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筱读论语「宪问28」智、仁、勇兼具才是君子人格

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筱读论语「宪问28」智、仁、勇兼具才是君子人格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君子:士大夫心中理想的人格形象。

道者三:君子人格达到完备的三个方面。

我无能:自认为还没有全部做到。

者:这里并不指人,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仁者不忧:因内心仁爱而没有忧愁。

知者不惑:因好学不倦而没有困惑。

勇者不惧:因勇敢果行而无所畏惧。

自道:说自己。

【译】

孔子说:“理想的君子人格由三个方面合成,我还没有完全做到。内心仁爱并矢志于担当人道的责任就不会有其它的忧愁;好学深思并专注于实现理想就不会迷失了方向;大胆果敢地将理想付诸实践就不怕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子贡听到说:“老师说的是他自己呀!”

【论】

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学问,就是为人处世。这四个字做好了,就是完人。为人即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读书人的理想是做君子,所谓学以成人,就是要成就君子人格。

君子不是那么容易养成的,至于君子之上的圣人那就更难了。

孔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努力成为君子,当时有人将他与圣人相提并论,他推辞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孔子认为自己到达圣与仁的境界还有很长的距离。

但孔子死后,孟子将圣人尊号冠在孔子头上,评价他为“圣之时者”,意思就是说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圣人。

以今天的眼光看,孔子是非常伟大的圣人;就春秋当时人的眼光来看,孔子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所以,当别人恭维他时,他头脑是非常清醒的,不像现代的专家们喜欢自我贴金。

孔子认定的君子境界如山之高,需由三个方面合成为梯才能达到。

就是他说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者缺一都不是健全的君子人格。

很多人将仁者、智者、勇者,解释为三种类型的人,即仁爱的人,智慧的人,勇敢的人,这是一种误解。

子贡最后说这是夫子在说自己,与主题孔子所说的君子道者三对应起来,整体讲的就是孔子自己的人生体悟,是一个人的一种事情,怎么会无端析出三种别的人出来呢。

所以这个“者”,是与之乎者也的“者”同义,表示语气助词,简单翻译这句话就是“仁爱呀就不忧虑;多智呀就不困惑,勇敢呀就不畏惧”,这三种品质结合到一个人身上,他就是君子。

仁智勇兼具,三合一,才是君子。

仁、智、勇,是有顺序的,不能随意颠倒。

仁是首位的,是定准,如果没有仁,智与勇就失去了意义。

仁的核心之义是为了成人之美,为自己不能算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才是仁的价值。

可以说,仁是第一目标,是志存高远;智是接着仁而来的第二位,博学多智好为仁服务;勇是第三位的,将第一第二位落实在行动中,在千难万险中千锤百炼,勇往直前,直至实现理想。

君子的门槛定得如此之高,孔子说“我无能焉”。大家以为他是谦虚,其实,孔子说的是朴素的平常话,是在持续努力的过程中得到的真切感悟。终孔子一生,都未能实现他的伟大目标。最后,子贡说夫子自道,可以理解为,孔子是在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l202206092336058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