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克己复礼的句子,为国以礼的句子改变?

克己复礼的句子,为国以礼的句子改变?

为国以礼 介宾短语后置

2异乎三者之撰 介宾短语后置

3可使有勇 省略句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宾短语后置

5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6直不百步耳 判断句

7取之于兰而青于蓝 介宾短语后置

为国以礼这句话的句式是状语后置句。

以礼在句中作为国的状语,顺序是为礼为国。

《论语雍也篇》中。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中长久地离不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只不过短时间能做到这点罢了。

在这章经文中,孔子再一次赞扬了颜回的道德修养境界。在孔子看来,多数人在言行上可能只会偶尔地达到仁的境界,不能长久的保持,但颜回不同,能长时间的保持仁的境界,他的这种坚持是很难得的。

这章经文讲了颜回的仁德修养情况。

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释义:有一个叫颜回的弟子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从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

做人做事,应该尽量“不迁怒,不贰过”。赌气属于迁怒,怨天尤人也是迁怒。

2.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释义:公西赤(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暖和轻便的皮裘。我听说过:君子周济急需救助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分给你的乡亲们吧。”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继富”,也就是说君子要做雪中送炭的事,而不要做锦上添花之事。

当冉求把过多的谷米给高官厚禄公西赤的母亲时,孔子委婉地批评了冉求;当贫穷的原思嫌俸禄过高而推辞时,孔子坚持给原思,如果原思吃不完,可以送给亲友。

孔子批评冉求并非出于吝啬,多给原思并非出于偏心,而是因为“周急不继富”。

可是这个世界往往都是反了,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

“求人当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3.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释义:颜回的心可以三个月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如果把仁简单理解为不迁怒、不生气,那么,颜回可以做到三个月不生气,还有谁能做到吗?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多么有德行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能保持快乐。颜回是多么有德行啊!

5.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并非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能力不足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画地自限不肯前进。”

有句话说:世界无限,只是你画地自限。

6.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7.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一次打败仗,他殿后掩护全军撤退。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孔子喜欢和赞扬这种不鞠躬、谦虚的人。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则流于落后和野蛮;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文质彬彬”这个成语出自这里,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孟子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大乐事。可是如果得天下庸才而教育之,可能要吐血了。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智者之乐,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智者之乐像水,是动性的,仁者之乐像山,是静性的。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宁静有涵养,不易冲动而发脾气,故能长寿。

12.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君子可以放弃自己的终身(功名富贵),绝不受困扰;可以被当面欺骗,但自身不会糊涂、将就。

13.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一切学术文化,又要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德之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要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恕道精神。

补归真是指去掉事物的外室,还原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

眼中多一份童真焦距,多一份简单生活,多一点童趣人生,多一份快乐,做人多一点童心,心灵多一份单纯儿童节,愿你收获节简单快乐,简单快乐,返璞归真是最美的。

正如老话说的,尘归尘土归土,书籍,帽盒和陶瓷雕像都会返璞归真。

1.这里的老百姓很少盖房子,都住在窑洞里,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着返璞归真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可也无忧无虑。

2.三是返璞归真、顺适自然的生活方式,表现为恬淡悠闲,自甘清贫物质生活态度和对栖岩滨水、寄情林泉生活的追求。

63.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已在逐渐返璞归真,抵制机器的干扰.

4.返璞归真,删繁就简。简单生活,就从今天开始。

5.唯一让孟啸天感觉特别的,就是所有的东西,都给他一种返璞归真、敛声匿迹的感觉。

6.张老道士,真正的做到了返璞归真,他每天跟低年级的孩子们一起上课,还一起训练,整天一副老来少的标准,跟吴忠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7.清理心尘,就是涤除杂念,放下非分之想,卸下声名之累,让心返璞归真。

8.破相、幻相、还相、假相、匡相、离相、灵相、色相、空相、灭相、皮相、物相、我相,出入将相——返璞归真“法尔之人相”。

9.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成为人们医治工业病、城市病的直观诉求。

10.奇相、破相、幻相、还相、假相、匡相、离相、灵相、色相、空相、灭相、皮相、物相、我相,出入将相——返璞归真“法尔之人相”。

11.所谓返璞归真,大巧若拙,说的便是这种境界了。

12.使建筑物达到高贵典雅,返璞归真.

