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景语」团结奋进

「景语」团结奋进

7月23日晚,当奥运圣火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熊熊燃烧,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

奥运会不仅展现了竞技体育之美,也向世界散播着和平、友谊、进步、公正、协作、宽容等人类共同价值观,超越了地域、语言、肤色等差异,表达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让人们的心灵同频共振。

国别肤色有异,世代文化不同,这个世界由如此多种多样的人构成,这或许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人与人之间,性格迥异,但感情相通。

正是这一份奥运情感,成为打破心墙隔阂、翻越偏见壁垒的共同力量。

7月2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英文表述为“Faster,Higher,Stronger-Together”。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在不知道这条隧道将要走多久的时候,我们希望奥运火炬能在隧道尽头成为一盏明灯。

”值此迎着光束走出黑暗隧道的特殊时刻,“更团结”显得尤为必要。

当人类社会再次行至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奥林匹克运动从历史的深处送来一句最简单的答案:“更团结”。

江河多曲折,道路非笔直,奥林匹克运动走过万水千山,因为“团结”,在一次次逢凶化吉中开辟新生,在一次次改革突破中渐入佳境。

“团结”——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奥林匹克历史中,这两个字从未被遗忘,如今更是成为本次奥运会的生动注脚。

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是一个拳头,一个指头劲再大,也难敌一个拳头的合力。

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只有“握紧拳头”才能“力量强”,这就是团结的真谛。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立,毛泽东制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与“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相结合,称为“抗大”作风,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诠释了一个组织,如何保持高度团结,如何做到严肃理性,如何能够把外部市场压力、生存压力能够穿梭在所有人身上,然后释放每个人的活力,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实现群体智慧,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

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任正非谈到自己人到中年的时候有个巨大的思想转变:“……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

”任正非表示,他深刻地体会到,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团结心法,任正非才能带起来千军万马的队伍。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共舟者兴。

没有比团队更强的队,团结就是力量。

这句话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再度唱响,雄壮、激情的旋律又一次传遍大江南北。

《团结就是力量》于1943年诞生在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山村,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

歌词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有力,体现了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八路军和老百姓团结一致,奋勇抵抗日寇侵略的决心。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如今,这首歌曲,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到部队,无论是歌咏比赛,还是军营训练场,只要有需要加油鼓劲的场合,都几乎是必选曲目。

穿越空间、跨过时代,《团结就是力量》仍传唱不衰。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战胜一切。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力量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党团结亿万人民迸发的磅礴伟力!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许多事情,明知难为而必须敢为;许多矛盾,反复较量但仍须交锋。

在舆论、思想和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永远没有过时。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团结就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

而东京奥运会的如期举办源自“团结”,奥运会是否能带来更多的交流沟通、互助互信,甚至是否能为国际合作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信心,也取决于“更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

面向世界未来,它不是某一选项,而是唯一答案,更是历史趋势。

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我们持续唱响“团结就是力量”的昂扬旋律,用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a202209092242090ef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