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食堂 春天里,食堂虽小,温暖如春

食堂 春天里,食堂虽小,温暖如春

小时候吃大集体食堂,满满的是亲情,这食堂在队屋里,在庄户院子里,在学大寨的河道上、在山头上。

逢年过节的时候,生产队捕鱼、杀猪宰牛,队长早早的就放出风来,吊起我们的胃口,搞得我们这些小人垂涎三尺,至于去外婆家、去供销部代销店似乎都迈不动腿,只为着队里这大食堂的一餐。

一俟那天,队里壮劳力就去动刀挂网,那场面无比温馨,真是欢声笑语一片,队长安排几个劳力用砖头土法上马支起几口大吊海锅,我们这些小屁孩上窜下跳,在池塘与稻床往复来回看热闹。

牲畜宰好了,鱼也捕上来了,大老少爷们就坐在那里翘手架脚(乡间“ga juo”)、海阔天空,尤其是捕捞与宰杀过程中的诸多趣事,听得我们这些小人巴不得一天就长大,也好一显身手。

一阵风吹来,香气飘荡,搞得我们异常兴奋,像是卷走了我们这些小孩的灵魂,一个劲的跑到那大锅灶四周转圈。

开席了,忙碌一年的人们大块朵颐、大碗喝酒,一身的疲惫、一年的烦恼全都抛到九霄云外。

更多的时候,食堂里也是清汤剐水,每年冬季兴修水利,我们也参与挑河挑堤,能够填保肚子就是奢望,就连炒菜的盐、点灯的油都非常稀缺。

记得1975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公社礼堂观看学生演出,中午的时候,在三桥邮电局烧饭的“三寸金莲”二奶奶(我祖母的妯娌)托人来叫我过去吃饭,等演出结束走过去的时候,邮电局午餐已过,二奶奶见到我就一把把我拉进怀里,端详了一会,眼神中充满了怜悯,便将放在锅里热焐着的一碗饭端上来,备着一碟青菜、粉蒸肉,那一刻心中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成为我一生最美味的回忆。

学校里的食堂,溢满着纯真的友情。

初中时,各人自背大米和咸菜到学校,学校食堂不卖菜,也是这样的生活让我从小就萌生长大后一定要改变现状的思想,它象一颗热望的种子深深地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激发着我们勤奋好学。

上高中那会,跳出“农门”是我们心中的一座里程碑,是我们人生爬坡过坎去远眺美好风景必须逾越的山峰。

那时候秀山中学所有师生都在一个食堂里就餐,校长程津浦是个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的人,他总是盯着食堂开伙,就因为要监督食堂的公平,他也总是最后吃饭的人。

而我们这些学生,凑足5人饭票去领来一桶饭、一只瓢。

取饭的事务通常由高个儿、体格好的同学担任。

有时候,慢了的同学午餐之后来不及送走饭桶,以至老师上课时还留在了讲台边,弄得老师打趣说“我们都是一帮饭桶?”当时秀山中学白菜2分钱一瓢,但是买菜的同学很少。

整个中学时代,同学之间帮着带饭就是常态,各人所带的菜相互交换着吃,条件好的同学买一点菜也不忘相互分享。

高考的时候,我们住在石牌潘塅招待所里,县城里自然菜肴要丰富一些,海带汤算是上品了,同学间时常礼让那些大肚汉们,这一让就让出了人间友情。

单位里的食堂,荡漾着人性最美好的温情。

80年代参加工作,机关只有4个小青年,吃住在机关招待所,成了单身贵族。

10多年以前,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上下班往返一次耗时费力,于是机关食堂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工作调动后,我现在的单位自备一个小食堂,70多人的餐厅,大家按时就餐,从领导到刚入门的职工,大家自觉排队打饭,同样的价钱同样的饭菜。

排队时,年轻的同志对年轻大的或者领导也会谦让,最终都会婉拒。

我始终认为,尊重他人是人格的风范,受尊重以谦逊回敬是美德。

实际上,我们食堂里没有特殊,甚至暑期职工子女开展活动都同餐,那场面尤为温馨喜乐,骤然间我们的心态年轻了许多。

席间,无论是领导与各位同事,也借着这样的机会交流谈心。

我尤喜坐到年轻人堆里,神侃一些经年岁月中的花开四季,山高水长,听他们吐槽心态、畅想未来。

那一种和美便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抒情,如同琴键上跳动的音符,构成了美妙的旋律。

食堂虽小,却是一个小社会。点滴之间都是一个单位的风气。我们这小小的食堂,有心的办公室人员和厨师,还常备一点咸菜,各取所需。盛夏也会备少许西瓜,也没有一哄而抢的现象。人间温情就是这么珍贵,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

(以上图片网络)

语录网网友观点:如果领导扇你一耳光,你就不知道是春天还是冬天了!

那个领导太霸道了,现在是网络时代,做啥过分的事,都会被媒体大肆报道,到头来害了他自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t202206090426057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