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一种味道,就是一个江南,体味zui江南,总有一丝牵挂在……

一种味道,就是一个江南,体味zui江南,总有一丝牵挂在……

有一处地方

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留得住乡愁

跨过了古老的石拱桥,踏着凹凸的青石板面,指尖上流淌的人文气息,丝丝都缠绕着外婆家的乡音。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江南。摄影 | 陈钰莉

这便是南方的小镇这便是江南的情丝这便是心中的故土江南古镇,提到这个词语,脑子里就浮现了一幅水墨画。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传说美谈,让诸多水乡小镇为大众熟知。街道日渐繁华,人群熙熙攘攘,更有将整个古镇全部搬空重新营造的模式,这些让小镇更符合现代人明快节奏的同时,也失掉了一些原本的味道。

古镇看起来还是古镇,只是居民换成了员工,民房变成了酒店,景点更“网红”了。热闹转瞬即逝,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流淌在岁月里的小镇,长大后就变成了心里的白月光。 摄影 | 陈钰莉

我便知晓了

缺的应当是古镇里的人情

△走街串巷,吆喝声声道不尽五味人生;肩扛手拎,蹒跚几步走不完世道人情 摄影 | 陈钰莉

我总觉着,去些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镇,才能从中摸索到它最真实的模样,只想找一处安静的水乡,静静地听小河流淌。

震泽

便是那众多江南古镇中

不拘一格的孤独舞者

△红伞伞,白伞伞,大家一起组团团。 摄影 | 陈钰莉

她婉若一位岁月静好的娉婷闺秀,静静地守候在南方水墨画的一角。

“总有一丝牵挂在震泽”

连古镇的宣传语

都带有一丝女性的柔情

01

震泽的情丝剪不断

震泽——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也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之乡,与盛泽比邻。

不同的是,盛泽作为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而震泽主要经营干茧、生丝、针纺织品、化学纤维、绢纺半成品。身处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就有种桑养蚕的历史,作为蚕桑产地,震泽为盛泽丝绸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和优质的蚕丝原料。

△震泽的情丝细细的,拂过心间痒痒的。 摄影 | 陈钰莉

蚕丝,作为震泽重要的文化地标,已深刻融入进了这座古镇的灵魂,串联起震泽人民祖祖辈辈的记忆。

走在古镇的路上,间或能看到震泽人家的蚕丝情怀,不论是镇口处的丝织品店铺,还是街道处摆放着的旧时人家种桑养蚕的农耕器具,震泽人家的情丝便藏在这里,代代相传延续。

02

震泽的古桥流水浸润江南

震泽,为太湖古称,镇位于太湖之滨,故名。

△震泽世代居民依水而居。 摄影 | 陈钰莉

远古时期,震泽地区为泻湖浅湾,“始为洪流,继为泽薮,卒为阡陌”,沧海桑田,泥沙淤漫,堆积成陆。而后先民在此开垦土地,人群稀疏散居,聚成村落。

△老旧的廊棚和门楣处精美的雕花,这是震泽的浪漫。 摄影 | 陈钰莉

震泽古镇依水而建,小镇人家傍水而居,明清时期,江南丝绸贸易兴盛,水运发达,震泽的百姓因水而兴,因水而盛。这也使得震泽至今仍保留着旧时人家停靠船只的驳岸,在沿岸各式的河埠头上,也依旧有当地人家浣衣洗菜的习惯。

△河埠头上总能看见取水的居民。 摄影 | 陈钰莉

连接着河岸两边的的一座座古桥更是经历了祖祖辈辈的风吹雨打,位于震泽镇宝塔街东面的禹迹桥,便是在清康熙五十四年,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于乾隆四十年修,乾隆四十四年重建。禹迹桥东西两向各刻着一副对联。

△禹迹桥,经历百年沧桑依然挺立。 摄影 | 陈钰莉

东面桥联:

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

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

上联是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清明,盛世相承,功比大禹,因此此番重建时,便不改桥名了,仍为“禹迹桥”。

下联意思是,当今尤为兴盛,重建古桥时,又恰逢“尧帝”出巡。此处干脆把乾隆比作了“尧”。

西面桥联:

