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邓华有多厉害?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感叹: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邓华有多厉害?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感叹: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红军时期,第一军团的最高负责人是林彪,彭德怀则负责指挥第三军团,而邓华原本是林彪的手下,一直在第一军团下效力。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的战场在西北,作战对象是胡宗南;而林彪的战场在东北,邓华依然跟随林彪征战。

  直到全国解放前夕,彭德怀和邓华还未曾相识,然而,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一个决定,却将他们后半生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战争。美国于7月1日参战,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又在7月7日被联合国授权出兵朝鲜。

  1950年7月7日,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出兵援助,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抗美援朝运动正式开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被中共中央任命为抗美援朝的总司令,全权负责抗美援朝的一切事宜,而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由邓华负责统领,负责部署入朝部队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实,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和四十二军都是第十三兵团的军队,原本的司令员是黄永胜,而邓华原本是十五兵团的司令员。

  但是,考虑到第十三兵团是第四野战军实力最强的一个兵团,中央军委决定将两个兵团的司令员对调,由邓华带领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的四个军,加上华北军区的六十六军,共五个军,全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彭德怀和邓华一见如故,彼此之间都觉得相见恨晚,彭德怀脾气大,经常骂人,很少说人好话,但是,却从来没有骂过邓华,反而多次夸奖邓华。

邓华加入抗美援朝战争后,很快得到彭德怀的强势推荐,任命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并担任志愿军党委副书记。

  两人通过这次合作,成为军史上最著名的搭档之一,传为佳谈,却也因此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

  相知相惜难相忘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批判,邓华被有意分配在批判彭德怀的那个组。面对一边倒的形势,邓华只得避重就轻地批评了彭德怀几句,却被指责为“假批判,真保护”。

  当年因为朝鲜战争与邓华对调军队的黄永胜,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因为曾经被彭德怀批评过,一直怀恨在心,便借机公报私仇,甚至想借彭德怀被打倒的机会,连邓华一起打倒。

  黄永胜要求邓华交代跟彭德怀的黑关系,他给出了两个证据:其一、邓华长期跟着林彪,却是格格不入,一到朝鲜就跟彭德怀一拍即合;其二、彭德怀爱骂人,许多人都骂到,就是没骂过邓华。

  邓华听了黄永胜的质疑后,轻蔑地说:“他骂你是因为你打皮绊,玩女人。我没有男女作风错误,当然没有挨骂。”

后来,林彪汇报了邓华和彭德怀的关系,邓华受到了牵连,退出军界,还被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毛泽东对此定了调:“邓是彭的人。但是,邓与彭是有区别的。”

  邓华替自己仗义执言,因此受到了牵连,对于此事,彭德怀伤感不已。听说邓华远去成都,彭德怀甚至悲观地认为,此生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邓华了。

  1965年10月,赋闲六年之久的彭德怀被毛泽东重新启用三线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派往成都。想到很快就能见到昔日的老搭档邓华,彭德怀激动不已。

  得知邓华的住处距自己住的地方步行20分钟、坐汽车5分钟的路程后,彭德怀兴奋地当天就冒雨去找邓华。

  但是,当彭德怀真正看见邓华的时候,他却改变了主意。伫立在雨幕中的彭德怀,始终没有喊住邓华,也没有去敲响老战友的房门,只是自言自语地说:“好了,好了,看看这个地方就行了,行了,看看就行了啊!”

  是什么样的感情,让这个横刀立马的铁将军热泪盈眶?又是什么样的无奈,让这个特意前来的老元帅刻意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敢与老战友相见?

原来,庐山会议带给彭德怀的阴影始终没有消散,甚至就在前几天,报纸上还刊登了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连篇累牍,历历在目,而他彭德怀就是江青口中的“海瑞”。

  彭德怀一生光明磊落,他不怕讲真话,也不怕受苦受难,更不怕牺牲,但是,邓华作为自己的老战友,已经被自己牵连过一次了,此时此刻,邓华在成都已经难免时时受到造反派的冲击、批斗,如履薄冰,他真的不愿意邓华因为和自己的这份相知相惜的战友情谊,再次受到牵连。

  渴望再与邓华相见,执意第一时间冒雨前来相见故人,是因为不曾相忘,而最终选择止步雨中,看着对方的背景消失在自己的眼前,是因为相知相惜,他真的不希望邓华这个知己再次为了自己出头而吃苦头。

彭德怀认为,把这份革命情谊藏在记忆里,从此不再相见,不再提起,才是对邓华最好的保护,但是,对于邓华来说,又如何能够真的做到无动于衷呢?

