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韩寒的骂人的句子,韩寒和高晓松对战原文?

韩寒的骂人的句子,韩寒和高晓松对战原文?

一、韩寒和高晓松对战原文?

韩寒和高哓松对战用繁体来书写时能用繁体来书写的字有:韩、晓、对和战共四字:韩字繁体左边不变,韦写韋,如同违写違,伟写偉一样写韓。晓繁体日不变写作曉,如同浇写澆,烧写燒。对和战为半改字,分别写作對和戰。此文原文写作:韓寒和高曉松對戰。

恶怼一场,交心一生——不打不相识的韩寒高晓松

《晓说》的尾声,请来了韩寒。不说不知道,意义确实重大,因为《晓说》这个节目的名字就是出自韩寒。按照高晓松的本意,开始这个节目叫做——闲的蛋疼!他说,这个节目就像北京人在饭桌上胡扯扯。所以觉得这么个随性的名字挺好,当时也没有想到节目的传播性和流行性。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通过自己的新浪博客声援好友陆川,称韩寒旧作《三重门》未经许可,引用了高晓松享有著作权的《青春无悔》歌词的全部内容,将对韩寒提起诉讼。

高晓松在博客里写到,自己之所以要起诉韩寒,“就是看你(指韩寒)骂人看不过去了,找你的茬———不过这个茬有点大———你在《三重门》里全文引用了我的《青春无悔》,未获我同意。现在我依法依情依理明白告诉你:我不同意!请依法把你与此有关的各种单行本、选集、文集从书架上拿下来,把我写的文字全部删掉,再放上去卖。”

高晓松在字里行间明显表现出对韩寒某些言行的不满。“我不要钱,也不需要你的道歉声明。你的文章写得太好,名声太大,骂人都能捧红人(你自己说的),我怕你一篇道歉文捧红了我,让我不安。”他说自己没权力和资格教育韩寒什么,也不关心什么“文坛之争”。“但你和你的追随者们疯狂骂了我哥儿们陆川和他的父亲陆天明,你的追随者们更是连别人的亲娘祖奶奶也一并捎上了……我义不容辞,一定要来捅捅这个马蜂窝,大不了陪哥儿们父子一起挨骂呗。”

昨晚,记者与高晓松取得联系,他说自己想说的话都放在博客里了。他已委托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李达律师向韩寒发去了律师函,声明只能在获得高晓松许可或在有关侵权作品除去《青春无悔》的内容后才能继续销售,并要求韩寒尽快与该律师联系。

而韩寒却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晓说》,节目名称和主讲人巧妙结合,读来琅琅上口又便于传播。一个北京爷们和上海公子,还真挺有的聊。可如此惺惺相惜的两个人竟然相交于一场网络恶战。

2006年,高晓松与韩寒当时并无交集。作家白烨写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文中提到了韩寒和他的作品。随后,韩寒在博客上发表了文章,《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以此反驳。两人正面开战,在文学圈愈演愈烈。随后,骂战涉及了作家陆天明以及陆天明的儿子,导演陆川。陆川又是高晓松的好朋友。看到哥们儿被骂得那么惨,再看韩寒一人单挑一圈人,觉得此人太猖狂了,高晓松就要为哥们儿出口气。

于是他借《三重门》里面全文引用高晓松的歌词为由,批评韩寒侵权。“你在《三重门》里,全文引用了我的《青春无悔》,

未获我同意,现在依法依情依理明白告诉你:我不同意!请依法把你与此有关的,各种单行本、选集、文集从书架上拿下来,

把我写的文字全部删掉,再放上去,卖!”不仅附上了律师函,还挑明了说:你和你的追随者们,疯狂骂了我哥儿们陆川和他父亲陆天明,就是看你骂人看不过去了,来找你的茬。

要知道,在进入了“博客时代”之后,韩寒凭借着“幽默”而“犀利”的杂文风格,在新浪的博客平台异军突起,每篇的浏览量就上百万,排名仅次于徐静蕾的博客。韩寒本身文笔犀利,再加上粉丝这个庞大的群体,一时间,高晓松和陆川难以招架,连夜不停的删除韩寒粉丝的留言,却仍然抵挡不住,输给了攻势猛烈的韩粉,一度关掉了博客。

事后韩寒还一句话回应他——其实,高晓松告韩寒这件事情,古人早有定论,那就是,高处不胜寒!

一场骂战,韩寒和高晓松不打不相识。韩寒说:“我的确引用了高晓松的歌词,而且引用时没有注明作者,高晓松告我天经地义,他帮哥们儿也是天经地义。”

看看如此磊落的韩寒,

高晓松一下子有了好感:

多年后,高晓松自己也说:“博客时代,我们都玩儿不过韩寒。”

并且由衷的佩服韩寒的这句“高处不胜寒”。

而《晓说》中的韩寒,此时已和高晓松友谊深厚,也很欣赏高晓松的博学和睿智,提及每年“哥哥”的忌日,高晓松的一句“一岁一枯荣”,也是精妙绝笔。

2011年5月,高晓松因酒驾被拘,恰逢他执导的电影《大武生》的宣传阶段。狱中,高晓松打电话的机会不多,其中一个却打给了韩寒: “电影在上海首映,你能去捧个场吗?” 首映当天,韩寒在山东有车赛,生怕赶不及,匆匆忙忙奔赴上海首映礼现场,直接上台帮高晓松宣传。

为此,高晓松非常感动,节目中,他说,其实当时,还给上海另外几个腕儿也打了电话,但只有韩寒一个人去了,而且,韩寒是几个人里面,最不喜欢社交的那一个。

一南一北,看似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却意外成为了彼此信任的人,这样的友谊让人羡慕。

曾经的少年,今日已经不再年轻,连韩寒都是要四张的人了,可是两人的闲聊仍然充满趣味,天南海北,理想人生,只是多了对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通透。此间少年,似水年华,美好的友谊和回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76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