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总写洞庭湖的句子,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

总写洞庭湖的句子,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

1、张可久·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2、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我喜欢听雨,春雨之淅沥,

夏雨之酣畅,秋雨之缠绵,

冬雨之寥落,各有各的情趣。

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美得让人心驰神往。

或许中国文人的内心,都有归隐的渴望。

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 菩萨蛮·其二》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何等之美,何等空灵。

5、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于良史·春山夜月》

在古代,这是一种寻常不过的生活情趣,但在今天,尘喧人嚣的都市里,何处去掬没有污染的水?何处去弄花香满衣?怀念湘南的花、月、河、竹、汀洲......

6、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湖的面积一直在缩小,如果不趁早去泛舟一回,那么以后可能就是个梦影。

7、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 问刘十九》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酒之于我,人生一大乐事。而在夜幕降临,大雪欲飘之际,能与友人共饮则更是温暖、醉人的事。

8、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昔我往,杨柳垂;今我来,雪霏霏。

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9、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苏轼·望江南》

10、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11、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顾况· 《听山鹧鸪》

春鸟鸣唱,桃花村落,春酒甘洌,与热情好客的村民一起纵酒踏歌,直到天明。何处不可为家?何处不可春柳春花饮春酒?这才是乐土。

1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 《送灵澈》

这种风度和雅致,是我所向往的,而并非要带着荷笠。

13、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宋祁· 木兰花》

博卿一笑,甘愿沉沦。

14、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麟鱼、紫蟹红虾。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

——赵显宏· 《满庭芳·渔》

糯米酒,香橙嫩藕,锦鲤鱼,紫蟹红虾等等,光是看着都口水直流,喝得微醺半醉,就在月色芦花里安然入眠,多么惬意。

15、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 《题龙阳县青草湖》

16、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采桑子》

在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泛舟在湖面,月光皎皎之下,湖面如万顷琼田,天与水浑然相连,如此的静谧美妙。在这样的景色之中,谁还会去羡慕天上的神仙呢?

17、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 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静谧,“琴、酒、云”的宁静闲雅。洗尽铅华,落尽浮尘,看淡功名利禄后的平静随和之心气。余羡之。

18、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定风波》

19、千钟美酒,三万六千场,一曲满庭芳。

——《苏轼· 满庭芳》

2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忙碌于都市中,早已体会不到这种情趣。湘南的夏夜,也是如词中这般景色,可惜现在是心向往之,身不能至。

2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 山中杂诗》

22、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卫立中·双调·殿前欢》

23、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杜牧·独酌》

跟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有异曲同工之妙,窗外风雪萧萧,拥炉焙酒独酌,趁空濛细雨时,乘扁舟一叶,在篷底闲睡,任其浮于澄净秋江之上。何等悠闲自乐?

24、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张可久·人月圆 ·会稽怀古》

25、《苏轼·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清新明快,语调亲切,此间意趣,俗子不知。

26、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弥留偈语》

2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本人和他的诗,之所以受历代文人的推崇和喜爱,就在于,他具有真正的出世的心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首诗是横亘在出世和入世间的一座高峰。

29、凤屏鸳枕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

——《欧阳炯·浣溪沙》

对啊,就是想跟爱的人“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怎么了。哈哈。

----------------------------------------------------------------------------------------------------------------------------------

未完·待更

欢迎关注+点赞,大家交个朋友。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诗鉴赏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从成都流浪到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又出蜀东下,经湖北江陵、公安等地,于冬天辗转入湘,到了岳州(今岳阳市)。

《登岳阳楼》就是此期的登楼抒怀之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是一组工对严整的句子。

岳阳楼久负盛名,杜甫早“闻”其名而未曾一见,今日不但见了,而且“上”了。

那种欣喜之情就不由倾泻于诗句之中。

“昔闻”说明他渴望、向往之久,“今上”点出他如愿以偿之喜。

一般来说,五律的首联不必对仗。

诗人之所以要运用对偶句,就是因为通过这种严整的对仗,强烈地把自己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从结构上说,这一联切入诗题,引起全篇的写景和抒情。