13.应该返璞归真,不必天天大鱼大肉。吃菜带点苦味,少点油,对身体更有好处。油腻重口味就像甜言蜜语,会让人依赖。就像人与人的交流,别人恭维你,你觉得很好。实话难听。做菜也是一种交往,人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安妮宝贝

14.修养道德,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远离浮躁、返璞归真,修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保持做人做事的道德本色。

15.钟离的拳头朴素无华,没有任何的光泽,也没有什么气势,这一击返璞归真,空间不再波动,钟离将力量控制到了极致。(https:/ / www.cha zi di a n.com/ zj-145028/ 造句网)

16.没有忧伤的歌曲,那是你天真的记忆;没有乌云的蓝天,那是你纯真的童趣;没有喧嚣的烦恼,那是追求返璞归真的你。祝你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17.什么是奢侈?不再是积累各种物品,而是表现在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回避他人、塞车和拥挤上。独处、断绝联系、拔掉所有插头、回归现实、体验生活、重返自我、返璞归真、自我设计……奢侈本身是对服务、度假地、治疗、教育、烹饪和娱乐的选择。

18.我喜欢独处,独爱于在秋天到来时,那满院盛开盛开的菊花。一个人坐在窗边,品一杯好茶,看一本好书,在那种返璞归真,妙不可言的时候,给自己多一些的遐思,给自己多一些恬静的快乐。

19.儒家的克己复礼、王道仁政、存心养性、居敬穷理,道家的小国寡民、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心斋坐忘,莫不如此。

20.返璞归真的三麦酒文化,麦酒。

21.哼一哼童谣,返璞归真;忆一忆童年,别有风味;读一读童话,奶声奶气;找一找童真,忧烦无影;耍一耍童趣,开心满怀;触一触童心,神采飞扬。六一来到,愿你永葆童心,开心永远!

22.在这个娱乐致死、拼爹过剩的年代,要么随波逐流,跟风而上,要么返璞归真,稳扎稳打。

23.温雅经典,浪漫温馨的卫浴空间,赋予了生命返璞归真的自然质感。

24.正如老话说的,尘归尘,土归土。书籍、帽盒和陶瓷雕像都会返璞归真。

25.如果只有白色和绿色,那谈不上美,请你闭上眼睛想:有返璞归真的农村,有银白色的“丝绸”,有各种绿色的植物,有最野的动物,再加上各色房屋的点缀。难道不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冬景图吗?

26.善良是灵魂的返璞归真。是人性的虔诚皈依。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问候,哪怕只有一个体恤的眼神,都会使我们在百转人生中获得绵长的感动与温情的停留。而泛滥的邪恶与麻木注定会冲垮道德的堤防。伤人的同时淹没自己。

27.我公司供国产米黄洞石,可用来加工305规格板,也可加工洞石马赛克及冰裂纹等产品。加工出的产品古朴典雅、观大方,具有返璞归真之美,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28.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周国平

29.他舍弃一切时髦的东西而返璞归真.

30.《拳解》其拳意深入浅出,看似简单,却已到返璞归真的臻境。

31.蜡染服装,返璞归真,展现传统服装的风貌.

32.英国的三明治市场向来以五花八门的夹心馅料闻名,但为了厉行节约,英国零售商玛莎百货返璞归真地在三明治中用起了草莓酱。

33.眼中多一分童真,交际多一分简单;生活多一点童趣,人生多一分快乐;做人多一点童心,心灵多一分单纯;儿童节,愿你收获简单的快乐,返璞归真是最美。

34.上居的生态价值——东海岸上居枕山襟海,返璞归真的原生态资源屏蔽了都市的烦嚣。

35.表现的是种返璞归真的内涵,诠释着东西方的文化气息.

