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英雄赞歌是怎么写成的?杨靖宇:“既有血,又有铁,只待去冲锋”

英雄赞歌是怎么写成的?杨靖宇:“既有血,又有铁,只待去冲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把我们的血肉,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古文明唯一未曾断代的文明,正是因为每次到了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有无数的英雄被迫发出自己的吼声。

我们现在享受着安定和平的生活,一定要喝水不忘挖井人,要有感恩意识,要明白幸福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平白无故的。一个忘记英雄的的民族不会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民族,一个忘记先烈的民众不会是一个未来可期的民众。

今天想聊的是一个赢得了敌人尊重的英雄,是一个把中华儿女的硬气和骨气发挥到极致的英雄,是一个要呼吁同胞站着生活的英雄,他的名字叫杨靖宇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加紧进攻东北抗日联军。这是敌人的降维打击,以专业打击业余,用正规军队打击民众组织!

民间自发的抗日组织——东北抗联,由于实力限制,只能避其锋芒,化整为零,坚持游击战争。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不得不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林区之中,继续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争。

1940年2月,杨靖宇带领60余人的小分队,在濛江、辉南之间的山区转战,因叛徒告密,陷入日军重重包围,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杨靖宇曾亲手写过一首战歌:“既有血,又有铁,只待去冲锋……”本文就是引导大家用心去体会这首赞歌!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为巩固后方,把关东军增加到七十万。四十万布防于东北边境,三十万加紧进攻东北抗日联军。

同时,又在广大的农村中进一步强化为对付我抗日武装而早已推行的保甲制、连坐法和烧房并屯政策,就是利用没骨气的中国人去出卖有骨气的中国人!

无数的小村庄被火焚毁,老百姓被赶到大屯里受到严密的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集中控制,网住出路,关门打狗,想逐步进行清理!

可想而知,东北抗联的处境是危如累卵,被敌人赶到了一个密闭的空间!

在这样的形势下,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司令员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判断,只能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于各山林区,跟敌人展开了“麻雀战”。不能硬碰硬,只能跟你在白山黑水玩机动灵活!

事实证明,杨靖宇这一招是很有实效的!小日本就算把他们本土的人全部投入到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他们又真的可以掌控所有吗?只要有空隙,不屈的中国人一定会利用庖丁解牛的思维,进行不屈的斗争!

部队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不断寻机打击敌人,不仅使敌人想要消灭杨靖宇的图谋未能得逞,还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一九三九年秋,杨靖宇的部队在杨靖宇的直接指挥下,发动了那尔轰设伏战,一举歼灭了正在换防的敌军一个连。

气急败坏的敌人马上纠集了十几万人,对东北抗联的队伍进行冬季大“讨伐”。

东北抗联的处境更加艰难了,城市、村庄都成了危险地带,部队只能往山间进行转移。冬天的东北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物资供给成了最大的问题。很多时候只能以雪止渴,以草充饥。

可是,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敌人对杨靖宇部队的围剿也是处处扑空。

一九四〇年二月的一天,杨靖宇带着自己直属队的少部分同志准备越过濛江以东的大森林,去联系部队,中途因被叛徒告密,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

杨靖宇带领部队左冲右突,日夜鏖战,希望能够摆脱敌人的追踪,奈何敌人实在咬得太紧。

二月,山里正是最冷的时候。大树冻得啪啪直响,粗大的树干都裂开了缝。

杨靖宇带领战士们,踏着三尺多深的积雪,在丛林之中不断地走着,得益于天降大雪,总是及时能掩盖战士们的脚印,使得敌人找不到确切的方向。

有时候,杨靖宇为了鼓舞信心和士气,也会对战士们说:“好了,老天给我们‘卖蹓子’,找个地方休息休息吧!敌人找不到我们!”

在一个密林旁的山沟里,杨靖宇率领战士们驻下休整了。

这里靠近一个大木帮,有几千伐木工人,山道上来往行人很多,树林里炊烟缭绕,很容易混过敌人耳目。

但是,杨靖宇的部队却连最起码的行军装备也没有,没有帐篷、没有火炉……

只能依靠人工砍一些树枝,在雪地上打个地铺!

