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赏析)

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赏析)

有网友问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赏析,下面小编就以1711字给大家详细介绍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赏析,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夜已深静,斜月朦胧,春虫初鸣,绿窗屏风中的诗人们意外地感受到了早春的温暖。

清脆的虫鸣,翠绿的窗纱,诗人清新自然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月光下绵密的春意之中。

忽然明白了迟子建老师为什么说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了。

温暖宜人的春月夜让人心情愉悦,静谧幽深的泉山月夜让人心向往之。

手捧明月,衣着花香;与我一起读古诗,邂逅旧时春山月夜的静美。

01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赏析:春天的山间景色很美,徜徉在这如画的景色中让人如痴如醉,以至于忘记了归途。

月上东山,不知不觉已是暮色四合。

端着一把清澈的山泉水,看着倒映在水中的晶莹月光,就像握在手里一样。

伸手去抚弄路边的山花,那芬芳馥郁的花香立刻溢满衣衫。

开心就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转身离开的时候,却舍不得刷山间花草的深情。

徜徉在这春山月夜,久久不愿离去,向南望着悠扬的钟声,正好在苍翠的塔楼深处。

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只因春山多胜,“赏夜忘返”,才会洋溢着“手舀月,花香满衣”的喜悦。

《李记·曲李尚》说:受珠玉者,被舀起,可见这位逍遥放纵的诗人对春山的月亮爱惜有加,所以他在这春山月夜里徘徊许久,不愿离去。

明月当空,花香绵绵,泉水潺潺,晚钟悠扬,阳台深蒙,这美丽悠远的春山月夜画面,令人向往,令人陶醉。

诗人简介:余良世,唐代诗人,诗风清雅,与《大理十大才子》异曲同工,其诗被收入《中兴季奇集》和《全唐诗》。

0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赏析:夜深人静,春山空旷,幽静的山谷里,只有春桂花静静地飘落。

皎洁的月亮从云层中冒出来,月光静静地流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来。

他们时不时地喃喃几声,山涧中细细的溪流声让春山的月夜更加宁静。

这首《鸟鸣溪》是王维为朋友皇甫岳在云溪的别墅题写的一组诗词中的第一首,是他在若叶溪居住时的作品。

花落月起,鸟鸣溪流,春山月夜的静美从诗人笔下缓缓流淌出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空灵静谧的意境仿佛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和禅意的诗,就像苏轼对他的评价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简介:王维,字墨洁,名墨洁居士,唐代诗人、画家,唐玄宗九年进士。

其诗书画俱佳,精通音律,与孟浩然并称王蒙,称诗佛,《王友成集》传世。

03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唐.钱起《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赏析:暮春之夜,月色璀璨,主人热情款待来访的客人,席间宾主尽兴。

在这样静美的月夜,面对幽幽的竹林,谁还会觉得桃花源遥不可及呢?

美好的时刻总是过得太快,黄莺哭泣,天色即将破晓,宴会将结束,诗人的心将失望。

曲终人散,诗人正要告别故人,独自离去,抬头望去,只见一片白云环绕着孤峰

上。

春山月夜,林间竹林,明月当空,静谧祥和的竹亭宛如世外桃源,充满了说不完的话题。

可是,晚安太短,曲终人散时,即使不舍,也还是要各自回去,心里多了一缕失望。

这是一首回敬的诗,春末月夜,钱琪到王维的蓝田山庄竹亭做客,王维与他作了一首送别诗《春夜竹亭赠钱少府蓝田》,于是钱琪作了这首诗以示回答。

整首诗清新悠远,宛如明媚的月夜,自然浑厚,让人回味无穷,美不胜收,虽然结尾有些许失望,但丝毫不影响春日月夜的美好。

诗人简介:钱琪,字仲文,唐代诗人,唐天宝十年进士,素有钱考公之称,大理十大才子之一,有《钱考公记》等作品传世。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唐.李建枢《咏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不见今时月。

光阴似箭,岁月不活。几个月后春天又回来了,没有一轮满月,少年的生活却一去不复返。

春夜的月亮很美,春山的月夜也很美,但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长久,唯有且行且珍惜,不辜负,才是最好的。

语录网网友总结:忽然明白了迟子建老师为什么说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了。

一起来背古诗词,读古诗,领略春山月夜的清幽静美,赏春山月夜!

清脆的虫鸣,碧绿的窗纱,诗人的笔触清新又自然,令人仿若置身在那一派氤氲在月色下的融融春意里。

一起来背古诗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85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