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关于黄酒的文化典故,「一两黄御酒坊」白酒小故事——历史上关于酒的名人轶事

关于黄酒的文化典故,「一两黄御酒坊」白酒小故事——历史上关于酒的名人轶事

中国的酒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更为中国酒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些关于白酒的名人轶事,让我们一起听故事吧!

一、箪醪劳师

勾践领兵伐吴。

在出师前,越中父老给勾践敬酒,勾践把酒倒在河的上游迎着水流和士兵们一起喝。

士卒士气大振,绍兴至今还有‘投醪河’。

类似的历史故事记载在《酒谱》,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晋国,来到河边,计划犒赏将士以激励他们。

然而,酒醪却仅有一种。

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也可以放入河里酿酒(也可以大家共享),于是秦穆公把这种酒倒进河里,三军喝了就醉了。

二、鲁酒薄而邯郸围

''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讲的是楚宣王会见诸侯,鲁国恭公在官礼之后到了,并且酒水薄淡,楚宣王非常生气。

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王室授勋,送你酒已经是失了礼节和身份的事。

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分。

于是不辞而别。

楚宣王遂引兵与齐攻鲁。

齐国的梁惠王一直想攻打赵国,但是他害怕楚国会帮助赵国。

这一次,当楚国提出请求后,他不用再担心楚国会找麻烦,所以赵国的邯郸也就不明不白得成了鲁酒薄的牺牲品。

三、雪夜访戴

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

东晋时,文人主张纵酒,王徽之也是如此。

因此,不久他就放弃官东归,退隐山阴。

有一天,晚上下大雪,他醒了,命家人开门酌酒。

他一边喝酒,一边向远处看,看到一片雪白,“四望皎白”。

“因起彷徨”,于是吟诵着左思《招隐》的诗句,忽然想到了当世名贤戴逵。

戴逵即戴安道,《晋书》本传说他“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后徙居会稽剡县”(今嵊县)。

山阴离剡县很远,沿河而上有100多里。

王徽之连夜乘船去了,花了一天时间才到达戴逵的家。

但就在这时,他突然停了下来。

他没有进门,而是转身回去了。

有人问他,你辛辛苦苦远道而来拜访,到了门口为什么不劳而返?他坦然地说:“我来这里是本是趁着酒兴,现在酒兴尽了,我就没兴致了。

为什么我一定要见戴逵?”这就是千秋传颂的“雪夜访戴”的故事。

四、蔡元培与酒

我国近代教育名家蔡元培先生于绍兴、长于绍兴,所以对绍兴酒非常的喜爱。

根据蔡先生的好友回忆,蔡先生虽在外工作数十年,但始终保持在家乡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嗜好,他喜爱绍兴酒每餐必饮

逢年过节他都托亲友从绍兴买上数坛酒回去,备在家中自饮或请客。

除了绍兴酒,蔡先生的下酒菜也大多是绍兴特产,如干菜、霉千张等。

逢年过年,他还嘱托亲友给他邮寄草鸡、鱼干、酱鸭等绍兴当地特产年货。

就连他平时饮酒用的酒壶也是从绍兴带去的锡制酒壶,里圆外方,中有夹层,天冷时可充灌热水温酒。

五、“白马湖”的先生们

白马湖的名人,如夏丐尊、刘董宇、朱自清、朱光潜等在春晖中学时就有“酒聚”的习惯,他们爱喝绍兴老酒。

后来这几位名士先后前往上海,办起“立达学院”,仍继承了白马湖畔的“酒聚”习惯。

开明书店开张后,索性名正言顺地成立起“开明酒会”,并且明订了入会条件:必须具有一次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的能耐才能吸收入会。

当时夏丐尊、丰子恺、叶圣陶、郑振绎和开明书店的章锡琛老板全都达到入会条件而入选。

这个酒会每周定时举行一次,许多组稿、编辑、出版、展览等事宜都在这酒会中达成。

一次,丰子恺的学生钱君也想入会,但苦于只能喝三斤半绍兴老酒,章老板硬是不同意,还是年长的夏丐尊仁慈,劝说:“君积极要求入会,值得鼓励,尺度略可放宽,打个七折吧!”在人们敦促努力争取达标的呼声中,钱君终于破格入了会,而且不负众望,居然不久一次也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酒了。

除了刚刚提到这些,酒在我国的诸多文学名著中也皆有体现,如四大名著。

《红楼梦》中贾府的人们逢年过节,过生辰等都要饮酒作赋。

《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禁不住酒香的诱惑,偷喝了天宫的玉液琼浆,才大闹了蟠桃会。

《水浒传》中的喝酒片段更是数不胜数,梁山好汉们个个能喝好饮。

武松打虎,鲁智深醉打镇关西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充分表现了曹操的老奸巨猾。

关羽的温酒斩华雄,用酒突出了关羽的神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y202209281122063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