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描写郭亮村险的句子,太行山险道介绍?

描写郭亮村险的句子,太行山险道介绍?

太行山地势险峻,平均海拔都在1200米以上,并且还有很多2000米以上的高峰,大部分都是陡峭难行的。

太行从古代就有记载,在一座险山峡谷的内壁之上,可以看到有一条200多米长的细缝。

不要小瞧这条缝,它可是通往山的两边的唯一道路。

很多看到这条道路的游客都会心生恐惧,据说没有人敢睁着眼睛走完,因此它也被取名为“蒙眼道”。

这个夹缝中的小道总宽度不到1米,高度也不到1米,想要通过只能爬着往前进。而且更加悲剧的是,山体靠悬崖一侧还没有防护的设施,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万丈深渊。所以前来挑战的游客,很多都会闭着眼睛,由别人牵着手通过。即使是自行通过的,也丝毫不敢看向悬崖一侧,在爬这条路的时候,要认真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

尽管蒙眼道非常险峻且难走,但是每年仍然有无数游客前来体验,而且大部分人都能从这条小道上爬过去。在旁观者看来,这有点难以想象,可是体验过的游客却表示这是南太行徒步路线中,最壮美也最值得留恋的一段。

郭亮洞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是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挂壁公路,郭亮隧道。这条路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用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

巍巍太行,壁立千仞。这是一座信仰之山、英雄之山、民族之山。

太行山,犹如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在民族危难之时,豫北抗日烽火在这里点燃,留下许多令人动容的抗战故事。世代太行山人没水吃就凿洞引水,没路走就劈山开路,锻造了他们铁一般的意志。

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绝壁长廊——郭亮洞,承载着一段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历史,几多悲壮、几多慷慨,它所孕育的郭亮精神同属太行精神谱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新乡南太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行浸式绝壁光影夜游《郭亮1972》,将于7月1日在万仙山郭亮洞上演,重现郭亮洞开凿过程,致敬郭亮精神,激发爱党热情。

这是一个关于意志、信念、理想且充满艰辛、奋斗、伟大的故事——

八百里太行精华处,奇险峻秀万仙山。

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位于南太行万仙山景区,景区总面积64平方公里,原始荒古,真实自然,层峦叠嶂,飞瀑流泉。

郭亮洞是该村一条挂壁公路,海拔1000多米,蜿蜒在120多米高的绝壁上,被称作“绝壁长廊”。

远观之,如红岩上点缀的珍珠,出洞口,则是万丈山崖巍然陡立,仿若迎面扑来。

郭亮洞的开凿,不仅将美丽风光呈现给世人,也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红火的旅游业带富了村民,家家有了小汽车,户户开起了农家乐。

时光倒流,44年前的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下山必走“天梯”。其实,“天梯”就是郭亮村先人在绝壁上修建的一条羊肠小道,最宽处只有1.2米,最窄处仅容两只脚通过,稍有不慎,便有失足坠崖之险。郭亮村人失足坠崖者有之,治病误时在“天梯”上断气者有之,因“天梯”行走艰难被拒婚者有之。

山下世界的变化,对郭亮人来说,似乎毫不相干。

为了摆脱世代穷困的宿命,1972年,时任郭亮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带领村民,组成“十三壮士队”开始修路。

在没有大型机械、测绘工具的情况下,村民苦战5年,经过悬索挂壁测量、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打通35个天窗,打烂4000把八磅铁锤,耗尽12吨六棱钢钎,用力气、血汗,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2.6万立方米石方,凿出了长1250米、宽6米、高5米的挂壁公路。

参与打洞的老人回忆,一共打了5年,差点儿就放弃了。

那是打19号“天窗”的时候,队员王怀堂不幸摔下山崖,壮烈牺牲,村里人心恐慌,谁也不敢再提打洞的事了。

那时申明信意志坚定,他把村里的党员带到王怀堂坠崖的那个“天窗”口,指着天说:“怀堂在天上看着咱们呢,他闭不上眼哪!

现在是最难的时候,咱们不带头谁带头?这洞要是打不成,群众要小瞧咱们党支部、小瞧咱们党员哩。

1975年年底,工程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村里人已经卖光了山羊,砍光了树木,吃光了粮食,再也没有一分钱了。这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早上5点钟起床,爬5公里山路去挖鱼鳞坑。

大自然不经意间制造的天堑,在太行山人勤劳的双手中,发生了奇妙而伟大的变化。1977年5月1日,1250米长的“绝壁长廊”——郭亮洞终于正式通车了, 实现了世代郭亮人的夙愿。

后来,这条“绝壁长廊”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最险要的十条公路”之一。它所孕育的“凝神聚力、战天斗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郭亮精神,是现代版的“愚公精神”。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前来观光、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

这也是一场心灵洗礼与视觉盛宴的交融——

行浸式夜游是一种全新的,也是当下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实现实景再活化、原真性再现、行进式观览,把游客带入历史空间,体验动人传奇故事。