杨靖宇是爱好学习的,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一旦安顿好部队,他一般都会静下心来看书。但是,现在他也没有很好的书籍进行阅读,所以便坐下来就和同志们一块儿讲笑话。

据说,杨靖宇那个时刻,已经得了比较严重的感冒,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卫兵们把一条小皮褥子铺在树枝上,又找了截木头当枕头。他连身上的枪也没卸,就躺下来,用力翻转了几下,把身下的树枝压平坦了,便高兴地说:“还不坏,很舒服!你们也抓紧时间睡一会儿,养足了神,好跟敌人斗。”

当战士们睡醒之后,却发现杨靖宇坐在火旁,一边烤鞋,一边看着自己的棉裤纳闷。

原来,战士们替他弄的那堆火,烧着了他身下的树枝,把他的棉裤烧了两个碗口大的洞。

他那双些也早已不成样子了,本是一个东北铁塔般的大汉,脚大,可是,由于敌人的物资封锁,一直就没有找到合适的鞋,他脚上穿着的鞋是用破布条子替他编打成朝鲜族式样的草鞋。

经过行军打仗,踏冰踩雪,现在只剩下不多几根布条子了。

战士们看到此情此景,连忙脱下自己的破棉袄,撕下一块白色的里子布,比着杨靖宇棉裤上烧的那两个洞撕开,准备补棉裤用,又就动手把他那双草鞋又拧巴拧巴。

杨靖宇也亲自参加了这样艰苦的“修复工程”,完事之后,还笑呵呵地说:“你们看,我的本领还不错吧!”

待一切都安顿下来之后,杨靖宇便和从二路军来的“联络员”谈起话来。他拿着那支三色铅笔,聚精会神地往小本上记着,有时若有所思地问两句话,有时在雪地上画画,打着手势,发出爽朗的笑声。

战士们都觉得一个胜利的战斗部署又在杨靖宇心中形成了。因为从一九三六年春天开始,杨靖宇的部队就遭遇过日军的包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敌人一直在跟着杨靖宇的屁股跑。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当时是东边道“剿共总司令”邵本良,天天追着杨靖宇的部队跑,结构追了一个多月,连杨靖宇的影子都摸到,还被杨靖宇在本溪东面的赛马集突然来了个“回马枪”,一下子吃掉了邵本良一千多人马……

然而,也正在战士们沉浸在无比的自信时,旁边的山岗上突然响起了枪声!

杨靖宇迅速地站了起来,机警地四下望了望,然后挥手对战士们喊道:“有敌人,赶快进树林!”

森林是杨靖宇部队的老家,只要一入林子,敌人就没办法了。

同时,因已是夜幕,视线也不是敞亮,敌人也无法进行视线追踪。

更何况,当时与杨靖宇部队遭遇的并不是敌人的大部队,也就是放个枪,探一下虚实。

所以,杨靖宇的部队边打边退,敌人也就是跟着追上来了。

当时负责殿后掩护的两个同志跟上主力时,杨靖宇便殷切地问道:“后边还有人没有?”

在得知二路军的‘联络员’受伤了,行动不便,所以叫大家不要管他之后,杨靖宇便觉得心里十分愧疚,他对战士们说:“我们不能丢下任何一个同志,得尽快把“联络员”找回来!”

两个战士返回去寻找“联络员”,部队就地生火进行休整。所谓的休整其实也就是简单地休息,因为部队本身就快到粮绝的地步了。

警卫员拿出背袋里仅有的一块苞米干粮递给杨靖宇,要他烤烤吃。

杨靖宇捧着苞米块,大声地说道:“就这一点干粮,搞碎煮汤大家喝吧!”

战士们何其不忍,但是他们都知道,杨司令从来都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如果大家不和他共同分享这最后一点干粮,他是绝对不会个人独食的。

于是,大家只能按照杨靖宇的意思去办,准备烧水熬粥。但这个时候,他们连个烧水的容器也没有。

后来战士们通过回忆,记起山坡上有一口废弃的旧铁锅,还能勉强用来烧一点热水。于是,便千辛万苦地把它找了回来,简单地清洗一下,装上雪,开始烧水,开始“熬粥”!

也正在此时候,“联络员”也被找回来了。十多个人,围着火堆,用一只小铜勺轮着喝那点苞米干粮煮的稀汤。小铜勺从这个人手里,传到那个人手里,谁也不愿意多喝一口,都想让杨靖宇多喝一点。可是,杨靖宇只喝了两勺,就又把勺子送给了“联络员”。

这时,“联络员”向杨靖宇说:“为了整个部队,你们不要再带我了。我的伤很重,把我留下吧。”

