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大手拉小手——献给天下的父母(家庭教育箴言19)

大手拉小手——献给天下的父母(家庭教育箴言19)

2010年,对我的家庭来说,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女儿大学毕业了,儿子初中毕业了;女儿考取了公务员,儿子考入高中尖子班。

贺喜之声不绝于耳,同时羡慕的问话基本一样:你怎么教育的,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其实,孩子很平常,我们很普通。

有一个动画片叫《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主题歌中有一句歌词意义深远:大手拉小手走路不怕滑。与众不同的是我们一直没有放手。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普普通通的家庭是多数,我们就是普通家庭之一。

十月怀胎,没有做过一次B超,只是查过胎位的正常与否,生怕X光对孩子的影响,不管孩子的性别如何,毕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期间,母亲几次感冒,没吃过一片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硬是扛了过来。

女儿出生在中伏天的下午,准确的时间是3:40.我走出院子,在故乡的大街上点响了三个炮仗。

我说,虽然是女儿,我想叫她当男孩培养,我叫她学会游泳、武术、打枪、乒乓球、美术、音乐、开车。

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来到世界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整个哺乳期,母亲总在和女儿交流,所不同的是,她从没有和女儿说过叠词,比如,睡觉觉儿之类的,母亲像对着一个有思想的成人在说话:我们洗脸了,看洗的多白,再搽上儿童霜。或者,你等着,妈妈去干什么等等,女儿呢,也很理解,就像听懂了一样,孩子十个月的时候,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母女的信息是相通的。妈妈在身边,女儿睡得很好,就是屋子里有多大的声音,女儿也照睡无误。妈妈只要走出屋子,女儿马上哭起来。

我们一直坚持母乳喂养,没有买过奶粉。像所有农村的孩子一样,穿土、吃母乳,加餐是煮鸡蛋。当时流行十个月或一周岁给孩子停止喂奶,说是孩子聪明,我们没有这样做,理由是乳房本来就是为孩子长的,你不叫她吃,乳房会憋坏的,再说,没有比母乳营养更好的食品了。一直让女儿吃到两周半。

女儿一周岁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我们下班回来,就和我们学舌,将她和爷爷奶奶在家里怎样玩说一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

由于职业的关系,家里书很多。桌上、床头随时都可以看到书,女儿爱听故事,大人的故事是有限的,就在书上给他找,并且说,学认字吧,自己看。

女儿看不懂,总拿着书找大人读。

女儿离不开我们,我在自行车前面得大梁上做了一个小椅子,去哪里总带着她。公路两旁的路标,便成了女儿识字的第一个课本,看到墙上的标语,就教给她读。

孩子跟脚很厉害,只要你说去干什么,她总说俺也去。有的时候不能带她去,只要他听到去字,就坏了,我们总惹得她哭一场,走不利索。于是,我们约定,只要走,就写字通知对方,不让她听到去字。

我们走了,爷爷就成了家庭教师。每天上午、下午爷爷给他加餐,煮鸡蛋。我们回来,爷爷就夸她在家里怎么听话,她就和我们学舌说家里发上的事。

女儿五周的时候,村里有幼儿班,那时叫育红班。一间旧房子,几十个孩子一个老师,每天就是哄着孩子们玩。我们说叫他上育红班,妈妈是老师,教室和育红班挨着,女儿只上了半天就不去了,他说,老师就讲了一个故事。他总想听新的,老师哪有那么多新故事。

孩子要书包,我说,等你上一年级再买新书包,在幼儿园里就用表哥这个旧的。

我上一年级,不上幼儿班。

坚持不过,上一年级吧。那年,妈妈教一年级,我说叫他跟班吧,不行再说。

学龄前,我们没有教女儿背过一首古诗,没有买过玩具,没有给孩子学习上的压力,有的只是生活上的照顾和人情世事的教育。

五周岁,女儿上了一年级。

严厉和宠爱并举是孩子成长的环境

上学了,班里其他的孩子都上过幼儿园,都会拼音,女儿不会,气的在班上哇哇大哭。妈妈就打了她。有一次竟然碰破了鼻子,流了鼻血。

回家告诉奶奶,说挨妈妈打了。奶奶批评妈妈,女儿得到安慰,但是到学校女儿依然怕妈妈。

本来我们没有打算叫女儿升级,上学只是为了叫她当学前班,可是女儿太认真,只要人家会,她非学会不可。每每气的哭,每每被妈妈呵斥。

我出了主意:你的教学进度以女儿学会了为标准,年终你的成绩会很好。结果,年终考试这个班得了第一名,女儿的成绩排列在中游。

到升二年级的时候,女儿已经是班里的优秀学生了,排在前几名。我们叫她留级再读,她坚决不干,说还有很多不如她的。

这一年,我们给她添了弟弟,我们的第二个孩子降生了。

我说,一般的家庭,有了二胎,就忽略了对大孩子的管理,我们要绕开这个弊端。妈妈照顾儿子,我抓女儿的学习。

三年级的时候,女儿就会读书了,她识很多字。也很喜欢书。当时书市乱七八糟,卖什么书的都有,我得给孩子选择。我去县图书馆给女儿办了借书证,女儿读的第一本书是长篇小说《红岩》,那时,她只有8周岁。

