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苏州人过中秋节,苏州人的中秋节,也太哇塞了吧

苏州人过中秋节,苏州人的中秋节,也太哇塞了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古时候,我国人民把月亮称为月亮神,与太阳神并列。最早在唐代就开始过中秋节。老苏州人在八月十五那天设家宴以示一家团圆,宴毕全家老小吃月饼赏月。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苏州中秋节的风俗吧!

中秋节,苏州有哪些习俗?

斋月宫: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在庭院里,放上个小桌子,摆上香炉,供奉月饼、各式水果及苏州特产刚上市的水红菱等,一家老小侍立桌旁。

等月亮升上半空时,点燃香烛,妇女先拜,儿童再拜,男子一般不参加。

据说是因为月亮属阴。

拜完,在月光下焚烧月光纸,在市面上,中秋节那天就会有人专门出售这种月光纸,纸上画有月宫的情景,如传说中的桂花树、玉兔等。

烧斗香:在斋月宫时还有烧斗香的。在中秋节那天,还有出售斗香,即用线香编成斗形,在中间放上香。家家买后在明亮的月光下,焚化于庭院。这就是烧斗香。完毕后,全家人分吃供品,大人们谈古说今,小孩子追逐玩耍,好一幅月下嬉戏图。

走月亮:旧时斋月宫后,家家妇女都穿上出客衣服,或母女,或姑嫂,或妯娌,或邻居,或闺中密友相约到街上走走。有的妇女甚至在月光下散步到鸡叫天明,仍然精神抖擞,据说这样做可以祛病延年。

虎丘曲会:明清时期,苏州人有在中秋节晚上游虎丘,在千人石旁听歌的习俗,以及石湖串月,宝带赏月。苏州是昆曲之乡,明末清初城内昆曲流行一时,士大夫阶层均以唱昆曲为时髦,渐渐形成中秋节虎丘曲会。一边赏明月,一边听昆曲,雅俗共赏,老少靡集,成为姑苏中秋特有的雅致景况。

石湖串月:清代诗人沈朝初诗云:“苏州好,石湖看串月。”姑苏城西南石湖旁楞伽山,俗称上方山,宋代范成大曾在此居住,有山有水,景色绝佳。石湖有古桥行春桥,此桥有十八桥洞。八月十五晚,至石湖行春桥看月,天上一轮明月,十八个桥洞下均可看见湖中有一个月亮倒影,名为串月。

宝带赏月:苏州澹台湖有座千年古桥,相传为地方官捐出身中宝带,带头募捐,百姓响应而建成,所以叫“宝带桥”。此桥有54个桥孔,为江南名桥,中秋节夜,明月皎洁,明清时期市民就有到宝带桥赏月之俗。试想:在此桥漫步,可见50多个桥孔下,湖中有50多个月亮倒影,何其壮观!

中秋节,苏州人的饭桌上都有点啥?

苏式月饼:苏式月饼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宋代。形如满月,色泽油润,皮层香酥,酥层清晰,馅心味美,工艺独到。苏式月饼品种繁多,有荤有素,有甜有咸。咸月饼有鲜肉、火腿、猪油、虾仁等,甜月饼有白果、豆沙、玫瑰、椒盐四种,还有薄荷、枣泥、干菜、金腿、芝麻等等。

阳澄湖大闸蟹:秋风起,蟹脚痒。大闸蟹是老苏州秋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助兴菜肴。不需要太复杂的做法,加姜片清蒸后,只要在姜醋里蘸一蘸就很美味!鲜香的蟹黄,肥美的蟹膏,甘甜的蟹肉…吃完之后齿颊留香,令人难以忘怀。

鸡头米:“鸡头米”学名芡实,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鸡头米与莲藕、茨菰、水芹、茭白、荸荠、莼菜、红菱并称为江南水八仙。

在苏州人的中秋餐桌上,可是一下子就集齐了“鸡头米”、“红菱”、“茭白”、“莲藕”这“四仙”呢。

在锅内放入水和冰糖煮成糖水,再加入鸡头米小火慢煮1-2分钟,盛出后浇上一勺桂花,一碗甘甜可口的桂花糖水鸡头米就大功告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九月桂花香,除了鸡头米,很多当季食材的烹饪上都可以放上桂花呢。

红菱:九月秋天起菱角,最佳品种属红菱。水红菱,壳薄,肉嫩,多汁,鲜甜。生吃可以清暑泄热,除烦止恼;熟食开胃健脾,益气利尿。菱角是苏州特产“水八仙”之一,在菱角类果鲜中,苏州水红菱名闻全国。

茭白:作为“水八仙”之一的秋季茭白,鲜香水嫩,正是当季不可错过的时令菜。甘甜味美的茭白可以和任何食材发生完美的碰撞:白嫩爽口的茭白加上鲜嫩的肉丝,鲜得雅致;茭白与太湖产的虾籽同炒,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莲藕:同样作为“水八仙”之一的秋季莲藕深得苏州人的喜爱。苏州人喜欢将莲藕和桂花、糯米一起制成桂花糯米糖藕。清脆的莲藕、香软的糯米和香气浓郁的桂花融合在一起,便成了无数苏州人萦绕心头的一道美食!

芋艿每年八月中秋,苏州家家户户都喜欢吃桂花糖芋艿。据老年人说,早在汉代就有吃芋艿的习俗。芋艿雪白粉嫩,放进桂花和糖,吃起来又糯又甜,味美适口。

看完了这份苏州中秋习俗美食大荟萃,相信你一定对苏州有了更多的了解。还想了解更地道的苏州,那一定要来苏州体验一下逢年过节时的氛围和风俗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b2022042409080655c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