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八十八)

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八十八)

2018年秋季,开始使用1-3年级部编版教材。在调研听课的过程中,程实老师感触很深,于是,他有了新的发现。他把这一发现作为新教材的启示。

程实老师与教师们谈到,对于“以教材为例子”这一理论的理解,一般看来,就是以教材的文章作为例子,链接阅读同类的文章,理由是:选进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可以作为例子。他谈到,教材的例子作用远不止这些。

首先,教材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资源是多元的。教材是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就连老师自己也应该作为课程资源。资源随处可见,随处都有。

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就是以教材文章为例子,链接阅读同类文章。

为了大量阅读同类文章,我们已经可以从课后思考题里找到阅读类点,即语用点。

比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第三题:“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2、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同样,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第三题:“读句子,边读边想画面,再把句子抄写下来。1、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2、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按照类阅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每一篇文章的语用点,进行梳理,然后,把两篇或两篇以上文章的统一语用点利用起来,加以整合,形成一个阅读类点,也叫整合点,实现课内大量阅读。

其次,教材是可开发的课程资源。过去,我们把教材中的文章作为唯一的资源,彻底明白,读了教材文章就要链接阅读丛书文章,由于阅读类点不够突出,整合点不够明显,一时间,感觉资源有些短缺,更感觉特别的是教材文章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不能形成有效的链接阅读。

这时,有必要开发教材的课程资源。我们已经知道,教材里的插图、导读等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那么,教材里可开发的资源在哪里?这里,我们还是有必要再看看编者对文章出处的说明。文章出处里有两项说明:第一是本文的作者及来源,第二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选作课文时有改动。”在我看来,就是对开发课程资源的最好启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许多文章,我们可以按照这一理念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神奇的大自然》,单元导读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第24课《火烧云》课后思考题二;“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的。

”显然,“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成了中心句,作者接着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有一篇文章是《霞光》,可以进行链接阅读。

原文是这样的:

“今夕的霞光,真美!

霞光坠在半山腰,浓艳的晚霞烧红了西天,抛洒缕缕红光,令人迷醉。

这光芒洒在青青的柳梢,弥漫着阵阵仙气,映得柳叶呈现一片红晕。微微的风滑过,叶子沙拉沙拉地作响,霞光便随着飘扬的柳条闪闪烁烁,散开一片星星点点。霞光里的柳是美妙的,安然的。……”

程实老师这样一改,给大家一个新的思路,今后,我们在选作链接阅读文章时,是否可以也做以下改动。他说,这样改动,既是为了练习围绕中心句来写,又能够找到文章是通过一个“洒”字,把霞光真美的特点写具体的。这些可能是思路的改动,文章一改动,学生一目了然。

今夕的霞光,真美!

霞光洒在半山腰,浓艳的晚霞烧红了西天,抛洒缕缕红光,令人迷醉。

霞光洒在青青的柳梢,弥漫着阵阵仙气,映得柳叶呈现一片红晕。微微的风滑过,叶子沙拉沙拉地作响,霞光便随着飘扬的柳条闪闪烁烁,散开一片星星点点。霞光里的柳是美妙的,安然的。……

总之,教材是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g2022061103461299e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