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经典语录 彝族经典情话短句,彝族迎宾时应注意些什么礼节?

彝族经典情话短句,彝族迎宾时应注意些什么礼节?

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是众所周知的,巍山紫金乡彝族的“三道酒”,也别有一番情趣。

彝族对人诚恳,待客热情,每有客至,必以酒待客。

“三道酒”是彝族古时接待贵客的礼节。

传统的彝族“三道酒”,第一道是栏门酒,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则表明要客当场回唱一首酒歌。

第二道是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高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

  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

祝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赞、吉利的话语。

祝酒歌可一人独唱,也可由数人集体唱。

第三道是留客酒,即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主人送客到门口,请客人喝下离别时最后一杯酒。

敬酒时长号、唢呐同时吹奏“留客调”,男女青年欢歌起舞,主人手捧酒杯,唱起送客人的酒歌,内容为祝福客人幸福、吉祥,以及主人的牵挂、挽留。

客人必须把这杯酒喝掉,才能启程。

敬三道酒是彝家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

这一礼仪现在已经随着时代的变故有了许多的变化。

如今只能从彝族老人那听到了。

彝族口弦

彝族口弦,口弦是云南省红河州彝族人民在文化艺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乐器。它又称“响篾”。

云南省红河州彝族口弦是一种长约两三寸、宽约五寸的竹片,中间精心雕刻出长形的簧牙,有的用簿铜片制成。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簧牙靠近嘴唇,右手指弹动弦片,用气鼓动簧牙产生音响和弦片本身固定的音韵交织在一起,形成铮铮动听,柔和婉转、非常接近口语的音乐旋律。

人文历史

相传,从前有个老阿妈,生了两个姑娘,姐妹俩聪明伶俐,勤劳能干。但不幸的是两个姑娘都先后病死了。

老阿妈日夜思念女儿,非常伤心,就削了一厚一薄的两块竹片,在竹片上刻出了舌头和脑袋。想念女儿时,她便把两片竹片含在嘴里,用手指轻轻动“女儿的脑袋”,两姐妹就唱起歌来,讲起话来,安慰她不要难过和悲伤。老阿妈做的这种竹片后来发展成吹奏的口弦。

从此,老阿妈便把云南省红河州彝族口弦保存在一个十分精巧的小竹筒中,时时揣在怀里。思念女儿时,就掏出口弦来悠悠弹响,听女儿唱歌、讲话。后来,口弦就成了云南省红河州彝家人传情的乐器。

云南省红河州彝族男青年向姑娘求爱,就是用云南省红河州彝族口弦传情达意的。

姑娘则用口弦表露内心的心愿,不用语言,双方都能会意。在红河南岸的彝族村寨,青年们爱口弦像宝贝一样,云南省红河州姑娘们把彝族口弦放在精心制作的口弦筒里,随时带在身上,在田间小憩或劳动回家后,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围在火塘边,男女青年成双成对轮流拨动口弦,倾吐知心的话语……

轻柔委婉,娓娓动听的云南省红河州彝族口弦,能吹奏出富于音乐旋律的“语言”:我们俩个呵,永远不分离;同吃一甑饭,同挖一块田;共烧一山柴,喜喜欢欢做一家。

“起风了,下雨了,我不得不走了,黄昏了,天黑了,我不得不走了......”,这是我近期比较喜欢的一首歌。

这首歌叫《阿苏拉则》是蔡青年用彝语唱的,歌词也是彝翻汉翻译过来的。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听过阿苏拉则的故事,或许是唱的歌旋律和歌词配上听过的故事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音乐确实能够沁润人的心灵,很喜欢听这首歌,而当我听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千百年来一直被彝族人谈起的人物—阿苏拉则。

关于阿苏拉则的故事,听过很多的版本但都大同小异。阿苏拉则是彝族的毕摩也就是祭司,有关他的故事在彝族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或许民间传说神话了他,而正是因为这样每个彝族人一提及毕摩文华都会想起千百年前的这样一个大毕摩。

阿苏拉则一生都在与妖魔斗志斗勇,也正因为这样每当彝族先民提及毕摩的时候都会首推阿苏拉则。

或许很多地方都留下拉则与妖魔比法术最终将它们镇压的痕迹吧,我曾听父亲讲过,在我们那边有座山离我们家也不是很远,那一座山曾经有过俩个山鬼很多人都在此遇过难,人们很无奈。

有一次拉则要去一户人家做法事正好路经此山,也想着为民除害,于是慢慢的走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山前停了下来而俩个山鬼也早已听说拉则的大名很谨慎的准备和眼前的这位大毕摩大干一场。