紧接着,《铁道游击队》、《雷锋的故事》、《从通讯员到记者》等等,她看了很多。

五年级时,她参加了全县的六年级作文竞赛,获得优秀奖。六年级成了中国少年报小记者。

同样,儿子一周岁就什么话也会说了,每次去大便,总拿着一本书,我们问他,拿书干什么。儿子说,姐姐解手看书,我也看书。其实,书都拿倒了。

给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女儿小的时候,她听大人们说饭店这个词,就问,饭店就是饭和电啊?因为姑姑在城里,每次去城里总去姑姑家,孩子没有进过饭店,我骤然感到是我们教育的失误。

我给他解释了饭店的含义,第二天,我们就带他去县城里,并且告诉他,今天我们不去走亲戚,去饭店。女儿很高兴。那年,女儿三岁(两周)。

回来的路上,孩子很兴奋,总在问这问那,我们认真的回答,并且指着墙标在教他识字。

一列火车驰过,女儿说,火车上有火啊。

我们耐心的给他讲了什么是火车。

过了一周,我们带他坐了火车,虽然只坐了一站地,女儿也很兴奋,那天,小手被冻得通红,妈妈说,看像个发面馒头。

回家后,女儿好多日子在说,我坐火车了,手发面了。

女儿懂事早,语言丰富。有一次,奶奶抱着她和邻居说话,邻居奶奶夸女儿的头绳漂亮,女儿说,你眼红啊。

那个邻居回家照了照镜子,说不红啊,这才领悟到是孩子再说他嫉妒头绳好看。自嘲说,我还不如一个孩子。

同样,儿子三岁的时候,我也带他坐了火车。

艰苦是孩子成长的环境

女儿上初中了,我给她选择了全县住校条件最艰苦的学校。

孩子住校了,那年才11周。

这个学校是一周回家一次。冬天,孩子回来的时候,手都冻坏了,她姑姑看到就掉泪。

我对他的教育是,年轻时不受苦,大了就不知道珍惜幸福。少年受点苦是一生的资本。

我每周都送他入学,周末接他回来,这中间,只要路过,总进校去看望他,怕他想家。以至于学校的老师们都说我惯孩子,女儿同班的同学们都认识我。

初三了,孩子坚持不住了,要转校。原因是她听同学说初三没有假期,她害怕了。我要他留了下来。

学校附近出现了养奶牛的,校长的孩子定了鲜奶,问我的女儿要不要定,我给他订了奶。

校长和我是朋友,每天去班上喊女儿来喝奶。孩子上高中了,我嘱咐孩子:你还欠校长煮奶的白糖呢。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赵校长为她付出了很多,我告诉孩子,今生不要忘记。

刚刚升入高中,同宿舍的女生想家想哭了。女儿却笑话他们,并且说,这里条件多好啊。其实,想家的女生都比她大两岁。

艰苦的条件,锻炼了她的独立能力。以至于在大学上学时,独自一人坐夜车去威海考公务员。

用心沟通,认真对待,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平时里,不管多忙,只要孩子和大人说话,就认真的停下来和他交流。认真的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

看到我们很有耐心的和孩子说话,邻居都说我们娇惯孩子。

像生活中的常识,孩子的知识都是在我们的对话交流中得到的。

孩子离不开大人,大人也离不开孩子。我们家已经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定律,只要到饭时,少一个人也不吃饭。

女儿小的时候,只要恶劣天气,爸爸或妈妈不在家,她就哭,说下雨了怎么办。

孩子上高中,分文理科、高考报志愿,都是我们一起商量。主要以孩子的意志为主。

儿子读初中的时候,也是十一周,太小了。根本没有住校的自理能力。

儿子上初中,女儿也上大学,送女儿入学的同时儿子也得入学住校。8月30日,我们一家去县城照了全家福。那天下了雨,照片上的鞋子上还带着故乡的泥土。

我鼓励儿子,你姐姐十一岁能住校,你也行,你是男子汉。其实,我心里很明白,男孩子太小了住校不行,如果在宿舍里挨欺负,睡不好,有压力学习肯定不行。我早做好了帮他的准备。

家在农村,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工作得干,地得种,儿子得管,在经济条件的最低谷,我们还是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

和儿子约定,冬天夜长,我们陪他通校,开春种地了,叫他住校。住校既锻炼独立能力,又不和同学们离群,为以后的高中住校做练习。

大手拉小手,走路不怕滑。我们携手陪儿子度过了初中,2010年,他以超常的发挥,考入高中尖子班,并且当了班长。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艰辛。但是,做父母的,能够坚持一天天的去认真的品读这些艰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快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d20220529054209b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