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戏曲 包拯(小包拯戏曲)

戏曲 包拯(小包拯戏曲)

有网友问起戏曲包正,下面小编就用2323字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小包正的戏曲,估计看完需要6分钟!

唱着唱着,这是什么行为,这不叫推广普通话,这叫文化自信缺失,弄巧成拙!

弘扬戏曲文化,从保护乡音开始

1.戏曲本来就是地方艺术,唱戏首先要解决唱给谁听的问题豫剧、戏曲在中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再怎么发扬光大,也不可能离开这片故土,立足中原方言,按照熟悉的节奏,才能唱进观众的心里。

第二,戏曲是节奏的艺术,篡改发音会削弱表现力。Chéng是一个开放的声音,发音有一种准确而无情的感觉,这是zhông做不到的。有一个典型的歌唱短语"饮住大胆的小袋子chéng",一句话唱出了西宫皇后的傲慢;如果是"饮住大胆的小袋子zhng",首先这是不对的,然后根本没有"饮住大胆的小袋子chéng"的感觉。

除非你按照包装的音调作曲,否则你根本解决不了节奏的问题。

中原正韵,尖团得宜

关于发音难的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包浆的“正”字。举几个例子就可以了。

1.《朝阳沟》银环妈:

既然今天你回来,明年再给我考大学(xió),

就算当个服务员,也比农民强得多。

你要是唱“考大xué”,这段戏就完了,连起码的押韵都没了。

2.《拷红》红娘:

上绣楼我要把小姐吓(hê)哄,

我就说呀张先生的病疾不轻。

如果你唱"xiàcoax",或者"hècoax",很可能会被直接赶下舞台。

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发音,还有就是群音尖锐的问题。普通话没有群音尖锐,但是河南话是有分的。比如《花官园》中蒋桂芝的演唱就很典型。有些演员普通话用得太多,不知道怎么用尖锐的声音。"Ciān忆起往事(sí)"被唱成"qiān忆起往事(xī) ", 一句显露出来。以你的唱法,拒绝让千里之外的戏迷观众,你怎么能入得了你的心?对于戏曲的萧条,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遥望瓦岗多雄伟

众英雄山上举义旗

儿孙投书尚未归

不由我思绪万千(ciān)忆往昔(sī)

老身家住南阳地

离城十里姜家集(zí)

那个棋盘大街住在路西(sī)

……

大比年 有一个赶考的书生小(siǎo)罗艺

他赶考路过俺那姜家集(zí)

……

请(cǐng)来个名医与他治病疾(zī)

那日罗艺病体好

老爹爹又为他摆开了宴席(sí)

小丫环上绣楼上对我报事

她言说 我的姑娘啊 你可知晓

咱的客厅内 来了一位俊(zùn)公子

只长得风流儒雅相(siàng)貌不俗(sǘ)

我听此言 心(sīn)欢喜

急忙忙带丫环下楼梯

在客厅门外我停住了足(zǖ)

用舌尖(ziān)湿破了窗棂上的纸

木匠(ziàng)吊线(siàn)看仔细(sì)

我站在大厅之外偷相(siāng)女婿(sǜ)

……

还有一些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尖音的滥用。比如"升义旗(cí) ", "新欢欢喜(s)",听起来就比较寒酸。这是什么情况呢?我估计,是不是京剧听多了?在京剧中,我见过"我忍心给你一支金箭,就怕你一去不还(c)"这种比较奇怪的尖音。京剧是由北京的一个南方剧团组建的,发音有点怪。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但要知道豫剧不吃这一套!

