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妈妈生病死了,记录妈妈从生病到离世的33天(2)

妈妈生病死了,记录妈妈从生病到离世的33天(2)

更正:前一篇妈发病日期是2021年1月5日

妈住院的15天左右身体逐渐转好,白天也清醒一段时间,当时疫情越来越严重,表姐在北京当医生,也没办法转院过去,进京除了要3日内核酸检测还得隔离14-21天,由于我们离疫区不远,进京更是不可能的事,好在妈快好了,一天比一天精神,医院管理很严,除了一人留下陪床还得7天做一次核酸,其他家属根本不让进去探视,我们依旧每天做饭隔着科室的玻璃门送进去,每天我都在想给妈做什么,吃什么恢复快,以前都是妈顾着我做我爱吃的饭菜,每次问她爱吃什么,她总说:“我吃什么都行”,吃饭也是自己吃在后,现在想想太照顾别人忽视自己慢慢的别人也就形成习惯了。

现在轮到我给妈做饭,她爱吃的我了解的太少了,就每天做我认为有营养的饭给她,刚开始是破壁机磨糊糊,蛋白质类我选择:海参、鸡蛋、鸡胸、牛眼肉;蔬菜选用有机绿菜、、胡萝卜、藕;碳水我都是放大米、小米、南瓜、山药。

基本就是这些组合,放一点橄榄油或山茶油或香油。

只是我忽视了一点,刚开始磨糊糊放这些后没放盐,觉得让妈少吃盐有好处,后来才明白对正常饮食的人要少盐,但对妈来说,这是主餐,不放盐不行,后来化验结果钠有些低,于是我磨好了糊糊就放点盐补补钠。

妈知道自己插着胃管,后来自己拔掉了,说:胃管时间够了,该拔了。

妈做了多年神经外科护士,也操作无数次插胃管,她知道什么时间该换,这也说明她脑子没事,有记忆。

记得有一次,我早上送饭过去,发现科室的玻璃门开着,可能是谁出去忘了关,我赶紧悄悄的进去,当时刘姐刚给妈擦洗完了,妈还是闭着眼好像时睡着,我叫她,她只答应不睁眼,我又怕让护士发现,边摇边叫她,她缓缓的睁开眼,我问她好些了吗,她说:“好点了,就是那个医生光拧我,把我胳膊都拧成残疾了。

”我知道是医生每天查房,叫醒病人的方式就是拧胳膊或者拧锁骨下面,妈说,那个医生太坏了。

我问她:头还疼吗?还吃止疼药吗?她说有点疼,不吃可以忍着。

当时我还是挺开心的,妈能表达,并且不用止疼药也可以忍受,这证明往好里转,输了头孢体温也基本不烧了,肺部感染也控制了。

我还想和妈说说话,但提心吊胆怕护士发现,我就赶紧放下饭悄悄的溜了出去,好像做贼一样。

后来又有一次我溜进去,叫妈没醒,把护士招来了,护士很凶,让我赶紧出去,其实我也有核酸报告,但护士就说有规定,不能两个家属,于是我看着妈还没醒,只能灰溜溜的出去。

唉,想着我接触外界再进病房可能也不合适,后来我也不敢进去了,就和妈视频,而且妈的病房就在科室玻璃门对面,病房开着门,妈的床我能看到,所以,妈吃饭时,我是能看到的,她也能看到我,我等着她吃完刘姐把饭盒给我送出来再走,妈吃着饭还冲我招手,示意我回去吧,她这个时候还在担心我,怕我累。