登上岳阳楼,是为了观赏洞庭壮景。

颔联紧承首联的“上”,写登楼后所见。

洞庭湖的气象万千,风光无限,而诗人抓住洞庭湖最显著、最典型的特征—— 雄伟壮阔来加以描绘。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描绘洞庭气象的诗,成了千古绝唱,为历代诗人和诗论家叹服。

宋代刘须溪说:“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杨伦《杜诗镜铨》)。

明代王嗣奭则认为这两句“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杜臆》卷十)。

对此二句的推崇,可谓至极。

孟浩然也曾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来描写洞庭湖的壮阔。

清代诗论家沈德潜比较这两联诗句说:“孟襄阳(指孟浩然)三四语实写洞庭,此只用虚写”(《唐诗别裁集》卷十),从“实”和“虚”的手法上指出了这两联诗写景的差异。

孟浩然的诗句是他不过是借写洞庭湖景来表达个人“欲济无舟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总还不免拘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

而杜甫不仅从洞庭写到江南大地,而且又从江南大地写到天地日月,从这个无比广大的角度来描写洞庭湖,就从更大的空间范围表现出了洞庭的壮阔气象。

这当然与杜甫的怀抱有关。

他一生“蒿目者民生,系怀者君国”(杨伦《杜诗镜铨·序》),时刻将人民的安危和国家的命运放在心上,所以,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因此《西清诗话》说此二句“大与诸子迥别”,而别又别在“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从前四句的写景转入后四句的抒情。

亲朋音讯阻绝,老病孤舟为伴,一“无”一“有”,曰“一”曰“孤”,感情色彩特别浓厚,炼字遣词十分精确。

此时已五十七岁的杜甫,年老多病,飘零无依,晚景凄凉。

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中,诗人倍觉自己的孤单,联想起走过的漫长的人生道路和经历的种种艰辛,更感到悲哀,肝肠欲裂。

这其间包含了诗人对往事痛苦的追忆过程。

黄生说:“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指出了诗人情绪的起伏和诗人表现手法的巧妙。

诗人运用这种阔狭的鲜明对比,把自己的坎坷遭遇描述得更为突出,正如浦起龙所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起到了互为映衬的作用。

这一联从写景转入抒情,从所见转到所感,从阔大转到狭小,从登临的喜悦转到身世的凄凉,结构严谨,层层变换,步步深入,显示出杜甫娴熟的诗歌表现技巧。

在诗的尾联,诗人又从狭处跳到阔处,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就在这一年八月,吐蕃进犯,京师戒严,边陲屯兵,战事频繁。

同年六月,幽州兵马使朱希彩等作乱,杀节度使李怀仙,自称留后,逼迫朝廷认可。

这就是所谓“戎马关山北”的史实。

诗人想到这里,不禁涕泪纵横。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最后这一联,诗人由个人扩展到国家。

“戎马关山北”五字,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襟怀无比宽广,与洞庭湖的阔大壮伟的气象达到和谐统一,使情感与景物相得益彰。

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戴复古词作鉴赏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

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

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

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

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

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

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

“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爱国者形象。

“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

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

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

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

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中国。

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

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

但他的学习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阔无边的句子是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莺啼,草长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夕阳箫船归。

湖 秋 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君山 程贺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

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

离别情深处,依依望亭湖。

湖南,洞庭湖之南,鱼米乡,丘陵地。湘江北去,承载了多少湖湘底蕴,厚重文化。

楚国的古风悲歌,上世纪初叶的红色革命,历史人杰辈出,注定湖南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有着巨大魅力的地,一条湘江写满了传奇。她不甚宽广,但是极富灵性,充满了神奇色彩。

一:治水兴湘70载, 湖湘水美万象新

二:太湖胜境称吴越,一渚横云仔细看。

三:最忆千舟争渡日,呼声遥送洞庭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t202207141308192d24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