南太行的夜,清幽而静谧,玩赏了一天的游客将走进郭亮洞,感受最先进的“声光电、全息影像、裸眼3D、AR”,穿越49年的时空隧道,邂逅最原始的“无机械、无电力”的绝壁开凿。

绝壁光影夜游《郭亮1972》时长40分钟,分“天梯险路”“开山辟路”“幸福之路”3个篇章。

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引你回到1972年的郭亮,震天动地的炮声、浑厚有力的旁白,会让游客真切感受到“十三壮士抡锤掌钎破石壁”的艰辛、太行山人改变命运的铁一般意志、人们为改变命运激发出的无限潜能,在郭亮村半个世纪的今昔对比中,让游客由衷发出“向党致敬、向人民致敬”的心声。

近日,郭亮洞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绝壁光影夜游《郭亮1972》的上演,是郭亮村旅游模式从一日游向过夜游的成功转变,是助力精品线路打造的重要举措,是新乡南太行文旅融合的最新成果,是万仙山景区提档升级的亮丽展示。

建党百年,正是回望过往、眺望前方的最佳节点。追忆郭亮人的奋斗路,正是激发新时代前进动力的最佳方式,郭亮精神常青常新……

郭亮地处辉县万仙山风景区,这里的自然风景壮观,以太行山的雄、壮、险、奇、秀的自然山水完美的展现。郭亮村山水壮美,谷幽崖高,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为主要特色。

郭亮洞是当年时代精神的产物,以“人定胜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诞生的伟大工程。

郭亮洞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联想到郭亮洞的开凿年代以及距离郭亮洞不远、同为人工改造自然伟大工程的“红旗渠”,人们不难发现这其中饱含的毛泽东时代的精神。

“人定胜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时代,人力被极度夸大和推崇,人民改造自然的热情空前高涨,喊出了“农业学大寨”、“学习大寨要大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愚公移山”、“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战争”、“群策群力”等等口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红旗渠等一批红色年代的伟大工程。

郭亮洞精神最早为日本人在1976年发现,日本裕田影视公司在此摄制专题片,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郭亮村位于太行山深处,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相传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当时太行山区一个农村有个叫“郭亮”的年轻人,为了让当地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带领当地农民举行起义;但弱小的农民起义军抵挡不了强大的封建主义统治者,最终走投无路退居在深山绝壁之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郭亮,就用它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村子,“郭亮村”就是这么来的。

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在东汉末年,连年灾荒,加上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剥削压迫,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儿子--郭亮,率部分饥民揭竿而起,反抗压迫,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

当时封建王朝慌了手脚,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后来,就采取了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当时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领官兵前来镇压。

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周军围困,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同时,郭亮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一自然村(今"会逃站")。这个悬崖上的山村,人们为纪念郭亮,在建村时便将村名取为"郭亮"

郭亮村。在山西与河南交界的深山密林中,有一个小村庄(距河南辉县70公里)。这里山势险峻,秀峰突兀,石径崎岖,泉涌瀑悬。在被称为郭亮村之前,我们不知道她还有过什么芳名。

那么,郭亮是谁?为什么以他的名字给村庄命名呢?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公元8年-公元23年),农民领袖郭亮举兵反抗。兵败退南太行,据绝壁固守,后设计逃脱。后人为纪念郭亮起义,将其驻守的山崖称为郭亮崖,崖上的村庄也由此得名。自此至郭亮洞凿通前的两千年,郭亮人几乎与世隔绝。

如果要出山,只能走一块块岩石垒起的、或直接在90度角的垂直岩壁上凿出的、上下垂直落差200米左右的、百丈悬崖上仅容一人通过的、通往山下沙窑乡唯一的、被称为“天梯”的绝壁小路。

郭亮人祖祖辈辈心存希望!郭亮人子子孙孙望穿双眼!路啊,你在何方?

公元一九七二年三月九日,郭亮人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一位叫申明信的汉子,郭亮村党支部书记,他振臂一呼,带领村民抗争命运,挑战山神,凿出通道,造福子孙后代。

郭亮人卖掉山羊、山货,买来铁锤、钢钎。十三壮士,英勇赴险,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全村老少,慷慨激昂,手推肩扛,搬挪石渣,肩头磨成茧,手指抠出血。

打坏了4000多个铁锤,报废了12吨钢钎,在既无电力、又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人力手工,历时五年,硬是在红岩绝壁中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200余米的“郭亮洞”,于197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正式通车。

绝壁变通途,艰辛天可知!壮士王怀堂在凿洞中献出宝贵生命,没有看到开进山的解放牌大汽车。在郭亮人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老支书申明信,积劳成疾,于1984年撒手人寰,年仅52岁。

他出殡那天,几乎全村人都戴孝,十里八村都来送坟,县里还来了几汽车人,送坟的队伍几里长,哭声传遍了整个山谷......

郭亮村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电影《举起手来》就是在这里拍摄。

因纪念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郭亮而得名:郭亮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t202207301340284c210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