杨靖宇自然是不会答应的,但是却实在执拗不过“联络员”的一再坚持,再加上部队的形势紧急,要尽快转移,最后只能答应把他暂时留下。

杨靖宇派几个同志在一个隐蔽处专门搭了一个小棚,把他安置好,还设法给他弄了点食物。然后对他说:“同志,你安心在这里隐蔽几天,等我们联系着部队,马上就派人来接你。”

“联络员”紧紧地握住杨靖宇的手:“司令,你走吧,祝你们快联系上部队,快取得胜利……”

临动身之前,杨靖宇或许是觉得这些饱经折磨的战士们有些情绪低迷,便像平时那样镇静沉着,满怀信心地鼓励大家:“你们看见过海吗?——革命就好比海潮,有时高,有时低。

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就‘围剿’我们的红军,可是红军却越‘剿’越多。

敌人是搞不过我们的。

他略微提高了点声音说:“就是我们这几个人牺牲了,还有人继承革命的事业。

革命,总是要成功的!”

他这番话,使每个人都感到浑身是劲。是的,不管敌人多么疯狂,只要坚持斗争到底,革命就一定会胜利!

又烤了一阵火,喝了几口热水,杨靖宇便对大家说:“暖和过来了,走,趁黑天翻过山去。”

到处是敌人的岗哨,到处是敌人燃起的篝火。杨靖宇率领部队在大雪中转了半夜,也没能顺利地翻过一个小山岭。

这时候,有人给杨靖宇建议:“趁天还未大亮,还不如往回走呢。”

杨靖宇听后,有点生气,严肃地反问道:“为什么要往回走?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要紧呢,还是联系部队的任务要紧?”

战士们听到杨靖宇这么一说,也都陷入了沉默。

此时,在山里绕了一夜的部队,刚好又绕到一个木帮旁边。木帮的工人已经开始工作了,森林里响着一片“叮叮当当”的伐木声。

杨靖宇听见动静之后,便要战士们去向工人们买一些多余的干粮回来。

两个战士便下了山,找到了一些正往山上走的工人们,说:“我们是抗联的战士,现在没有吃的,把你们的干粮卖给我们一点吧!”工人们惊讶地看着他们,但听说抗联同志在山里,立刻主动解囊给他们凑齐了干粮,加起来也有几十斤。

由此可见,敌人想切断抗日英雄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痴心妄想的。人民群众对于保家卫国的英雄们总是会无条件拥护的。

收购完粮食的战士正要回到林子里,又看见走来一个工人。他穿着棉衣,披着件黑布面的破羊皮袄,走得满头流汗。战士们一想到杨靖宇仅有的一条毯子、一条皮褥子、一件皮大衣全都在战斗之中丢失了,现在身上几乎没有什么御寒的厚衣服了,所以现在正咳嗽得厉害。所以,便想再给杨靖宇买件袄子。

那个工人一听说这是抗联的战士,犹豫了一下之后,也就果断地把皮袄脱了下来,说:“同志,你们为老百姓吃苦受冻,拿去穿吧!什么买呀卖的!”但是,战士们还是不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硬塞给他一些钱,便转身进山了。

杨靖宇见战士们买来了干粮,心里十分高兴,但是见到小皮袄却有点不太开心,赶紧问战士,是从哪里弄来的?待到战士们给他解释清楚之后,他才如释重负地把小皮袄送给了一个伤员。最后,是战士们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强行给他披上的。

兜兜转转,杨靖宇和他的部队又转移到了一个新地方,暂时隐蔽起来。在这个地方,他们呆了两天。但敌人包围得很紧,飞机整天在头上转,打机枪,撒传单,扔炸弹,情况依然十分紧急。

面对敌人的层层封锁,有些同志的情绪十分低落,对能否冲出包围圈感到悲观。所以,围着火堆烤火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默不作声。

杨靖宇见状,便一如既往地笑着对大家说:“饿了吧,给你们点‘精神食粮’好吗?”所谓的“精神食粮”,就是革命故事。

杨靖宇讲起了自己和敌人斗智斗勇的经历,包括他几次进出于敌人的监狱,经受着法庭严刑的考验、土地革命时期,他在鄂豫皖根据地和农民一起轰轰烈烈地闹革命、白色恐怖下,他坚持不懈地进行地下斗争、以及他来到东北之后,亲自领导抗日联军第一军从小到大的经过……

这一切像以往一样,使斗争的烈火在每个人的心里烧得更旺。让每一个战士的心里重新充满了力量,最后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杨靖宇亲手写的战歌:

山河欲裂,万里隆隆,大炮的响声,

帝国主义宰割中朝民族的象征……

崛起呀!中朝民众,万万不能再憩梦;

