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雪抒情短句,对雪是如何借人物描写抒情的?

雪抒情短句,对雪是如何借人物描写抒情的?

对雪——唐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 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下雪了我们来一块儿堆了个雪人看到了雪人就好像回到了我的童年每天都在雪中玩耍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对雪情有独钟,多少文人墨客借雪抒情,感怀天地,古人笔下的雪,或唯美浪漫、或凄凉孤寂、或肃杀悲壮、或感伤温情……

1、山窗听雪敲竹高濂

飞雪有声,惟间最。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逥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暗想金屋人欢,玉笙声,恐此非尔欢。

2、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冷,复见户明。

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雪浮云端。

林表霁色城中增暮寒。

4、寿阳曲·江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晚来堪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5、对雪

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好上高楼,盖尽人恶路岐。

6、山中雪后

郑燮

晨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梅花冻,一种孤不等闲

7、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张孝祥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8、霁雪 / 韩舍人书残雪

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9、雪梅花

阴铿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助重条。

今来异昨,向判胜朝。

10、雪诗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蘸甲斟琼。

醉唱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杜甫写“雪”唐诗4首

1、《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2、《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中国古代以“野望”为题的古诗有好几首,杜甫的“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由此可见,古人之野望都是悲怆哀伤的。

3、《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的环境悠远大气,但是反而更反衬出在这大环境中一个乱世人的渺小、无奈与落寞。

4、《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系杜甫在四川成都所作,西岭指岷山,东吴即指今天的江苏地区,古称吴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简简单单的一句诗,合辙押韵字词工整,细细的品味有很深的意味,这种思绪连接着千年的历史长河,放眼于万里之外的地方,这种胸襟是何等的开阔远大。

杜甫写雪的时候是这样子抒情的。

在对雪,这首诗中写于中唐“安史之乱”之时,作者杜甫为叛军所羁押,而又听闻唐军新败,愁望着漫天飞舞的飘雪,感受着冷冽刺骨的寒意,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感情油然而发。

唐代·杜甫 《对雪》

作者运用了有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凡是你能想到的高深艺术手法都是杜甫用的。

杜甫在写《对雪》这首五律诗的时候身陷困境,时处“安史之乱”,战火连天,国家和家人的命运都危在旦夕,心系祖国和家人的杜甫连自身都难保,实在无奈和愤恨。

《对雪》原诗引用: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的是在战场上听到的哭诉声,多数是那些刚被夺去生命的士兵鬼魂的哭喊,而现如今正在忧愁哀叹吟诗的只有一个老翁。

而现在黄昏来临黑云低压,急下的雪花在风中飞舞飘旋。

葫芦丢了,酒杯中也没有酒,只剩炉中的火花将一切照的通红。

前线的战况和家中的消息都无从可知,忧愁的老翁只能对着空中用手书写信件。

当时战乱,前线败战,杜甫没有逃出来被叛军抓回长安,自身难保,眼看收复长安无望,又没有家人的消息甚是忧愁么,此苦又无人能述,便以诗代表自己的境况。一个“多”字和“独”字表现了伤亡的严重和自己境况的险恶。

第二、三句描写了环境,表现诗人对温暖的渴望,也突出他对希望的渴求,虚实结合很好的体现诗人内心的渴望和真实写照。最后一句将自己拉回现实,表现自己对国家和家人安危的担忧和愁苦之心,还有无奈的愁绪。

古人写雪的诗词很多,而且都很美。

狂放一点的如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温柔一点的如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最浪漫的是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孤独的是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但我觉得最有趣的,要数以盐喻雪了,总觉得这种比喻也太low了吧,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比喻太恰当了。你想想,天不是太冷的时候,没有形成鹅毛大雪,此时的雪是细腻的冰晶,从空中扑簌簌落下,可不是像盐一样吗?

宋朝黄庭坚作《春雪呈张仲谋》,就有“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千陇麦纤纤”之句,用撒盐喻雪;他的老师苏轼作《雪后书北台壁》也有“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之语,来形容庭院堆雪的景象。

可诗人们为什么会喜爱以盐喻雪呢?这其中有典故,还蛮有趣的。《世说新语·言语》有这样一段故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指东晋谢安,晋朝名士如云,而最受人尊敬的就是王导和谢安,所谓风流王谢;

胡儿是谢朗,谢安哥哥的儿子,胡儿是小名,词人从小就有文名,也是东晋名士,四才子“封胡羯末”中的胡,就是说的他;

谢道韫更是中国历史上四大才女之一,无数男人的梦中女神,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她还很不开心,说我们家这么多有才有名的人,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么个男人,可见其眼光之高。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天谢安跟晚辈们上课,突然下起了雪,他便问白雪纷纷,用什么来比喻最恰当?

谢朗机敏,反应迅速,脱口而出:“撒盐空中差可拟”,可谓十分恰当了,谁知话音刚落,谢道韫又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是白色的,每当杨柳飘絮的时候,真如片片雪花在空中飞舞,所以谢道韫说,与其用盐喻雪,更不如说是柳絮纷飞恰当些。

听完两个小孩子的对答之后,谢安哈哈大笑。

谢安为什么笑?有人说,谢安偏安谢道韫,所以当女儿的对答比儿子更好的时候,他感到开心。这个理解不能说有错,但带着很明显的个人情感,首先认为谢道韫的答案更好,然后代入到谢安为什么笑这个问题中。

实际上,这两句对答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点,胡儿谢朗是男孩子,大气阳刚,“撒盐空中差可拟”七个字,字字都是开口音,正体现出了男孩子的性格特点;而谢道韫是女孩子,“未若柳絮因风起”都是闭口音,符合女孩子温柔婉转的特点。

所以你说谢安为什么笑?一方面因为两个孩子确实才思敏捷,都对答得很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从两句对答中,get到了男女性格不一样的地方,从小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更加真实,所以谢安觉得有趣,才哈哈大笑。

我来回答: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自己给雪做一个恰当的比喻?