36.阅读提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似乎都成了“网虫”、“拇指一族”,习惯了网络文化“快消品”……返璞归真,翻开纸质的报刊、书本,或许更加珍贵。

37.返璞归真,紧跟时尚潮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38.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俗话又说:人往低处走!在低处,不是恐高,不是怕摔,是高处的风景已无诱惑,是“一览众山小”后选择返璞归真、平淡祥和。

39.变相、奇相、破相、幻相、还相、假相、匡相、离相、灵相、色相、空相、灭相、皮相、物相、我相,出入将相——返璞归真“法尔之人相”。

40、这里还设有特色野味餐厅,扫帚菜、金针菜、苦苣菜、马齿苋等野花野果一应俱全,让游人从里到外完全融入“返璞归真”的潮流。

41.考爱岛不会娇纵游客,它是让你返璞归真、从内心找回自然的地方.

42.我想,一个人在精神上真正成熟之后,又会返璞归真,重获一颗自足的童心。他消化了社会的成规习见,把它们扬弃了。周国平

43.系统注释技能熟练度等级有八个级别,分别是初学乍练、初窥门径、登堂入室、略有小成、融会贯通、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返璞归真,周三的才刚刚开始而已。

44.漫步热带雨林散步道,吸取植物的精气,感受一份山野的灵气,体会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祥和,感悟生命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和谐统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45.但凡事业上不得意的女人,因为该路不通,都嚷着要返璞归真。这同女明星没戏拍时去读书是一模一样的情意结。

46.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遥远的山村,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惑。

47.寿与七伴:寿与众伴远离孤独;寿与动伴延缓衰老;寿与艺伴养性怡情;寿与绿伴返璞归真;寿与笑伴乐观豁达;寿与德伴助人为乐;寿与美伴身心愉悦。

48.“康体养生”理念是酒店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里拥有中国最好的天然氧吧,漫步热带雨林散步道,吸取植物的精气,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49.返璞归真是指去掉事物的外饰,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

50、简单生活引领时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51.第四式草木俱朽,返璞归真,却是凶险无比,为近身搏斗之拳。

君子知命、知礼、知言,意思是不懂天命,就无法做君子,出自《论语》。

直译为不知命没法修成君子;不知礼无法立身做事;不知言则无法了解别人。

儒家以为人在一生中的吉凶、祸福、生死、贫富、利害都是上天所主宰,都是与生俱来而命中注定的;人对之无可奈何无力改变。这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哲学观点。不过,孔子所说的“知命”,也包含有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内涵,如提倡要面对现实,识时务;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要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等。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换言之,懂得天命,才有可能成为君子;懂得礼,才能更好地立身处世,懂得分辨别人的言语,才能更了解别人。那么什么是命?要懂得什么样的礼?又要如何分辨他人的言语呢?

所谓命,即我们常说的天命、命运。而知命就是认识天命或命运,简言之就是找到自己的归属,并为之倾尽余生,与其说是命,其实不如说是一种崇高的理想,比如成为君子。虽然孔子从来都没有明确界定君子的标准是什么,但从他的论述来看,君子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格,他甚至都不认为自己可以称得上君子。

至于礼,很多人认为孔子的礼就是恢复周礼,其实不然,孔子所说的礼,既有对天地、祖先的祭祀之礼,也有被认为是封建、愚昧的“三纲五常”,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之礼,所谓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嘛。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人情世故,懂得这一套,灵活应用,那么到哪都能吃得开,混得风生水起也不是不可能。

而知言就更不用说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连对方说的话的真实意思都不能正确领会,那么,想要进一步交流,增进感情,加强合作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了。要想清楚理解别人说的话,一要善于听,而要善于看,三要善于想。其实也就是擦眼观色,揣摩心意,摸透对方的心思。知其言而明其为人。