既有血,又有铁,只待去冲锋……

虽然是四面处敌,身陷重围,但是杨靖宇始终保持着坚毅、豪迈和沉静。敌人的飞机在头顶上盘旋,杨靖宇视若无物,谈笑风生。偶尔捡到敌人从飞机上扔下的传单,他也是轻蔑地丢进了火堆里。

后来,杨靖宇趁着敌人不注意,从日本伐木队牵来了一匹马和一匹骡子。为了迷惑敌人,他们把马往别的方向放了,把骡子杀了充当食物。

可是,这些年来,抗联的同志们都是在山间躲躲藏藏,饥一顿、饱一餐,甚至吃过棉花、树皮,肠胃早就出于病态了。吃多了白水煮骡子肉,大部分都拉了肚子。后面只得慢慢烤着吃!

就这样,又过了一两天,敌人又开始慢慢围上来了。杨靖宇率领大家利用有利地形进行突围。但是,在突围战争之中,部队再次遭受重大的创伤,绝大多数的战士都挂了彩。

突围成功之后,杨靖宇只能率领大家找一个地方隐蔽起来。由于这时怕敌人飞机发现,不能生火,大家只好坐在木头上休息。这时,他的部队仅仅剩下七个人。

雪夜的光亮,映着杨靖宇高大魁伟的身躯,只见他迈着健壮有力的步子,来回地踱着。他不时地停下来,凝视着山林的深处,一声不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最后,他忽然转过身来,把自己的警卫员叫了过去,掏出自己的小本撕了一页,匆匆写了几行字,对他说:“你和几个负伤的同志顺来路往回走,去找陈政委送信,告诉他这边的情况,请他采取措施策应一下。我带两个同志继续设法去找部队。”

他想了想,又再次叮嘱警卫员:“回去的时候,记着去找那个‘联络员’,一定要把他带走。”并交代了将来会面的地点、暗号。

警卫员和战士们虽然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但这也是命令,为了执行送信的命令,他们不得不暂时告别杨靖宇。

杨靖宇和战士们一一握手告别,十分祥和地说:“一路上要坚定、机智。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杨靖宇站在山上的一块石头上目送战士的离开,不停地挥手道别,直至一株挺拔的高大苍松,遮住了彼此的身影……

送信的战士们经过在雪地里四五天的爬行,终于在一个晚上成功突围,并找到了信中的陈政委。

但不幸的是,就在陈政委准备派人策应杨靖宇的时候,他们便听到了杨靖宇牺牲的消息。

原来,杨靖宇在与战士们分手后,便带着剩余的两个战士在大森林里转战了四个昼夜。最后虽然跳出了敌人的层层包围,但是由于四天四夜未见粒米,饿了吃树皮草根,渴了抓把雪,饥饿使他走不动了。

正在这时,身边仅有的两个战士,在下山搞粮途中遇到坏人,相继牺牲。杨靖宇独自转战在密林中。

一天,在江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森林里,因有坏人告密而被敌人的森林警察发现,杨靖宇身负重伤。几十倍的敌人包围住他一个人,枪声不断,“抓活的!”、“快投降吧!”的嚎叫声不绝于耳。

杨靖宇倚着一棵古树,两手握着两支短枪,英勇地抗击着敌人。

大雪在飘,寒风在啸,杨司令的脚下弹壳落满一层。从日出打到中午,他一个人几次击退了敌人的攻击。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据说,凶残至极的日军当时曾把杨靖宇的腹部剖开,在他的肠胃里只发现有草根和树皮,没有一粒粮食。他们也没有想到,杨靖宇就是这样坚强的人,吃着草根、树皮,却永不屈服地对抗着敌人的入侵!

杨靖宇司令牺牲以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继续高呼着他的名字,高唱着他写的战歌,配合着第二、三路军继续战斗。

在人民群众的心里,杨靖宇这样的英雄永远不会消失。在濛江一带的群众中,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神话:那一年,十几万日本兵重重地包围了杨司令,忽然从空中飞下来一匹大红马;大红马长鸣一声,驮起杨司令,就飞出了大森林……

直到现在,杨靖宇同志那魁伟、坚毅、气壮山河的身影,依然会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梦里,他似乎骑着一匹高大的红马,屹立在长白山下、银白万里的雪原上,眼望着远方,迎着胜利的曙光。

语录网网友观点:几十年前看过扬靖宇的书,确实敬佩。

死了之后都能赢得倭寇的尊重。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中华儿女的万千缩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p20220605210431f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