妈能用嘴吃饭了,我们就包饺子给她,她还是爱吃白菜饺子,可能“饿”了太久,她那次吃了8个饺子。

妈输的液也减了,止疼药也不用了,能吃能喝能拉,身体在恢复中,妈的身体底子好是我最欣慰的,表姐也问过妈这种情况今后能恢复到半自理以上,做好康复有可能完全恢复。

我想下一步应该考虑妈的康复问题了,我看住院看病人出院基本都是25天左右,妈也住了将近20天,也快了。

我查了资料问了表姐,脑血管病后遗症要尽快做康复,三个月是康复黄金期,半年是重要阶段,在妈住院期间,昏睡阶段就开始每天做针灸了,妈是个待不住的人,喜欢运动,活动,所以我要尽可能想到给妈做好的康复,我当时想,只要经过努力妈一定和之前一样的,小姨也说姨夫单位有个阿姨,脑出血后全部恢复了,还去泰国旅游了,妈身体这么好一定能恢复好的。

本市有个专科康复医院,我也问过了,大都是脑血管病后遗症做康复,需要住院康复,每天安排不同的康复训练,有训练师引导帮助,我也问了住过的人,说效果还可以,就是不是公立医院,私立医院难免会有效益第一的感觉,但本市是唯一的大的康复医院,我也问了妈住院的医院,也有康复科,那里也有训练设备,只是不如康复医院的多,但康复科在医院内部感觉可信度高些,经过商量,我觉得妈出院后可以取本院这个康复科,康复一段时间看看,如效果不太好,过完年再去康复医院住。

果然医生很快就找我谈话了,说可以出院了,我让医生开全部的检查单,全部合格再出院。

结果真的很好,血糖一直都正常,血压也到130/90左右,CT肺部感染和血液C反和感染指标都正常了,脑CT出血部位也模糊了,血肿已缩小,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都正常,我妈终于可以出院了,过了周日(就是那个吃了8个饺子的那天)的下个周一就办理出院转到康复科,康复科就在楼下二楼。

在一楼做CT在外面等着的时候,妈睁着眼睛,有楼道风我把妈的帽子带好,她仰面躺着我贴近她的脸用手机自拍了张合影,她的眼神透着一点诧异,其实是稍有迷糊,我的眼神倒是很开心,充满希望,就这样一张合影成了我和妈的最后一张合照。

那天是1月25日。

办理神外科出院手续后妈推了出来准备坐电梯下楼到康复科,妈提前带上了口罩,帽子,想赶紧走,她很烦那个“拧”她的医生,形容他是“小坏蛋”“混蛋小子”。

妈推出来眼睛有神,我问她:知道咱们去哪儿吗?她说“去康复科不是?”看来她知道,我告诉她,病已经好了,做做康复就恢复了,咱们就能回家了,回家过年了,妈说:“这个年可不一般”。

住进康复科,我怕刘姐自己忙不过来,我就又溜了病房,把妈的病床,床头桌全部用酒精纸擦了一遍,把洗漱、杯子等杂物都放进去,妈坐着看着我,我着急弄完又怕护士发现,急急忙忙做着这些,我拿了酒精纸给妈,妈右手接住捏住揉搓,擦拭,然后她说:你光忙,我都渴了,快成上甘岭了。

”病房温度高,我穿着大衣没来得及脱,我也热了渴了,但忘了给妈喝水,我赶紧倒了一杯水,水有些烫,我又找了个饭碗,来回倒水散热,尝了下还可以,把杯子放到妈手里,妈能拿住,然后自己就开始喝水,我想好久妈都没和小姨联系了,原来她俩是联络最多的,每天一起散步,有时候串着吃饭,聊天,我趁着收拾的时间,打开微信视频,让妈和小姨一起聊了会,小姨问妈想吃什么,给她做了我再送过来,视频了几分钟护士就来了,让我赶紧出去,我和刘姐交代了下在护士的催促中逃出了康复科。

而这次和小姨的视频也成了她们姐妹最后的一次通话。

妈住进康复科,我心情好了很多,上班也开开心心的,我想,这一切都过去了,妈快好了,我回家把妈的房间床单、被罩都洗了,准备妈的归来。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五舅、艳芬姨,他们都高兴的松了口气,一直以来都在为妈祈祷祝福着。