孔子对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有高度期待,他希望有合格的君子来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努力做好修身齐家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能齐家也算是为平天下做贡献了,至于纵横宇内,问鼎天下,那就交给那些更有本事的人吧。

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

」礼记乐记说:「礼者天地之序也。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运行不乱,即是天地自然的秩序,人能顺乎天地之序,则身心自然运行而不乱,自能立身于天地之间,办事有章法,修道有定力。

所以颜渊问仁,孔子答以「克己复礼为仁。

」如果一个人不知礼,则其身心言语杂乱无章,何能立身于世。

五四时代的一些学者,不知礼的功用,高喊「礼教吃人」,实为害人害己之举。

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言语是人的心声,听其言,可以知其人。

如周易系辞传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这是孔子所举知言的几个例子,可以启示学者,要训练自己会听言语。

听人的言语,可以知人的心理,知其心理,则知其为人,其人善者我当亲近,恶者我当远离。

一个人无论办事修道,都要亲君子,远小人。

何者为君子,何者为小人,果然能知言,自能辨别。

虽有很多口是心非的人,说话与为人是两回事,然而诚于中者必形于外,真能知言者一定能洞察是非。

君子学儒,志在大道,学为圣人。

在学的过程中固然要损己利人,始能明明德。

而在明德完全发明之后,更是永不休息的为天下苍生办事,不论有位无位,皆以天下为己任。

有位则为尧舜,无位则为孔子。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论在什么时代,也不论在什么国家,都有实用价值,谁采用,谁就得益。

吾人学儒,读论语,即是学道,即是学办事,即是学传播文化。

为了达成这些学习目标,成始成终,都要知命知礼知言。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①,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0 1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学而》)

孔子在世的时候,就有人称他为圣人,孔子自己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自己也会犯错误,但他勇于承认错误。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陈国,一位官职为司败(相当于司寇)的陈姓官员问孔子,鲁昭公知礼?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暗含玄机。

鲁昭公是孔子祖国鲁国的国君,他娶了吴国的女子为妻,鲁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周礼规定,同姓不婚。鲁昭公显然是违反了周礼,而他又是周礼制定者周公的后代,陈司败问孔子这个问题就是故意为孔子挖坑。因为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这是办孔子的难堪。

孔子“为尊者讳”,回答得很干脆:“知礼。”不说自己国家和国君的坏话,也是符合周礼的规定,孔子的回答不失君臣之礼和国家的尊严。

陈司败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的学生巫马期,说鲁昭公明明不知礼,孔子却护短,意思是孔子不是君子的作派。巫马期又把陈司败的话转告给了孔子。

孔子就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说,我多么幸运啊,如果有了过错,人家都能知道。孔子承认自己说的话错了,但是,他宁愿背上过错之名被人指责,宁愿牺牲自己的声誉,也不愿说自己国君的“坏话”,在外国人面前维护国君是维护祖国的尊严,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孔子虽然是替鲁昭公受过,但是,他把别人能指出他的错误当作幸运的事。而有人有了过错,不是像孔子这样大方地承认,而是百般抵赖。

0 2 子夏曰:“小人之过必文。”(《论语·子张》)

孔子去世之死,子夏是传播他的学说的学生之一,他在教育他的学生时说:“小人之过必文。”这是成语“文过饰非”的出处。是指小人犯了过错,一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错误。

明明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还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还要辩护掩饰,甚至有失不惜用新的错误去遮盖旧的错误。正如一个谎话需要用更多的谎话来圆谎一样,掩饰一个错误,同样需要更多的错误来掩盖,那只能是错上加错。

其实,很多人都会犯这个毛病,有人一提出自己的过错,因为害怕担责,或者是碍于面子,马上就反击,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一个人刚开始犯了个错误,能够及时改正,就能及时弥补过错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果文过饰非,心存侥幸,就会一错再错,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后果就会很严重。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商纣王:“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商纣王聪明绝顶,文武双才,于是,他就自以为自己了不起,没有有能超过他的。

