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犹抱琵琶半遮面——含蓄蕴藉的间接心理描写

犹抱琵琶半遮面——含蓄蕴藉的间接心理描写

“情动于衷而形于外”。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在流露和表现方式,因而从人物刻画的角度看,对特定心理支配下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描写都间接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这就是间接描写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含蓄、形象,刻画人物细腻动人。

1、动作暗示法

细致地刻画在不同心理下的人物外在的动作,是刻画人物心理最常见的方法。高兴了,像个孩子一般跳了起来;愤怒了,将椅子重重地坐在身子下;紧张了,两只手不停地搓着;轻松了,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来。

范文示例:

但是那支惟一的铅笔自始至终是永远地从一种犹如羽翼般的缝隙中掉进去了。我将手伸进缝隙,这是我选择的第二种行动,我的手触到了深邃的底层,我触到了一个空洞的世界,“空洞”也好,“世界”也好,这些词我当时并没有学会,我只是记得我的右于悬空时的感觉,接下来我知道我是再也无法用我悬在漆黑缝中的右手把那支沉入黑暗和秘密中的铅笔找回来了。哦,那支粉红色的铅笔如同一只船沉落了,而且是多么孤单而顽固地沉落进去了。

----海男《使用铅笔的我》

(赏析:这段文字描写5岁的“我”在丢失铅笔后的行动:将手伸进缝隙,手触到深邃的底层,触到了一个空洞的世界。那只铅笔如同一只船沉落了,孤单而顽固地沉落进去了。通过描写手指触摸到的空虚,展示了失掉铅笔在5岁孩子心理上造成沉重失落。)

(方法导引:如何描写失落感。描写失落的心理,可以通过当时所采取的一些徒劳的行动来映衬失掉东西后茫然的寻找,摔破物品时徒然的费力拼合,迷路后恐惧的想像等。这些都可以衬托出一个人心理失去平衡时的强烈落差。)

范文示例:

老爸有时炒几个菜炫耀一番,还常常弄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吃,这倒也蛮和我的口味。开始还觉得清闲了许多的老爸不久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对老妈的杰作指手划脚,一会儿嫌她切的肉太厚,一会儿又说地炒的菜太咸,反正总能挑出或多或少的毛病,弄得老妈像被当头泼了一瓢冷水,本来很高的积极性顿时打消了一大半。为此老妈气得好几天都没和他说话。

------甘宁《周末大比武》

(赏析:这段文字重点描写父亲清闲时间过长,开始厌烦:对老妈的杰作指手划脚,“嫌肉切得厚”、“说菜炒得太成”,挑各种毛病。显示了父亲好胜烦闷的心理。)

(方法导引:怎样写一个人的烦闷的心情。写一个人的厌烦情绪,可以通过对他的动作描写来进行:写他情情绪的不确定,写他烦躁的动作:走来走去,指手划脚,等等。记录下一个人烦躁时的举止,就显示了他的烦躁情绪)

范文示例:

他坐在小镇供销社门口,有时是在学堂门口-----冬天又移到茶馆老虎灶旁边。因为那里热,不时夹杂有木花香的水蒸汽;但看得出他最喜欢学校。他边拉边唱,有时沉默下来,吸一口气;有时他就长时间屏息倾听小学堂操场上的孩子们的歌声、笑声、吵闹声。他面无表情,但你能看出他侧着的身子和耳朵里有一份严肃-------他仔细听。

(赏析:本段文字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的描写,写出了民间艺人对学堂的向往之情。“长时间屏息倾听”小学堂的各种声音,表现出他的关注和羡慕;甚至“侧着的身子和耳朵里有一份严肃”,表现出对校园生活的尊重和向往的心理。)

(方法导引:如果写人的认真,我们也可以从动作表情上描写。比如孩子们一个个托着腮,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老师,像一条条饥渴的小鱼,脸上闪着渴求的光芒。又如,有一位学生写《我的妈妈》一文,写到妈妈与邻居王大婶闲谈,夸“我”夸得太过分时,“我脸涨得通红,手不停地绞着衣角,还用胳膊轻轻地拐了妈妈几下……”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但把妈妈善于炫耀子女的特点表现出来,还把“我”实事求是,对妈妈这种做法表示反感的心理。)

