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小学生坠楼写遗书,小学生的坠楼遗书,其中绝望透纸而出

小学生坠楼写遗书,小学生的坠楼遗书,其中绝望透纸而出

聚焦情感问题,我是为你看清事物的飘散彼岸

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我大概率已经死了。

我不得不说,我活得太累了。你们从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现在,又想让我把早已遗失的“东西”找回来。

老师对我的失望,同学“开玩笑”般的话语。对你们我早已绝望。

现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

对了,忠山公园那幢楼的书房抽屉里,有些东西要给你们看。

看到这段话,是不是内心一揪?不妨猜猜看写这段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写下这段话的是一个小学生,一个年仅十余岁的小孩儿。

没错,他现在确实如同他预见的那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间。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到那透纸而出的绝望,但是却很难想象出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他选择轻生。

其实,在很多成年人的眼中都很难感受出小孩儿的压力,更别提感同身受。

我想孩子一定是与父母有过沟通的,他最先想到的一定不是去离开这个世界。

但是往往父母的一句“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足以压垮所有小孩儿反抗的勇气。

从这段话中,我们能看出这小男孩的家庭条件应该是还可以,因为指出了一处房子。说明还有其它住处儿。

其实,往往家庭优越的孩子总是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各种辅导班,各种“兴趣课”等。

小孩子的情感往往找不到宣泄的窗口,我们该如何引导以及处理呢以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呢?

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

不要只做孩子的父母

大家都是经历过孩童时期的,就算如今成人,为人父母。

但是,问问自己:自己孩童时期时或者说现在,会向父母透露自己的心事儿吗?

肯定是不会的,至少不经常会说心事儿。能听到自己心事儿的人更多的是自己的铁磁儿、闺蜜。

所以,你要做到更多的是:不要让自己在孩子眼中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威严形象。要让他把你当作朋友,当作战友。

那么,如何做呢?这个就需要花费精力与时间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们。一起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多去询问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相互分享生活中的有趣事情。多去组织一些需要众人合力完成的事情(如制作一个陶俑、玩枪战游戏等等)

你也可以跟孩子交换你们的秘密,并且去保守这个秘密。当作你们心中的黑匣子。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养成一个跟你分享的习惯,与你亲近儿。

这样,当他心里难过或者有其他事情时才会想起告诉你,而不是瞒着你。

只有当他愿意跟你说心事儿时,你才能了解到他真实所想。

做孩子眼里的英雄

崇拜、偶像伴随着人的一生,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偶像可能不一样。但是,基本上都会有那么一些人感染并且激励着自己。

孩童时期的奥特曼、稍微长大后的超级英雄、青春期的偶像天团、踏入社会后的商界巨鳄等等,这些人物都在改变。

要想成为孩童时期的英雄,就需要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另外,也需要你去解决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他认为,你会永远保护他,甚至是个超级英雄。

在家庭中一般父母双方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多为慈母严父。

一个管教,一个劝说。一般小孩儿都会怕一个人,然后亲近一个人。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似乎在告诉着我们,这么做就是对的。

但是,我并不是这么认为的。我也并不真的赞同“棍棒”式教育。

孩子天真可爱,在他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判断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时,有时候确实会闯祸,会惹出不少麻烦。但是,年少天真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在犯错。

此时,如果碰到一个暴脾气的你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对事物有明确的判断,是自私的。如果再动手打骂,那其实只是在发泄你心中的怒火而已。

这样做反而会激起孩童的叛逆心理或者产生畏惧心理。

一旦他还是惧怕你,那么以后就不会对你说真心话了。

你需要做到的不是让他惧怕你而是需要他敬畏你。

让孩子做回孩子

孩童时期,懵懂而天真;

青年时期,活力又热血;

中年时期,成熟而稳重。

人在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标签,这些标签取决于其对事物的不同认知。

或许会做出什么遗憾的事情,但是却是人生的必修课。或许,这就是成长的魅力。

当你给孩童安排个事情遭到他反对时,你可能总是会说: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其实,不仅是他不懂你。更多地是你不懂他。

有些出身不好的家庭从小会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我们家庭条件不好,爸妈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这个大山,等等!

给孩子立志本身是很好的,但是这个最好需要他自己来立而非强加给他。

如果强行灌输给他,那么对他而言这些就是一种使命了。成为了一种责任与负担。

就如同封建时期从孩童开始培养的杀手--那些杀戮机器一样,他们或许一生都无法快乐!

现如今,人均收入普遍增加。很多父母都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报各种兴趣班,希望将他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培养兴趣没有错,但是要适量。作为父母,孩子的引路人。

需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然后再培养,而并非一股脑全部推过去。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自私的,在一定程度上多才多艺的小孩儿是父母炫耀的资本。

但是,缺少玩闹的孩子会开心吗?上那些他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就真的好吗?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精神的传承。但是不能成为父母达成某种愿景的“工具”。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时,都希望孩子将来实现自己没能完成的事情而缺乏了对孩子内心期望的把握。

你或许在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可能实际上是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

所以,让他做回孩子。做他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

​只有真正的进入孩子内心,成为他的朋友让他做自己,他才会真的快乐!

感谢阅读,我是飘散彼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b20220826041005a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