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关于谷雨的诗(对谷雨的诗意描述)

关于谷雨的诗(对谷雨的诗意描述)

有网友问关于谷雨的诗,下面小编就以1788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对谷雨的诗意描述,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今日谷雨,雨生百谷。

为大家精选了12首经典的听雨诗词,哪一首是你听雨时,曾经有过的心情呢?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赏析:

杜甫的一生饱受磨难,我们难得看到他舒展笑靥。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如此轻快的心情来迎接这场春雨,我们隔着千年的时光,仍然可以体会到他当时的欢呼雀跃。

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

在一个雨夜,已经成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辗转难眠。听着外面的雨声,想起遥远的故国,想起往日的欢乐时光,无限感慨,痛彻心扉。

3.《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陆游一生都致力于恢复中原,收复河山。可他的一腔热情,面对的却是朝廷的不作为。在这个听着淅沥雨声的夜里,厌倦了仕途浮沉的他,有了退隐的念头。

4.《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山水迢迢,归期遥遥,我对你最深刻的思念,都藏在这越涨越满的秋池里,都藏在这连绵不断的雨声里。

5.《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芳草萋萋的溪涧,树木繁茂,有黄鹂在树上婉转地歌唱,这幅画面多么清新优美。更令人惊喜的是,正愁野渡无人,突然看到了一只小舟,给欲渡的行人带来希望。

6.《菩萨蛮》

唐·韦庄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赏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春天令人沉醉。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晴天乘画船游览,雨天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入眠。

7.《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说的就是苏轼这样的人吧,无论面对多大的风雨,他都能泰然处之,“一蓑烟雨任平生”。

8.《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无枝可依的晚年,面对凄风苦雨,作者不由得黯然神伤。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曾经的美满与如今的孤寂,一点点浮上心头,那点点滴滴的夜雨,不是落在梧桐叶上,而是落在作者的心上。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听雨时,忧心国家。

赏析:

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心系国家命运,即使是他不受朝廷重视,独卧孤村时,听着外面的风雨之声,依然想象着自己披着铁甲,骑着战马,为国杀敌。

10.《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

贺铸与妻子感情深厚,两人一起度过了困难的时光,妻子一朝离去,让他伤心欲绝。空床卧听南窗雨,让他的相思更加浓郁,却无处投递。

11.《长相思·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赏析:

诗人屡试不第,羁旅异乡时,适逢阴雨,一夜难眠。窗外的雨连绵不断地滴落,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12.《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这是一首听雨名诗。诗人选取了三个听雨的场景,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现在听雨的场景,来展示时光流逝,人生变迁。意蕴深厚,耐人寻味,所以被历代评论家和读者所称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83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