范文示例:

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奔过来告诉我:“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红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黄蓓佳《作文上的红双圈》

(赏析: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作者听说自己的作文被贴在学校报栏时的激动心情。从即刻就想去看,但又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得迫不及待,到带着心跳,一个个数着红双圈,把作者当时兴奋、紧张的心情一下子里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导引:怎样描写心情。描写一个人的激动心情,可以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也可以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侧面反映。如本段中的想看到结果,但又“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等,就是正面用心理描写的手段,而“挨到中午……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则是通过动作描写来侧面反映)

2、神态显示法。

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如,我们常用“他瞥了一眼”或“他撇了撇嘴”等,来表现对人的轻视。

范文赏析: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鲁迅《故乡》

(赏析: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想念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是因为中年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所以开始不敢作声,后来又恭敬地叫了一声“老爷”。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范文示例:

周围的人,眼睛都朝我这儿看。我一下子脸红到了脖子根,像只斗败了的公鸡,颓丧地把座位上的旅行包移到地上。刚才一言不发,一直畏缩在姑娘身后的老人,这时才在女儿的推搡下,猥琐地在我身边坐下了。

(赏析:这段文描写“我”的惭愧,主要描写面部表情、动作和心理感受:“我一下子脸红到了脖子根”,“像只斗败了的公鸡”,颓丧地把旅行包移到地上。通过一系列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的尴尬和惭愧。)

方法导引:如何描写惭愧。惭愧是一种心理感受,可以从面部表情的变化来描写,如脸红,眼睛不敢直视对方;也可以从行动来入手,如低下头去,转过身,扭着手指……等等。面部表情和行动是心理感受的外部表征,仔细观察,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愧疚神情。

3、景物衬托法。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心情忧郁者的眼中没有晴天,心情开朗者的心里永远阳光明媚。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寄情于景、借景抒情,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范文示例:

是一个长辈带领着他来应试。一声“停下!”的时候,他在心里震动了一下发现了车子停住在一条柳树沿着小溪的路边,面前便是学校的大门。他下了车。这校门,门上的铁楣他要把颈子仰得很高才能望见的,门旁排的校名直匾就他看来是字写得巨大而触目动心的,颇像是他的心目中的一个学校老师,凛凛的。校门内,一条宽敞,平坦的道路直达附属小学校的校门。

-------朱湘《投考》

(赏析:这段文字描写“他”刚到学校时的心理感受:一声“停下”,就“心里震动了一下”;看见校名直匾觉得字写得“巨大而触目惊心”;学校看上去“凛凛的”。描述了“他”投考学校时的紧张心理。)

(方法导引:如何写心理感受。写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写他当时的表情,也可以如文章中这样,写出他在当时当地的感觉。人处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观察和感受外界事物,所得的印象和结果是不完全相同的,细致地写出这些印象和感受,就可以反映出人物当时当地真实的心理状态。)

范文示例:

奶奶病重的那年,大年夜,我给奶奶送年夜饭去,马路无限的清冷寂寥,从来拥挤的公共汽车竟空空荡荡像一截蛇蜕下的空壳。万家灯火,家家都过团年。踏进医院,一片死寂,令人毛骨悚然,医生们都回家过年,只留下两个值班护士。奶奶住的病房,都是上了年纪的病人,有一张床空着,床单白晃晃地刺眼,那老太不知是死了还是被家人接回去了。有一个壮年汉子正在替老母倒洗脸水,其他两个病人睡着,我奶奶也睡着,微微隆起的被单极像没有生命的石雕,我轻轻走近了,望着她凌乱稀疏的白发,想唤,喉咙像被细绳束住了。

————王小鹰《大年夜的故事》

(赏析:这段文字描写大年夜“我”去医院探望奶奶时街上和医院里的情景, 重点描绘马路上和医院里的清冷寂寞:公共汽车空荡的,像蛇蜕下的 空壳;医院里一片死寂,医生都回家过年,只留下两个值班护士。……作 以此衬托出奶奶当时的寂寞和孤独的心理。 走进病房看到奶奶时的情景,使用了比喻手法: 奶奶睡着,隆起的被单“像没有生命的石睢”;“我”的喉咙“像被细绳束住 了”。将垂死者的状态和一个小女孩儿略带恐惧的紧张表现出来。)