  1966年12月28日的傍晚,邓华得知彭德怀被红卫兵劫走,扣押在北京地质学院,愤怒地说:“真是无法无天了!堂堂的元帅、政治局委员就是这样被抓走,岂有此理!”

在彭德怀的追悼大会上,邓华泪流满面。后来,邓华重新回到部队工作,已经是晚年,对于彭德怀被批判一事,邓华一直耿耿于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华大胆发言,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1959年整彭搞错了,他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为彭德怀平反昭雪上。

  真正的情谊,就是这样,即便是你不知道,我也愿意倾其所有,默默为你付出,肝胆相照,生死无悔。彭德怀与邓华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是怎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呢?

  抗美援朝

  来自四野的邓华,虽然曾经是林彪的部下,但是,在短时间的接触中,邓华就得到了彭德怀的高度赏识。彭德怀认为,为人稳重谦逊,善于思考总结,也敢于拍板决断,所以,因为邓华,彭德怀在原本的军事决策上,做出了几次较大的改变。

  对于邓华的建议,彭德怀总是积极采纳,但是,有一次,彭德怀没有听从邓华的建议,事后,彭德怀非常后悔,他感叹:“不听邓华言 吃亏在眼前”,那么,彭大将军究竟吃了什么亏?

  原来,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于1951年4月6日,在朝鲜金化上甘岭志愿军总部举行。会场上,大家对新战役的部署踊跃发言,积极效应,气氛非常活跃。

  显然,大家对新战役的部署充满了信心,决定这次战争必胜,因此,群情激昂。而邓华的心里却觉得不太踏实,在这场狂欢中表现得异常冷静,甚至泼起了“冷水”。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究竟该怎么打呢?是采取大规模作战,猛烈进攻?还是采取小穿插战法呢?或者是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邓华给彭德怀提出了建议:“开始口子不要张得太大,不要企图一起围上打,必须实行分割猛插一块块吃。”

  但是,毛泽东的设想却不是这样的,毛泽东提出的指导方针是“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尽快歼灭“联合国军”有生力量,夺回朝鲜战场的主动权。敌人那边得到的可能登陆的情报,也让彭德怀掉以轻心。

  于是,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彭德怀率领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大规模反击。

  “联合国军”一开始确实被志愿军和人民军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这是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共同努力下,大规模强攻的战绩。

  但是,随着志愿军把兵力转移到东线,中朝人民军队向北转移,“联合国军”最后又把战线推回到了三八线南北地区。

这场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相持到5月21日,后来又继续奋战到6月10日,历时50天,堪称持久战,双方兵力损失都高达8万余人,严重偏离了彭德怀原本速战速决的预算。

  第五次战役之后,彭德怀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军事错误,口子张得太大,导致军队深陷其中,后悔没有听从邓华的建议,采取小穿插战法。为此,彭大将军感叹:“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1951年8月8日,彭德怀准备发动第六次战役,他原本打算出动人民军4个军团加上志愿军13个军,空军方面出动10个航空兵团,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志愿军装甲兵、炮兵一起支援步兵作战。

  第六次战役的战斗目标是将东线之敌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地区,预计歼灭敌军2个师。

  彭德怀于1951年8月8日就把第六次战役的基本部署和意图报告给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8月17日,彭德怀签发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

  在此期间,邓华作为志愿军谈判代表团的负责人,在开城驻地和敌人谈判,深入分析敌我双方战场态势敌情。

  1951年8月20日,邓华致电彭德怀,认为敌军此时已经“深沟高堡,固守以待”,如果此时开战,我军并没有优势。

为了说服彭德怀放弃第六次战役,1951年8月26日,邓华再次致电彭德怀,对双方的情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