当他有了过错时,不但不听臣子的劝谏,而且为自己辩解,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过错。

正是如此,他明明荒淫无道,却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更谈不上去改正错误了,结果众叛亲离,成了亡国之君。

0 3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有了过错,即使个人再掩饰,别人也能看到和知道,是掩饰不了。孔子的学生子贡就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君子的过失就像日蚀和月蚀一样,高高悬在空中,一旦发生日蚀或月蚀时,人人殾能看见,过错也是如此,别人也能看到,掩盖是掩盖不了的。

既然过错不能遮遮掩掩,子贡接着说:“更也,人皆仰之。”有了过误,并不丢脸,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人人都敬仰他。

真正的君子是不回避自己的错误,并且敢于改正错误。这说明君子与小人对待所犯过错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影响也不同。

0 4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有了过错,要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接下来怎么办?就是要查找问题的原因。有的人有了过错,往往是从外部找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不进行自我反省。

孔子也感叹能够内省的人太少了:“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很多人犯了错误,不能自我反省,认为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或者是外部环境造成,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这也是很多人不承认错误的原因。

有了问题,不能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不从灵魂深处闹革命,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就无法认识到错误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这样,错误就得不到有效的改正。

0 5 子曰:“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有些人有了过错,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也知道不正确,但是,真要改正起来并不容易,碍于面子或者害怕担责,就回避错误,不愿意改正。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这是错,但是不去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有的人为什么会反复犯同一个错误,就是源于此。

所以,孔子说:“过,则勿惮改。”意思是犯了错误.不要怕改正。我们常说,有了错误不怕,改了就是好同志。

西晋时的周处,年轻时勇武过人,因父亲早死无人管教,经常与人打架斗殴,横行乡里,乡亲就把他同经常祸害百姓的水中蛟龙、山中猛虎并称“三害”。

有人就出了一个主意,让周处去杀猛虎与蛟龙,他去必死无疑。周处不知是计,而好斗的性格让他不服气,他就兴冲冲地去了,历经艰险,终于杀死两害。

当他志得意满赶回乡里时,却发现乡里人正欢天喜地地互相庆贺他去送死去了。得知原因后,周处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是多么荒唐,感到非常羞愧,决定痛改前非。于是,他拜访名师,认真学习,洗心革面,最终成为国之栋梁。

形容都会犯错的句子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不学礼,无以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白话译文: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2.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战国时期·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

白话译文: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战国时期·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

白话译文: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4.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白话译文:礼崇尚往来,恭敬对人却得不到别人的恭敬,是不合礼的。别人恭敬自己,却没有对别人恭敬,也不合礼。

5.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白话译文:修持你的行为以实践你说的话,就叫着善行。行为有修持,说话合符道理,这就是礼节的本质。

1.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思: 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2.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意思:仁 心之善、礼 行为之善、由心而发的礼 是为真礼也、仅仅就礼而礼的 是为虚礼也 、一人 如 仁礼俱在 则其人善、一人 若 仅礼无仁 则其虚伪也、一人 若 只仁弗礼 则不拘礼而其性爽也、一人 若 无仁无礼 非人禽兽也

王后袆衣,夫人揄狄,君命屈狄。再命袆衣,一命襢衣,士褖衣。唯世妇命于奠茧,其它则皆从男子。

1.完成,成功.例句:《中山狼传》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2.能,能够.例句:《谏太宗十思疏》中,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攻克,战胜.例句:《殽之战》中,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克的意思是说:能。能使自己品行提升,才可能达到“礼”(西周之礼)。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汉语常用字,读音 kè,最早见于甲骨文。基本含义为战胜;引申含义为能力超强,胜任,完成等。

《论语》一书中,关于礼的名言很多,今举其一例。

《论语八佾篇》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庋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礼乐都是制度文明,仁是人们内在的品质,是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礼,乐是人的仁德的外在表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l20220504222612f8310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