其中的情节已经忘了,只记得拉则和俩个山鬼法术比拼斗了七天七夜最终将山鬼降伏了,最终人们进出那座山不会再遭遇山鬼的毒手。

后来,人们大声对着那座山喊就有一个声音在重复那个声音,人们说这是那俩个山鬼在重复人们的话语。

现在我们知道都知道那是回音,但这样一个故事也挺有意思的。

彝族先民在不知道山的回音是怎样一种物理现象的情况下将它与阿苏拉则的故事联系起来,其实山的回音形成的版本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彝族《阿诗玛》的小故事,那里用传说的形式写到了为什么山有回音。

不过这一系列故 事也说明了彝族先民关注到奇异的事情后便会加入神话的色彩,颇具形象化的解释了它,最终口耳相传形成了人人都熟知的小故事。

阿苏拉则是很有智慧的一个人,不管是在与妖魔的斗志斗勇还是人情世故中都能看出他的智慧。

那个时候妖魔鬼怪都很多,而拉则也经常在和妖魔斗志斗勇并降伏了它们,久而久之妖魔鬼怪都熟知了阿苏拉则是个不好对付的人,很多妖怪既惧怕他也想除掉他。

有一次,拉则路经一个地方,那里有人经常遇难拉则也知道是鬼害死人的,鬼也知道阿苏拉则是个法术很高深的人所以不敢轻易害他。

鬼于是化为人形在小溪边等他,鬼对他说你阿苏拉则是个很厉害的人,法术也高深。

你有什么害怕的东西吗?阿苏拉则知道深夜不会有人一个人在溪边逗留,他知道面前这个人就是鬼变的。

拉则对化为人形的鬼说,我有一把宝剑削铁如泥,可以劈山可以斩妖唯独怕南瓜,要是宝剑遇到南瓜就什么也显现不出来了。

鬼一听,变成了南瓜从很高很远的地方滚过来准备撞拉则,而这一变正中了拉则的计,拉则顺势掏了剑把变成南瓜的鬼给砍了,鬼疑惑了一会儿说道,不是说宝剑怕南瓜的吗,说完鬼死了此后那里再也没有鬼了。

阿苏拉则一生都在同妖魔斗争,彝族先民一直铭记着这个给他们带来安宁的人。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不仅是同妖魔斗也有其他很多。而他是怎样死的彝族先民口耳相传留下了几种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是被咒死的,有人说是被毒死的,也有人说是坠马而死。

而除了这些,我还听一个初中同学讲过另外一个版本,或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我觉得这个版本很有意思。

他是这样说的,阿苏拉则出门做法事都会有颗星星伴随他,这颗星星伴随他直到离去。大概时间也过了几百年,有一天,拉则对他的星星说,星星呀,你也陪伴了我很久了,肯定也累了吧,以后就不要跟着我了吧!说完,阿苏拉则打了只鸡给那颗星星,星星陨落了,阿苏拉则也这样离开了。

“起风了,下雨了,我不得不走了,黄昏了,天黑了,我不得不走了”,大概一代大毕摩也会有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天,而那一切或许都是命中注定的。

颁奖词格式:

(1)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人物事迹点到为止。

(2)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

(3)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颁奖词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4)言简意赅,自然流畅。

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扩展资料:

特点:

(一)情感性 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深刻性 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三)简洁性 颁奖词非常精练简洁。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要求,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四)系列性 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是一个系列。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具体人物对象的事迹不同。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实例:

1.李春燕颁奖辞

(照亮苗乡的月亮)

【颁奖辞】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事迹:2000年来到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

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2.王顺友颁奖辞

(马班邮路的铁汉)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事迹: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应注意有些情形下语言的禁忌。

常言道:“当着矬人,不说矮话。

”朋友中间有一个“秃顶”,就不能对着人家说什么“秃头”或“光头”的;如果家里来了个客人,体型又矮又胖,就不能说“矮子”、“胖子”,否则会挫伤人家的自尊心。

言谈中,淫词秽语、不健康的口头禅更应禁忌。

见到青年女子,一般不应问对方年龄、婚否。

径直询问别人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生活方面的问题,易使人反感。

切莫对心情惆怅的人说得意话、得意事。

若对方曾犯过错误或有某种缺陷,言谈时要避免刺激性的话语。

对别人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要刨根问底,如果一旦触及,应立即表示歉意,巧妙地转移话题。

探望病人,是每个人都要碰到的事,这完全是出于对病人的关怀,这时更要注意病人的忌讳,否则会好心人办坏事。

有个女青年去探望久病的姨妈,她关切地询问题:“您饭量可好?”不想这一句问候话,却使病人的脸上立即堆满愁容,她忧心忡忡地说:“唉,不要谈它了!