雪,是大自然中,每到冬季就降临的一种自然现象。

雪赋予人类很多的好处,人类也非常喜欢洁白如玉的雪景。

同时,暴雪也会给人类带来自然灾害和负面影响。

这种情况也充分显示出人类的聪明智慧,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战胜灾害的顽强精神。

又积累了治理大自然的丰富经验。

我们的祖先,在不平凡的生活中谱写了很多赞美雪,以雪抒情的优美丰富的诗词。

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祖先有很多喻雪的诗篇。我只例举漫天飞舞的古老雪花诗词中的几朵诗句。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王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卢梅坡: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杜甫: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岺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人以雪写景写人,抒发自己的情怀,赋予了多姿多彩的迷人的诗雪魂。写的出神入化,让后人受益匪浅。

然而,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写得气势宏伟,波澜壮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乃神来之笔。是古今写雪的巅峰巨作。

我们学习古人写雪的诗词,更要深入学习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领会其精神深处之魂。

今天就此我也给雪喻一首诗歌吧。

《雪》

天之精灵,云之娇子

飘飘扬扬,潇洒漫天

一路如玉蝶翻飞

又似银龙劲舞

来到祖国大地

紧紧地,紧紧地

拥抱大地山川

亲吻江河湖海

亲吻可爱的大自然

装点江山更壮观

啊,你

融化洁白的身心

溶入泥土

默默的,默默的

迎接明年的春天

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

古人“喻雪的名句”颇多,有明喻、隐喻、借喻等多种。今天,我想来个“抛砖引玉”--先抛出本人创作之砖,再引出古人佳句之玉。

《初雪》作于2019年10月2日

灰云片片聚成团,

北风呼呼不甚寒;

黎明推窗惊又喜---

大地铺满丰收棉!

砖抛了,再引玉吧。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据说这首咏雪诗是唐朝人张打油先生的处女作,张打油也因此诗而成为打油诗的开山鼻祖。

每当我读到此诗,就会忍俊不禁!

短短四句二十个字,用借喻的手法,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别开生面,把“雪事”刻画得入木三分。

应该承认,打油诗也是诗歌的一个门类,也能登大雅之堂,要不然,张打油的咏雪诗怎会历经千多年仍生机勃勃,常被人们津津乐道、赞口不绝呢?

说罢“下里巴人”,再说“阳春白雪”吧。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这是唐代高骈咏雪的诗句。六出就是雪花,雪花因呈六角形而有了这个别名。“青竹变琼枝”,把雪景写得很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这一名句,不仅写出了雪的丰采,更赋予雪以强大的生命力。

才见岭头云似盖,

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

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代诗人元稹的这首咏雪诗句,先直写下雪时的景象,再用借喻手法写出“千峰变玉、万树成云”的壮观美景,可谓气度不凡。

寒气先侵玉女扉,

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

柳絮章台街里飞。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这首咏雪诗,通篇透着秀丽。

江山不夜月千里,

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

前村破晓压梅花。

元代诗人黄庚的这首咏雪诗,则全文尽显雄奇。

风花雪月,本是古代文人笔下的要素,而其中的雪又以其洁白无瑕的特质而倍受文人们的赞扬,所以咏雪、“喻雪”的名句、佳句层出不穷也就理所当然了。

雪,是水的固体形态,她从高高的天空飘下,妆扮了冬天的世界。

岑参的《白雪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人大开眼界。

还有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那个古怪的老头是生活所迫,还是另有所图,让人孚想联篇。

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的周天寒彻"等写雪的名句。

风花雪月是诗人笔下常客,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情趣。

雪花儿,你轻轻的飘下,我渴饮你生命的泉水,我饥食你洁白的肌体。

雪啊,是那初出山林的小鹿,带着对世间的懵懂与好奇,轻盈地降临。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村雪夜坐 》

【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子夜四时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喜祖三至留宿》唐.王维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

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李花二首》唐·韩愈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南秦雪》唐·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晋·陶渊明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对雪二首》唐·李商隐

Ο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Ο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雪》元·黄庚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我最欣赏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大家分享!

冰清玉洁岂无心,

天公孰意降凡尘;

纵然直落九万尺,

仍作清白自在身。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东晋才女谢道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诗人以“白絮”喻满天大雪,以低沉的“冬云”、纷飞的大雪、凋零的“万花”象征险恶的国际环境,以“英雄”“豪杰”象征大无畏的诗人所代表的中国人民,以“虎豹”“熊罴”象征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以“梅花”象征历经磨难更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苍蝇”象征屈从于强权的国家和政党。

同时,将险恶的环境与抒情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对比,将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挺立的“梅花”对比,一反一正,一丑一美,以反写正,以丑突出美,有效地加强了表达效果。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

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

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

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

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

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

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

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

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

他环视四周。

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

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

他回过头去。

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

“进屋吧,别在这站着。

”女人轻轻说。

波塔波夫一言不发。

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

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

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

请您别拘束。

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

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

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

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

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

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

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诗人觉得这个寒风刺骨可是我在这样的天地理想起了很多悲伤的往事愤慨!

而且不得知!

让自己觉得又走了新的激情和动力做一些自己要做的事情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t2022092500141065f3s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