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古诗解释,唐诗宋词歪解——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古诗解释,唐诗宋词歪解——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诗宋词歪解——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

清晨之时偷偷进入到古老的寺院。

初日照高林;

仿照身边林立的高人就初次交欢。

曲径通幽处;

曲折回肠的小径直通达幽深之间。

禅房花木深;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位置毛发满满。

山光悦鸟性;

山林中脱光的美人使人性起眼馋。

潭影空人心;

水潭里的倩影让人忘记心中杂念。

万籁此都寂;

此刻仿佛天地间所有声音都消散。

但余钟磬音;

只剩下“啪啪”地敲击声一遍一遍。

常建(708年-765年),王昌龄同榜进士,与王昌龄相似,也是仕途不顺,于是四处游山玩水,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此诗写于破山寺后禅院,具体时间不知,诗人处境不知!

古时尼姑多依寺庙而居,且比丘尼地位远低于比丘,所以比丘尼的禅院也可以称为“后禅院”。此诗粗瞧是淫戏尼姑庵,细看却是悟色参空禅!

“清晨”即日之初,“初生之阳,天和其光”,示意心若赤子,感通天地;“古寺”则代表了原初的智慧,“清晨入古寺”便是以赤子之心溯本回源,探究佛的根本。

“照”表明了作者是初次,需要参照别人才行;“高”显示出了作者的恭敬和谦卑;“林”则说明了人多。这说明了作者参与的其实是一个群体的活动,这样还可以一同去羞耻心。

“幽处”、“禅房”指的都是此次的悟道之所,“曲径”和“草木”皆是悟空的阻碍,唯有意志坚定勇猛精进,方能探得真如!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山光”“潭影”,一阳悸动,万念皆空!

空非死空,亦非顽空,唯空中不空,方是真空!故“余钟磬音”,以守神不失,方能明心见性!

玄宗时佛教鼎盛,不仅有玄奘取经的影响,还有唐密初成,再加之经济繁荣,百姓富足,所以此时期佛教宗派林立,寺院广布。

王公贵族参禅者众多,或许作者受此影响,又仕途不顺,心不知何往,所以期望悟得空空之心,不再受忧愁所扰。

此诗也算是作者为排解仕途焦虑的一种尝试。

不过,像这种手段也只能隔靴搔痒,要想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入手才行!作者在天宝中曾任盱眙尉,这说明作者已经明白了,要想解决他的愁苦,只有当官才行!

PS:几日未更,偶感伤病。或是风热,或是风寒,绵延五六日,痛苦七八天。咽疼喉干咳喘久,身疲神散低烧长。也曾思虑亵渎古人之故,吾心以光明为基,遇阴雨即神昏,生不端或可引外邪。如今身轻烧退,复为至高之神,无惧神鬼佛魔,遂续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o202209130056056c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