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描写大军浩荡的句子,金刀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这诗中可指什么动物呢?

描写大军浩荡的句子,金刀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这诗中可指什么动物呢?

并没有指什么动物,这是温庭筠的《经五丈原》中的两句诗。译文是: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这首诗是咏史的: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作。背景是“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公元234年(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

典故的话只有上文将诸葛亮比作周亚夫,本句并无典故,只是用大星殒落喻蜀国气运变差。

妖星其实指诸葛亮的才能,在此有强烈的痛惜的感情。

杨靖宇:战斗空闲创作6首军歌

在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的一块大理石石碑上,镌刻着一首《西征胜利歌》,上边一行小字记录着那段往事:“1936年冬,为纪念西征归来的一场日寇歼灭战——摩天岭大捷,杨靖宇创作这首歌词,韩仁和谱了曲,鼓舞将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日寇开展顽强斗争。”

歌词中写道:“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俱欢迎,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紧握枪刀向前猛进同志齐踊跃,歼灭日匪今田全队我队战斗好。摩天高岭一场大战惊碎敌人胆,胜利缴获盔甲枪弹齐奏凯歌还……”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周浩向记者介绍,杨靖宇多才多艺、智勇双全,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善于以歌曲为武器的词作家。

他自1932年至1938年的7年间,在紧张残酷的斗争之余,创作了6首歌词被填上旋律后传唱。

除了《西征胜利歌》,他还写了《四季游击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韩民族联合抗日歌》《中韩民族联合起来》《东北抗日联合军歌》,有的是采用民间曲调配上他的歌词,有的是请人谱曲,在抗联战士中广为传唱。

其中《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战斗歌曲,充分表现了抗日将士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杨靖宇创作的歌词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高建认为,这些歌表达了以杨靖宇为代表的抗联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斗志和彻底驱逐日本侵略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抗战时期产生于对敌斗争中的革命战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其歌词大多简单易记,节奏感强,行进中跟着节拍吟唱,易于调动和抒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共鸣。

它们一经产生便迅速传播开来,调动了军民的抗战热情,成为鼓舞广大军民革命斗志的号角,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时代最强音。

“抗联将士中不少人既是优秀的指挥员,又是优秀的诗人。

”周浩说,除了杨靖宇,还有赵尚志(抗联第三军军长)、周保中(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李兆麟(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季青(抗联第五军政委)等人,都写过军歌。

这批优秀的抗联歌曲,有的抒发了抗日群众对国破家亡的愤怒和哀怨,有的描写东北军民奋勇抗战的斗争生活,有的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意志,有的振奋鼓舞了军威士气,也有的讴歌了军民鱼水情深,在高山密林间被广为传唱。

1.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2.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3.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代表的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

秦始皇陵寝坐落在骊山之下,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墓室屋顶有天文星宿图,下边有五岳、九州、江河湖海及无数的奇珍异宝。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00米处,也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博物馆,整个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一号坑

一号坑是最早被发现的,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俑坑

二号俑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二号坑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三号坑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呈凹字形,它与1.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号坑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

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

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

四号坑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秦俑彩绘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

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

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

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

绿色为孔雀石,蓝色为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

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

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

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

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

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

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

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

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v202205050818480773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