你要是唱豫剧分不清尖团音,显然是中原方言不及格。

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

在音乐和语言艺术中,有必要保持传统的发音。这不是我们的废话,不是地方保护,也不是闭门造车,必须说清楚原因。前面的例子也可以说明一些。

另外,这个做法本来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做法,大家都知道相声中有个经典的段子叫"报纸菜名",里面有很多字,而且用的是和普通话不一样的音,比较典型的就是"ràng鸭"。由于相声的京腔更接近普通话,所以这里的不一致会更明显,一听就能听出来。但是有没有人因此而改口呢?没有,但更多的是,如果有人念"niàng鸭",那一定是对的你。

清蒸羊肉,蒸熊掌,蒸鹿尾,烤鸭,烧鸡,烧鹅,红烧猪,红烧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肉干,香肠,什锦苏盘,熏鸡白肚,清蒸八宝猪,姜米馅(ràng)鸭,野鸡罐头,鹌鹑罐头,红烧什锦,红烧鹅,野鸡,兔胸,白菜蟒,银鱼,清蒸哈(hà)石,...

另外,前面京剧的例子也可以说明问题,明明京腔京韵都在,怎么会出现大量尖锐的群音呢,这恰恰说明二三百年前初入北京的那批老艺人,是言传身教,直到今天都没有人怀疑是错的,这叫文化自信,动不动就改造自己,而且是盲目改变底层抽钱的作风,那不叫文化自信。

乡土表达,广阔天地

最后,保护乡音不仅仅是字音的问题,除了字音,更系统的是,中原话有大量独特的词汇,但普通话没有,如果抛弃这些词汇,无疑是戏曲艺术的自杀,非常令人遗憾。

我今天刚听完蓝文祥老师的《包公辞潮》,那句叉叉扫帚牛嘴镰刀绳锄头唱到了心坎里,弹幕上,有网友评论:我想家了~", "官考麦!"其实这就是人心,剧迷们被感染的如此之深,就这样挖出了自己的心,谁说戏曲不景气,我们就把这diss带给他。

下面引用《倔强的公公和倔强的媳妇》的歌词来结束这篇文章,这样的乡土表达直接唱到我们平时吵架斗嘴的词里,真是身临其境。

(女)半辈子都是你把家管

(女)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谈

(男)说起话不囫囵你半吐半咽

(男)我没有拿针把你的嘴连

(女)孩子媳妇都有意见

(女)是不是你管家有点严

(男)他们叫你也跟着胡乱喊

(男)难道你几十岁没长心肝

(男)老二家虽年轻不能轻看

(男)有文化心眼多可不简单

(男)小三儿和建芳,跟着他来转

(男)弄不好取了一个搅家不贤

(女)改改她人勤快能写会算

(女)这样的好媳妇谁不眼馋

(男)没玩鹰咋啄了你的眼

(男)卖了你你还打听啥价钱

(女)依你说往后该咋办

(男)该吃吃,该喝喝,咱吃吃喝喝享清闲

(男)这个家从此我不再管

(男)谁有能耐他谁成仙

语录网网友观点:纠正一个问题,文中配图里面谢禄老师,好像用错照片了。

文中这张图,是从谢禄老师的音配像作品截出来的,实际上是马遂合老师的图片。

我反正受不了土洋结合的发音。

有的人你让他正经说普通话,他说不好;让他说方言,他还带不少普通话字眼。

这是21世纪的邯郸学步。

大平调牛艳霞,越调李自杰,四平调的拜金荣老师都是唱黑头的名家,发音都是乡音,听起来就是那么过瘾,大平调牛艳霞,越调李自杰,四平调的拜金荣老师都是唱黑头的名家,发音都是乡音,听起来就是那么过瘾,家住安徽庐州府啊,小包村内有我滴门庭!

爹爹包忠人称员外,我滴名字叫包拯(丞)!

文章写的好,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点赞。

这几年几个所谓的领路人,一味地借鉴京剧等剧种、去音乐学院读研究生,把本土特色丢失了。

我很赞同文中说“要解决给谁听的问题”,郭德纲曾说过只有豫剧(指河南戏)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这是我们的优势,别学的把自己优势整丢了!

如果京剧真的很完美就不会丢了观众了。

梨园春就是一个例子,我以前非常喜欢看的,这几年改版改的几乎没人愿意看了,因为它忘了为谁唱的问题。

反正是现在河南戏普通话了,昆曲京戏川剧还地方语言。

这篇文章很好,中原戏曲应该用中原口音去唱才有味儿,一味的追求普通话口音让戏曲失去了原来的魅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x202204151712350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