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恐怖的风声的句子,恐怖惊悚简短文案

恐怖的风声的句子,恐怖惊悚简短文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地震多发地区,早在战国时期就成书《竹书志》,即记载了3800多年前我国发生的一次地震: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地震。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录。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们脚下的土地上已经发生了数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记录这一惊心动魄时刻的史料不胜枚举。其中有一本《地震志》,由文人雅士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不仅详实,而且栩栩如生。很多东西都可以供后人借鉴和借鉴,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恐怖的风声的句子(图2)

公元前780年,陕西发生地震。《诗经》小雅是这样描述的:叶烨抖电,不安分。所有的河流沸腾,山丘坍塌。高岸是山谷,深谷是坟墓。”几句话,可怕的一幕却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地闪闪发光,大地的声音隆隆作响,数百条河流像沸腾一样上下翻滚,山脉和山丘一起裂开。人们居住的高地裂开了一个巨大的口,瞬间变成了悬崖山谷。然而,原来的深谷猛然升起,变成了丘陵。从天而降,意想不到的变化,人们哪能不惊慌啊!

1556年1月23日晚,还是陕西。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在晋陕交界处,突然发生强烈地震。那声音就像是无数的雷声在头顶炸开。大地和河流在剧烈的颤抖中裂开了。地上的建筑移动了位置。参天大树倒在地上。宽阔平坦的道路面目全非。原来的低谷变成了丘陵,高耸的丘陵变成了深谷。原本一马平川的原野变成了纵横交错的一线深沟里满是喷涌的泉水,有的甚至一边喷水一边吐火,高达一丈之遥。岳山移动了地方,河水也变了路,井也废弃了,成堆的沙子,一片下沉,绵延千里,一夜之间美好的世界都变了,仿佛天翻地覆。"

康熙四年(1665年)4月16日,北京通县大地震被德国传教士唐若望生动地记录在案:地面轰隆隆地发出雷声,城内无数房屋倒塌,连城墙都倒塌了数百处......城池的诸多地面裂缝,那十字的东殿屋顶,也被震到了地面上......人们从房子跑到街上...而宫中的混乱最为强烈。皇帝、皇后、太后、宫里所有的女人、太监和其他伟大的人物都逃到屋外,睡在帐篷里。"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发生的地震最为严重。震中周边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康熙·坦城县志》记载:夜里八点左右,地震发生,我听到西北方传来一种奇怪而恐怖的声音。刹那间,楼房、树木前倾后倾,屋顶与地面接吻了两三下。结果,大大小小的房子哗啦啦地全部被掀翻,城墙、官府、民居、寺庙等,都找不到了。"

清代诗人、书法家彭孙义在他的《招待所偶闻》中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地震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在头顶炸开,剧烈的摇晃让人们像巨浪中的小船一样颠覆。全城600多座房屋倒塌,100多人死亡,城垛倒塌,城楼没有保存,城门被封锁。从夜晚到黎明,惊悚的地震一刻也没有停止。监狱、仓库和衙门被夷为平地。在暴雨和烈日下,政府和人民只能睡在废墟上,没有人能吃到烟火。马头寺是远近闻名的繁华之地。商人云集,人口密集。1000多人在地震中丧生。城外的荒野裂开了深深的沟渠,到处喷出沙泉,河水泛滥,人们流离失所。“惨烈的地震,巨大的破坏,前所未有的灾难,让人不忍细读。

赣榆县的清进士倪长喜为此写了《地震志》,也颇具特色:当时地震的怪声是从西北方开始的。突然,到处电闪雷鸣。强烈的震动,撕裂,房屋倒塌,梁柱折断,树的咔嚓声,水的咔嚓声,风的咔嚓声,鸡犬的跳跃声,牛兽的咆哮声,男女老幼混杂的叫喊声和呼救声,像一锅沸腾的水突然爆发了开水。以前,我经常赏月消暑的地方突然断壁残垣。城外没有水,但突然水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井水比以前高了两丈,还像喷泉一样往上冲。室内的泉水从地下涌出,冰冷如冰。地上裂开的大裂缝有十英尺宽,但很快又复合了,突然又裂开了,就像一个孩子在玩一团泥巴,拿一块石头扔到里面试试有多深,花了很长时间才听到回声。"

大文学家蒲松龄也经历了地震灾害。他将《聊斋志异》的笔法改写成实录: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八点左右,大地突然剧烈震动。我和表哥李拓之在烛光下喝酒。忽然传来一声惊雷之声,从东南方向传来,所有人都惊恐万分,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一会儿,我看到家具摇晃着,玻璃打翻了。横梁、柱子、筏子都是咯咯的笑声和错位。所有人都惊慌失措,脸色大变。过了一会儿,他们意识到地震发生了,迅速跑出了房子。这时,我看到了亭台楼阁和房屋。摔倒在地后,我又站了起来,然后摔倒在地,又站了起来。墙壁和房屋倒塌的声音,人们的尖叫声和哭喊声,变得一团糟。天旋地转,人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河水冲出堤防,鸭子啼叫,狗吠满城。一段时间后,略微沉淀下来。街上满是精神不确定的男男女女。每个人都没有衣服遮住身体,只是不停地告诉他们,安慰他们的不安和不安。他们都完全忘记了平时绝不会出现的尴尬。后来听说,某处有口井塌了,某某家的楼房翻了个南北。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进了一个大坑,有几亩地那么大。这真是多年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转变!"

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9月2日)7月28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再次发生强烈地震,仅通州地区就有3万多人遇难。三河州县长任硕撰写的《地震志》一文,生动地记录了挖掘被掩埋灾民的过程。地震发生时,熟睡中的任叔被剧烈的摇晃和恐怖的声音惊醒。他迷迷糊糊地逃走了,但只跑到门口,被房屋倒塌的横梁掩埋了。他多处受伤。幸运的是,没有严重受伤。他发现头上没有海豹。一个洞的天空似乎在向他招手。他很高兴,一次又一次地呼救,但毕竟受伤了。谁也听不见,只好使出浑身解数他的手伸出洞口,使出浑身解数把右手伸出一寸,不停地颤抖,希望被人看见。幸运的是,这家人碰巧在外面张望,看到他们的手指摇摆不定,于是带领众人搬柴挖土,终于在一顿饭后把他救了出来。获救的任书康复后,某县父母的责任感立即回到他身上,赶来带领儿孙和幸存的人继续挖掘被埋的人。地震和搜救活动结束后,任叔总结了这样一段经历,如果在地震发生时躲在床桌下和门窗旁,生还的几率更高,“可能在床底下,在门,他可以避开,其他人都打破了他们的头,打破了他们的身体。”任书的爱民之心和卓有成效的救灾工作,赢得了全县上下的赞誉,受到了法院的高度赞扬。不久便升任磁州知州。

雍正朝的汤水中使用的《易居谷仓汇编》中有一篇文章《无地震》,也描述了如何保存自己。雍正八年地震时,同乡庄方庚被瓦砾掩埋。地震后,两面墙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空间。庄方庚太幸运了,他还睡在里面。然而,他的妻子更加警觉。当她听到房梁震动的声音时,她躲在桌子底下,房子立刻翻倒了,但因为桌子的支撑,她活了下来。

通过这些绚丽的笔触,让我们看到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令人敬畏,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是多么值得珍惜和维护。同时,这也告诉我们,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我们仍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越是艰难险阻,越要互爱互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恐怕也是古人的智慧吧。想告诉我们这些后人的心里话。(来源|《读者》来源:《文史月刊》马军/文)

编辑:万沁林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何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66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