市近湖漘, 骄肩无俟临流唤,

地当浙委,绣壤应多题柱才。

上联体现重建禹迹桥后为当地居民带来方便,震泽市集繁华,人群熙攘;

下联更是感慨震泽地处浙水之尾,在这片锦绣之乡,更应当为国多提供些栋梁之才。

震泽名家荟萃,近现代涌现出的一批广有影响的著名人士,如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等,也正应验了“人杰地灵”的古谚。

桥面石阶刻有各式吉祥图案,虽历经了数百年风雨剥蚀,字迹与图案依然清晰可辨。

03

震泽的塔寺祈一方安宁

跨过了禹迹桥,便来到了慈云禅寺,该寺创建于唐朝,初名观音庙,后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

△慈云寺,庄严而宁静。 摄影 | 陈钰莉

初入寺中,入眼的便是慈云寺塔,慈云寺塔建造精美,翼角上翘,玲珑挺秀,角上挂有铜铃,若遇清风,铃声作响,风铃相遇,将思念之声回荡于空中。

△慈云寺塔,被寄予美好的爱情传说,当年的孙尚香也许在这座塔上留下了千万相思。 摄影 | 陈钰莉

《吴江县志》记载,慈云禅寺和塔初建于孙吴赤乌年间。关于慈云寺塔,民间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争雄,设美人计将妹妹孙尚香嫁与刘备。没想到却弄假成真,孙权便设计将妹妹骗回东吴,隔绝她与刘备的联系。

孙尚香思念丈夫,抑郁成疾,便在太湖之滨的震泽建塔,天天登塔遥望,盼着刘备前来相救。这座塔也有着“望夫塔”的别称。

△世人对生活的寄托,好像总会寄托于某一种信仰。 摄影 | 陈钰莉

慈云寺塔身后的中心广场上,竖立着一座十余米的汉白玉观音像,佛像开脸圆润,面部慈悲,左手结印,似在保佑这一方水土安宁。

04

震泽的茶馆茶水中的生活

走在震泽镇宝塔街的青石板路上,沿途看到最多的便是大大小小的茶馆了,震泽百姓的生活,就融在那一碗茶水中。

四碗茶,便是震泽地区特有的茶俗,凡贵客上门,必奉上四碗茶招待。所谓的四碗茶,便是待帝茶、水潽鸡蛋、熏豆茶和清茶,先甜后咸再淡。

△四碗茶,震泽人家的茶俗。 摄影 | 陈钰莉

待帝茶又叫饭糍茶,用饭糍干撒上细糖,用茶水冲泡而成。相传当年永乐皇帝南巡路过震泽,当地百姓便奉上此茶为皇帝充饥解渴。

水潽鸡蛋便是将农家土鸡蛋,煮开起碗时兑入白糖盛入碗中,一碗甜甜的糖水温温热热地喝下肚中,十分消受。

熏豆茶便是将熏青豆、胡萝卜干、陈皮、芝麻等冲泡而成,入口咸香,既好看又好喝。

前三碗茶下肚,腹中已是半饱,这最后一碗茶,便是真真正正的一碗清茶,选用的是安吉白茶,此时才真真正正的可以慢条斯理的坐于窗边细细品着碗中的茶水,享受着震泽的慢时光。

△震泽的生活很慢,慢到你只需要一杯茶便可以过去半天。 摄影 | 陈钰莉

无论是在茶楼里,还是在邻河的廊棚下,来喝茶的人都不在少数,他们大都谈笑风生或是两两无言一同望着河对岸游思。

我想,这大概就是对震泽的慢生活最好的诠释吧,一句话不说,却又好像什么都不用说。

△这样舒服的小镇,眯起眼来小憩一会吧。 摄影 | 陈钰莉

震泽在众多古镇中可算得上是袖珍,368米的街道走完也不用多长时间,却总忍不住在中途驻足为它多停留片刻。

我想,若遇正味江南

该当是这般模样

—END—

编辑/排版/后期|陈钰莉

摄像/摄影|窦欣欣陈钰莉

封图制作|窦欣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z20220530125806fbf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