  彭德怀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并不觉得邓华在反对自己,质疑自己的权威,反而觉得邓华作战不但勇敢,而且细心周到,是个好帮手。

  鉴于第五次战役没有听从邓华建议的失误,彭德怀对于邓华这次在关键时刻提出的不同看法更加看重了,最终,彭德怀改变了第六次战役的作战计划。

  其实,彭德怀在刚与邓华接触的时候,两个人就已经一见如故。1951年10月8日,彭德怀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成立邓华的直接领导人。

  彭德怀的志愿军司令部,原本是要以他自己从北京带来的小型班子为基础组建,最后却改了主意。向毛主席请示之后,彭德怀在1950年10月24日宣布,以邓华的十三兵团司令部为基础,改称其领导机构为志愿军的领导机构。

原来,邓华出任十三兵团司令之后,立刻着手进行了战前组织准备,高效拟制了作战计划,并且有序地组织指挥部队开进朝鲜,表现出了卓越的组织指挥能力。彭德怀看在眼里,对邓华很是信任。

  通过半个来月的朝夕相处,邓华发现,彭德怀做事高瞻远瞩,并且当机立断,并不像曾经听说的那样,更重要的是,邓华发现,彭德怀虽然平时有些严肃,但是人品高尚,待人真诚,虚怀若谷,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好战友。

  相比于和林彪相处的格格不入,邓华作为彭德怀的助手,却展现出了非常积极乐观的态度,他总是主动提出建议,敢于谏言,说出不同的意见。

  1950年10月9日,首批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在沈阳市东北军区第三招待所会议室里召开,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负责主持会议。这个会议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才结束。

  原本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间,邓华却毫无倦意,他特意找到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原来,面对总兵力高达42万人,越过三八线的敌方部队已经多达13万余人的“联合国军”,中国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却只打算先派两个军过江。

  邓华认为,入朝初战,志愿军必须具备兵力上的优势,十多万兵力的志愿军,面对兵力远胜于我军,还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的“联合国军”,势必难于取胜,影响士气,陷入被动的持久战中。

  甚至,邓华认为,莫说是对抗“联合国军”的总兵力,就是面对“联合国军”的第一线南面兵力,中国派出的两个志愿军十多万兵力也没有优势,毕竟,对于具备海空军优势和装备优势。

  基于此,邓华建议4个军同时入朝,主力全部出动形成了有力的“拳头”,彭德怀采取了邓华的意见,会议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10日的一大早,彭德怀就请示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得到了毛泽东同意的批示。

  但是,就在会议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950年10月11日,在兵团司令部驻地安东(今丹东),趁着彭德怀检查出国战备情况的机会,邓华“得寸进尺”,竟然又再次向彭德怀提出增加兵力的意见,让彭德怀向中央申请,再调一个军来维护后方。

  最终,邓华如愿以偿,中央军委同意派出五个军抗美援朝,并迅速增调了部队。充足的兵力奠定了抗美援朝第一、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基础。事后,彭德怀评价此事说:“邓华这个人,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

金城反击战役是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由邓华组织,此次战役将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最终,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

  原来,美国原本打算速战速决,打下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谋取其他野心。然而,美国方面没有想到,刚刚结束了解放战争的中国,居然会管朝鲜的闲事,加入抗美援朝,与强大的美国作对。

  显然,比起中国,美国距离朝鲜的距离更加遥远,由于中国的加入,美国的主要力量陷入了持久战,开始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也因此日益高涨。

  经过一番计较,美国意识到这样继续打下去,得不偿失,于是,1951年6月初,通过外交途径,美国政府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

  相比于美军,中朝人民军队占据着地利和人和的优势,但是,技术装备上却处于劣势,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

