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

俗话说得好:"吵架就像打架,不疼,但疼!"

所以吵架就像打架一样,总会有胜负之分,无非是胜利者的心理能稍微好受一点,失败者的心理能稍微憋屈一点。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图3)

可以说,从小我们就无时无刻不在跟人吵架,上学前为了玩具跟小朋友打架,吵架,虽然不应该说太多话,但也会仗着谁的声音大,谁就是赢家。

上学的时候也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吵架,而且当时的争吵已经开始理直气壮了,在同学面前输赢特别重要,因为这关乎面子。

长大后,我们也会因为自己的兴趣和习惯而和别人吵架,这个时候吵架已经不是为了面子,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利益会不会因此失去。

平安值还是推荐给大家,能忍就忍,毕竟输赢往往没那么重要。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图8)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和同学、朋友、邻居、陌生人、家人、领导、同事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吵,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和别人吵架可能总是计较输赢,但是,和家人、孩子吵架永远不会赢!

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大人永远是输的!

这句话并不是说大人不能和孩子吵架,而是一旦和孩子吵架,大人就已经输了。

很多没有孩子的人会想:“有这么多问题要和孩子争吗?你不能容忍你的孩子吗?”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图13)

对于有这样疑问的人,请看看自己,问问自己,你从小和父母吵架过吗?

就拿最普通的事情来说,辅导孩子!

孩子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他们来说,学习只是家长和学校强加给他们的,所以大多数孩子对写作业是抗拒的。

但是我们成年人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有好的出路,毕竟孩子的幸福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因此,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往往会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大惊小怪,有些孩子只是玩玩不写,有些写得太慢,有些是盲目写了很多错误,有些直接谎称没有作业等等,只要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一般家长就忍不住了吗?有时嘴巴巴巴两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大多数都是直接动手。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图19)

但是当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少有孩子敢直接反抗,所以按照传统的吵架模式,胜利的一方自然是父母,但是为什么说父母永远不会是赢家呢?

我举个例子,邻居自己描述的:

邻居家的孩子学习很好,经常考上全年级的状元,彬彬有礼,懂事,在外人看来,他们都属于神仙宝宝的一类,来报恩的,不用家长找麻烦也能这么优秀,但是这样的孩子有时候还是会让家长生气,想揍她一顿。

邻居家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年龄比较大,如果父母平时工作忙,就会让姐姐帮忙照顾弟弟,帮忙督促他写作业,帮他不要乱跑等等。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图24)

按理说,正常家庭年轻的时候,姐弟关系不是很融洽,没有打过架的姐弟也不能算姐弟,所以当邻居让姐姐帮忙照顾弟弟的时候,姐姐连连拒绝,甚至无动于衷,作为父母的她肯定是气愤的,忙了一天还要在家做饭,这个时候让她帮忙看着弟弟不听话,说不了她几句。

妈妈:"你这么大了,你不能分散父母的注意力吗?看你哥哥做作业,他就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女儿:"我不想照顾他,他也不听我的,我控制不了他,我在看电视。"

按理说,这样的对话是可以的,但是一旦说了十几遍,父母的耐心就完全没了,吵架估计是最轻的,很多时候都要打一顿出气。邻居们都是这样,非常生气,开始殴打,女儿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愤怒和不满,只是默默地带着哥哥做作业,然后吃饭睡觉,女儿一句话也没有说,邻居们只知道女儿生气了,但是她作为母亲并不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做错了什么,也没有理会她。

直到第二天在学校,孩子还是一句话都没说,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还不淡定,只想说几句话缓和一下关系,没想到孩子还是不理她,吃完饭就直接去学校了,留下邻居一个人在风中。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图30)

上班时间,邻居们都在有意无意的想着这件事,心里不断的充满愧疚,仔细想想孩子还小,正是玩乐的时候,放学一天后,她还想回家散散心,强迫他照顾调皮的弟弟,实在是有点吃力,胡思乱想了一天后,她在心里多次向孩子道歉,工作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就像一根刺,在她心里难以抚平。

所以,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和孩子发生争吵,不管谁是对的,吃亏的总是父母。

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近的关系,两个人之间没有太多的嫌隙,但他们往往是最亲密的人,争吵最频繁。

孩子在学校有同学陪伴,可能过段时间就好了,但父母总会陷入无尽的自责中,归根结底是因为这是她的孩子,她心疼她,包容她,舍不得她受苦。

姐弟吵架不记仇的句子(图35)

所以,在日常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还是要杜绝和孩子的争吵,尤其是动手,根据上面的分析,你永远不会是胜利的一方,为什么非要做无谓的反抗呢?

更何况无休止的争吵还会影响亲子关系,相信这也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套用《小舍得》中的一句台词:和孩子相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等她长大!

#小舍得征文大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0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