”接着就没词了,结果造成了很尴尬的局面。

原来,病人病情严重,最苦恼的就是吃不下饭。

探视病人时,当看到病人面容憔悴时,切不可吃惊地问“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之类的话,否则除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平时同人交谈,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情。在喜庆场合,更要避免不吉祥的词语。

为使交谈顺畅、融洽,还要注意对方的禁忌,否则就会给社交增添周折。

某大公司一位男士热心为另一同事结婚谋划赠送礼品,他笑嘻嘻地向本单位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请求,要她“合伙”,没想到这位女同志竟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位男士一时不知所措,愣住了。

原来,她至今未结婚,而且她在恋爱上受过很大的刺激,别人的喜庆容易勾起她辛酸的往事。

而那个经办人未注意避讳,触动了她伤感的神经,使得大家都很尴尬。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们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的交往已经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然而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这是我们在交往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地域指的是接受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别、省别、族别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有区别,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就会有所不同。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应当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尹文子·大道上》讲了这么一件事。

郑国人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玉叫做“璞”,东周人把腌制成干的老鼠肉叫做“璞”。

郑国的一个商人在东周做买卖,一个东周人问他:“你要不要买璞?”郑国商人说:“我正想买。

”于是东周人从怀里掏出一只老鼠递上。

郑国商人赶快辞谢不要。

东周人在言辞表达时,没有认清其接受对象是郑国人,所以买卖没有成功。

地域不同而对言辞接受也有不同的要求,在世界上的表现大体有:

欧洲人不喜欢听涉及自己的政治倾向、宗教信仰、年龄状况(特别是女性)、家庭私事、行动去向等问题的话,忌讳“13”和“星期五”;朝鲜、韩国、日本人忌讳别人说“4”;阿拉伯人喜欢听“星期五”;泰国人喜欢听“9”;菲律宾人不愿谈论政治、宗教及腐化问题;赞比亚人爱听尊称,最好加上职务和头衔;新加坡人不爱听“7”,反感别人对自己说“恭喜发财”,忌讳谈论关于猪的话题;扎伊尔人喜欢听随和、爽快、恭维的话;俄罗斯人喜欢听尊称、敬语、谦辞,倾心于“女士优先”的话题;突尼斯人喜欢别人在各种场合同自己打招呼,而且问候得越长、越久、越具体越好。

在中国各地的表现大体有;香港人爱听吉祥话,涉及福、禄、寿的都很喜欢,乐于别人随时随地对他说“恭喜发财”。

喜欢“3”,“6”,“8”等数字。

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住址、工资收入、年龄状况。

忌讳语也较多,如“炒饭”、“炒菜”,有解雇、开除之嫌,听着不吉利;“猪舌”有蚀本之嫌,改叫“猪利”;“丝瓜”

有输光之嫌,改叫“胜瓜”。

澳门人喜欢听别人说话干脆,直截了当,不爱听转弯抹角、吞吞吐吐的话语。

锡伯族人崇拜保佑家室、人丁的神灵“喜利妈妈”和保佑牲畜的神灵“海尔堪”;忌讳直呼长辈的名字,忌讳在家说不吉利的话。

蒙古族人喜爱白色,爱谈与白色有关的话题,高兴别人以白来祝福;最厌恶黑色,忌讳别人谈论黑的话题。

彝族人忌讳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特别是别人的生理缺陷。

赫哲族人崇拜火神,不准别人说不利于火的话,若需用水浇灭火时,要说:“请火神爷把脚挪一挪。”

维吾尔族人谈话以长为先,亲友见面互道问好语。

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别,甚至在同一个民族、同一个省区的不同位置,也有表现。

比如都是汉族,居于大陆者与居于台湾者对同一个概念的表达与接受就不一样:接班人——传人,计划生育——家庭计划,大学新生——新鲜人,好莱坞——荷里活,撒切尔——柴契尔,新西兰——纽西兰,立体声——身历声,表演——作秀,渔民——讨海人…

又如同是贵州人,对西红柿,贵阳人叫毛辣角,遵义人叫番茄,兴义人叫酸角,独山人叫毛秀才。说话者如果不区分这些地域上的差别,说话目的就难以实现。有些严重的差异,如不分清,甚至还会对说话者产生严重的后果。

“禁忌”反映在待人接物上,也可以说它是“礼仪”的补充。在社交中,注意语言的禁忌,是尊重别人和有修养的表现,同时也会提高社交的成功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g202204282114598ab7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