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描写边塞秋季的句子,秋意浓的时间?

描写边塞秋季的句子,秋意浓的时间?

答:10月份。这是因为:10月是秋意最浓的时刻,它体现在金秋的10月,天气蔚蓝,风清云淡,秋风频频送爽,丹桂阵阵飘香;稻田翻湧金浪,人们丰收正忙。它体现在:十月的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带来丝丝寒意;秋雨绵绵,一場秋雨一十寒;枫叶开始飘红,荷叶巳经凋零,菊花开始吐蕊……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斗指酉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

《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尔雅》:“秋为白藏。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因而地面散失的热量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在秋分这个季节里,诗人们或惆怅、或悲秋,让这个季节充满了醉人的诗意。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此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具体原文如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如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意事项:

文学赏析

上片着重写景,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相关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释义: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释义: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释义: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释义: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8、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释义: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释义: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10、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

释义: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留下了边疆壮丽恢弘的不朽诗篇: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国的古体诗歌堪称中华文学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起于春秋战国,长于三国魏晋,于隋唐时达到巅峰,至今仍无法超越。唐朝人自由飘逸,任侠放浪,无论是锦绣的长安还是萧瑟的边关都有诗人的足迹,他们意气风发,以仗剑杀敌保家卫国为傲,同时又满腹经纶,身处苦寒边境尤可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佳篇,壮哉

1, 日头落下,胡人骑兵扬起的沙尘未曾断绝,西风渐起,边塞的战马白白养肥却不去打仗。

2, 战斗过后,边塞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3,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4,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征夫久戍边塞,妻子倚门盼归,柔肠寸断的作品比比皆是。

5, 白草黄沙:沙:沙碛。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同“白草黄云”。

6, 唐朝末年,边塞经常狼烟四起。

7, 正是在这种认识下,边塞诗中出现了反对穷兵黩武的呼声。

8, 万里烽烟,站上边头争边塞。忠效报国,扛起枪头勇直前。卧枕难安,丝香窗外皓月白。八一建军,南昌起义誓宣言。建军节,战士您辛苦了!

1、描写春天的边塞诗两首: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描写夏天的边塞诗两首:.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描写秋天的诗两首: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4、描写冬天的诗两首: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描写秋意浓的伤感句子有: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出自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释义: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释义: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释义: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描写秋意浓的伤感句子有: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出自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出自 释义: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 释义: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释义: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渔家傲·秋思

朝代:宋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秋思译文

译文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译文二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三 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

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

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唔呼

译文四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下面三句,写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

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

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可作注释。

然而,范仲淹在这里却更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连角起”。

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

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

“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

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

“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

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

然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

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

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

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

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

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

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

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

因此,接下来的“燕[yān烟]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

“勒”,刻的意思。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

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

“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

这个“计”字很重要,它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

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被动的、无奈的了。

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词的意境就都有损害。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s20220926213416f633s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