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义田记短句,义田记中哪句体现了范仲淹的品质?

义田记短句,义田记中哪句体现了范仲淹的品质?

乐善好施,养济族人,心怀百姓的品质。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义田记

[宋]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意思是去世的时候,竟然没有衣物殡殓,子孙也没有钱来为他办理丧事。

出自:钱公辅《义田记》

原文选段: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释义:文正公去世以后,他的子孙经营他的事业,继承他的遗志,就像他在世的时候一样。文正公虽然官位很高,俸禄优厚,然而却贫穷终其一生。去世的时候,竟然没有衣物殡殓,子孙也没有钱来为他办理丧事,只以周济穷人和养活族人的高义遗留给子孙罢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人为其收殓尸体,没有子女为其哭丧。

以养济群族之人中以的意思是:用来赡养救济同一个宗族的人。

这里面的以意思是:拿来,用来。

这句话出自宋代钱公辅的《义田记》,原文如下: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出自钱公辅的《义田记》,说的是范仲淹的故事。

原句是: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意思是范仲淹建立一千亩义田,用收入来赡养家族中的穷人。

族中聚居的穷人有九十人,义田每年收入八百斛稻谷,用义田的收入,赡养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

应该是:尝有志于是矣。句中志的意思是:志向。

出自宋代钱公辅的《义田记》。

节选: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译文:

当初,文正公还没有富贵显达时,就已经有意这样做了,可是二十年来一直没有力量办到。后来他担任陕西招讨使和参加政事,才有俸禄和赏赐的收入,而完成他的心愿。

尝有志于世矣的志:志向,理想。

这里的“志”是指意愿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宋代钱公辅的《义田记》:“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全文以记事为主,记人为辅,在平实流畅的笔调中,既批判了世风日下,自养丰厚,而无视族人饥苦之自私之士,也让我们对范公自奉俭约,周济群族,人饥己饥的高风义举更加景仰向慕,想见其为人。

我曾经在这方面有志向。志是志向的意思。

《义田记》全文译文如下: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

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

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线,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线;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线,再娶的发给十五千线;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

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

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

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

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

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孙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象样的丧事。

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儿子而已。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

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

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象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

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

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

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

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

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

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

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

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

地位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

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

何况对于其它的人呢?

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

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e202208270606080df6s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