  1951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改变了战争指导思想,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双管齐下”。在军事上的战略方针则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持续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中国派到朝鲜支援朝鲜抗战的志愿军,全部回国。1958年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于2020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 2020年7月2日,国内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战后,邓华指出:“朝鲜战争证明,现代战争一定要有必需的现代技术装备。没有必需的炮火,既不能摧毁敌人的坚固阵地,也不能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没有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便不能击毁敌人的坦克;没有空军和防空武器,便不能打击敌人的空军,掩护自己的战场。”

  彭德怀和邓华的趣事

  彭德怀是个暴脾气,副司令洪学智和韩先楚等人,都被彭德怀骂过。而邓华是个倔脾气,脑子不会转弯,不肯服输。但是,两个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却始终没有红过脸。

邓华跟彭德怀提过无数次不同的意见,无论彭德怀最终是否采纳,都对邓华积极提意见的表现持欣赏的态度,而邓华也不会因为建议没被采纳而有所顾虑。

  浦安修是彭德怀的妻子,李玉芝是邓华的妻子,有一次,这两个女眷见面,谈起往事,浦安修对李玉芝说:“老彭的脾气很大,好骂人,可是就是不骂邓华。”李玉芝笑着说:“这就好啊!我还担心邓华那个倔脾气呢!万一要和彭老总吵起嘴来,那叫糟糕呢!”

  战场是最危险的地方,彭德怀和邓华惺惺相惜,时刻都为对方的安全着想。每次在最危险的时刻,彭德怀第一句话就是询问:“邓副司令员怎样了?”

  彭德怀经常在敌机临空时照常工作,曾经两次在着弹前一两分钟被工作人员拉开,才幸免于难。建议彭德怀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犟脾气,党委便要求邓华负责彭德怀的安全。

邓华也不负众望,想出一条“妙计”来。原来,彭德怀有一个爱好,就是酷爱喜欢下象棋,一旦入局,就进入了忘我的状态。于是,每次防空警报一响,邓华就派出洪学智把彭德怀拉进防空洞“战一盘”。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期间的一天,邓华打算让贤,让彭德怀原本的手下陈赓同志担任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让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担任第二副司令,自己退居第三副司令员。

  彭德怀颇为感动,却坚持来邓华担任第一副司令,回应道:“你这个人呀,我早就知道,你胆大心细,能打仗。毛主席、军委选你来朝鲜是对的。来朝鲜后,我们一块共事,我看你干得挺好的嘛。”“这不用你考虑,是组织上的事。”

  1951年5月15日,邓华以个人的名义,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发了电报,要求让出自己志愿军司令部副司令的位子。5月27日,彭德怀亲自执笔拟稿,向毛泽东主席发电,电文写道:“惟便于联系各野战军,志司似应增加陈赓为第二副司令员,宋时轮为第三副司令员。”6月1日,中央军委同意彭德怀建议,邓华位子不变。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担任国防部部长之职;邓华在职务上超过了许多老资格的上将,先后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党委书记、东北军区代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年,邓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54年10月31日,邓华被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为副总参谋长,为了邀请邓华赴京就职,彭德怀前前后后发出了无数个电报,甚至还亲自为邓华一家寻找住房,但是,邓华却一直未进京赴任,彭德怀只好同意邓华兼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之职,镇守东北,但是,彭德怀为邓华保留了副总参谋长的身份。

  1955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东半岛进行首次抗登陆战役演习,彭德怀亲率众多元帅前往观看,当时,台湾方面在观察完这场演习后评论说,邓华是“彭德怀正规化建军路线的主要执行人”。

  1958年11月中旬,邓华准备去东南海防前线参观学习,与沈阳军区参谋长曾思玉等人来到北京。彭德怀听说了此事,便专门安排邓华坐他的伊尔18专,要求邓华代替他到前线去看看。

  邓华说:“那不合适吧?”彭德怀说:“什么不合适,你以副总参谋长身份去吧。”邓华于是代替彭德怀去了福州军区和广州军区,巡视军事训练和国防工事。1958年12月底邓华结束视察,返回北京,向彭德怀报告了福州军区和广州军区的情况。

语录网网友总结:可惜了,一位上将军,为彭德怀元帅仗义执言,真性情,真汉子。

伟大的战友之情,同志之情,朋友之惨,兄弟之情,好感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84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