1月26日住进康复科第一天下午医生叫我谈了话,讲了康复方案,包括每天针灸、循序渐进做康复训练,为了更稳妥,再输几天降颅压的甘露醇,如果不插胃管食物喝水一定要给够,和妈商量妈说不用插胃管自己会努力吃饭喝水,我也不想妈受罪,就没同意插胃管,妈也可以,真的大口喝水,吃药也是,一把药片都能吃进去,她说,我要吃下去赶紧好起来。

1月27日上午,我上了会儿班,秀玲嫂子和表哥过来找我,秀玲嫂子和表哥是本市和我们联系紧密的,妈很喜欢秀玲嫂子,妈生病一直没告诉她直到昨天,我想妈反正也快好了,就把经过告诉了她,还惹得她哭了一场,结果今天就买了一堆吃的,我放到车里,告诉他们医院不让探视,让他们先回去,我会随时给她消息,也许妈就要回家了,在家里再见。

我中午没时间做饭,提前让小姨给妈做了饭,小姨给妈煮了排骨面,蒸了大枣,我拿了就直奔医院。

到康复科我给刘姐打电话,刘姐半天不接电话,我等了几分钟,刘姐出来了,看样子很着急,她告诉我,妈突然不说话了,她找了医生,医生正在做检查,我把饭给了刘姐,我着急但是进不去,怎么回事呢?妈怎么了呢?刘姐进去盯着,我在外面心急如焚,等着里面的消息,一会儿一个护士进科室开了门,我顾不得了就跟了进去,我看到妈斜靠在床上,闭着眼睛,叫也不睁,右手不自然的蜷缩在胸前,我顿时眼泪流了下来,我看到妈好无助的躺着,我在她面前却什么也帮不了,医生说赶快做CT看一下吧,我把东叫了过来,还有大表哥,秀玲嫂子和表哥,小姨姨夫也来了,我们七手八脚把妈推进CT室,做了脑CT,出来后妈依然躺着不说话,医生说转楼上神外科吧,我问医生怎么回事,医生说脑又有出血。

我晕!无数的问号和怎么办,事情紧急先送神经外科再说,迎接我们的还是原来的张医生,我们迅速的把妈推进病房,护士让我们都出来,医生和我们说,发现左顶叶有30ML出血,但中线没有偏移,其他指证还好,目前先保守治疗。

我崩溃大哭,突然的变动让我措手不及,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办,我问了表姐,和家人商量后觉得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观察情况再说,毕竟手术是有风险的,暂时没到手术指征。

刘姐说妈的左边身体特别僵硬,手和胳膊都掰不动,也不睁眼,闭着嘴,刘姐说妈一直特别好,上午话特别多,见谁都聊天,和刘姐说的最多,康复医生和她说话她也不理,看着病房的人以为是我和千,她冲着她们叫我俩的名字。可是一下子就不说话了,叫她喝水也不喝,不动了。

我好害怕,真正的感觉到---恐惧。

语录网网友观点:你还有33天的时间孝顺妈妈,我妈妈从得病到去世三个半小时,到今天整好去世五个月了我一想起来还是心痛的无法呼吸,是不是在康复科摔跤了或怎么了?不然为什么又突然出血了?,没有,她左半边身体不能动,一直卧床,第二次出血我也很疑惑,你不是说上午说了好多话吗,也许是有些激动了。

你不是说上午说了好多话吗,也许是有些激动了。

没有,她左半边身体不能动,一直卧床,第二次出血我也很疑惑,从你文中推算,妈妈应该是春节前后去世的吧,我的妈妈是正月初六去世的,已经五年了,突发疾病,在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前提下离开了。

真是反应不过来接受不了,好长一段时间都像是在做梦一样感觉那么不真实,接受现实的过程是锥心刺骨的也是漫长的,至今不能想,想起来泪流满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y20220909184405d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