毕,鸠摩罗什让侍者端来一盆铁针,他面色凝重对众人说:“我知道你们有些人想要学我,但是要学就学全部,否则的话,还请诸位安贫乐道,切莫再痴心妄想。”

说完,他就用筷子夹着铁针吃起来,愣是将满满一盆吃了个干净,众人惊叹不已,以为是佛祖显灵,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对鸠摩罗什的私生活说三道四。

此后的讲法中,鸠摩罗什还语重心长的告诫诸位僧人:“莲花生长在淤泥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你们但取莲花勿取泥啊!”

毫无疑问,鸠摩罗什是一位不世出的翻译奇才,他能够熟练的使用梵文和汉语,并在两者直接毫无障碍的切换,他的译经不只求“信”,更求“达”和“雅”。

相较于玄奘的译本,我们能发现,生性严谨的玄奘,译文虽然精确,但是却有些呆板,学术气息浓重,不利于理解传播。

而鸠摩罗什的译文则明显灵动传神的多,兼具浓厚的文学性、通俗性和可读性,更容易吸引佛教徒和普通民众。

鸠摩罗什大量的运用了“意译”,世界、未来、爱河、大千世界、想入非非这些词汇都是鸠摩罗什最早译出的。

除了创造新词,他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语法结构的发展,如古汉语助词“于”,在先秦两汉书中,没有用在动、宾成分之间的,只是从六朝译经时才有此种用法。

如鸠摩罗什译《法华经》中,就有“供养于诸佛”这样的话语。

鸠摩罗什翻译的《法华经》

还有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倒装句,也是出自鸠摩罗什等人的翻译,佛经译文中常用的“如是我闻”就是“我闻如是”的倒装句。

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中,鸠摩罗什带领八百僧人,翻译了大量的佛经,留下了《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般若经》等译作,为佛学的传播立下了不世之功。

413年4月13日,鸠摩罗什在长安示寂,享年70岁。

圆寂前,他对众僧人说,如果自己的翻译准确,保留原意,那么火化时,舌头不会被烧毁。

舌舍利塔

当熊熊大火停歇后,一代神僧化作灰尘,然而众人惊奇的发现,他的舌头果然没有被烧毁,形成了舌舍利。

遵照他生前遗嘱,众僧护送舌舍利到了凉州,修建鸠摩罗什寺,建塔供奉,这座高塔存留至今,香火不断,向世人诉说着一代神僧的传奇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0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