(方法导引:如何描写空寂的场景以凸显孤寂的心理 。描写空旷寂寞的场景,常常通过对空间的描写来进行,如写一座空 旷的寺庙,可以写夜光下或雾霭中宽广的庭院,清凉的方砖,无人踏过的 草丛;……如果描写寂寞的人的处境,可以写满眼望去不见一个人影,耳边没有一点儿声音,整个世界像被遗弃了一样。……)

范文示例:

他连忙收回眼光,再不敢离开教科书,不得已时,就抬起眼来看看屋顶。屋顶是白而转黄的洋灰,中央还起了一道正圈形的棱线;可是这圆圈又生动了,忽然扩大,忽然收小,使他的眼睛有些昏花。他预料倘将眼光下移,就不免又要遇见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联合的海,只好再回到书本上,这时已经是“淝水之战”,符坚快要骇得“草木皆兵”了。

-------------鲁迅《高老夫子》

(赏析:这段文字,主要是写高尔础在女学堂里讲课受窘的情景,通过他的视觉,来写主观色彩很浓厚的景物。他不学无术,在学生们众目睽睽之下大出洋相,因而在他的眼里,不变的景物忽然都活动、变幻起来,先后涉及屋顶、棱线、眼鼻等景物,并赋予人为的色彩,这就揭示了他的窘迫、紧张和慌乱,不敢正眼直视学生的心理。)

借助景物的反衬来描写心理。就是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心情与所写景物色彩相反,心情是美好的,而景物却是恶劣的;或者心情是不好的,而景物却又是优美的,从而产生描写效果。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客观性,有一定的悬念。

范文示例: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鸟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张洁《挖荠菜》

( 赏析: 这段文字,具体写“我”在田野游荡不敢回家而所见到听到的景象。这里,有远景有近景,有天上景有地上景,有植物景有动物景,有视觉景有听觉景,有动景有静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静穆的“晚归图”,应该说,景物是比较美好的。然而这些,与“我”此时的心情是极不相称的,“我”连乌鸦之类的动物都不如,尽管听到妈妈焦急的呼喊,可是“我”却不敢答应,不能回家。这种强烈的反差,揭示了“我”此时恐怖、害怕的心理状态,景物描写对心理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范文示例: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糖的老汉了。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那陌生的,但却疼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又少人疼爱的孩子吧

等我长大以后,总感到除了母亲,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赏析:这段文字描写“我”听到卖灶糖老汉去世的消息后哀伤的心情。“我”仍旧站在柿子树下,树上红得透亮的柿子依然给人喜盈盈的感觉,而“我”却哭了。这个反衬的写法深切表达了作者的哀伤。)

(方法导引:如何描写哀伤。描写哀伤的心情,有时可以采用反衬的写法:“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以周围情景的喜乐气氛来反衬人物的悲伤,更能给人强烈的印象。)

4、语言法。

古语云:“言为心声。”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说出不同的话,恰恰透露出人物真实的内心。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贫穷的于勒回来了。)……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赏析:前后两次截然相反的话语,表现了“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心理特征。)

5、细节描写法

范文示例:

他伸出两手,将一大丛麦子向自己的胸前拥过来,那姿势就像一个男人在拥抱要永远离开他的心爱的女人。拥也就拥了,父亲还弯腰将脸埋在麦子之中,用鼻子嗅了嗅麦穗。我看得出,父亲的本意不是想嗅麦穗,而是想亲吻一下麦穗,因为父亲的鼻尖只是轻轻地靠在细细的麦芒上,而父亲的唇却紧紧地贴在麦穗上。做完这一切动作之后父亲猛地站起,一抬腿又上了田埂,他把目光洒向整个麦地,两行浑浊的泪水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邵志鸿《父亲和他最后一茬埋葬》

(赏析:这一细节描写将父亲在即将离开自己心爱的土地时的留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节描写必须具有概括意义,能为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主题服务。)

范文示例: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赏析:这是《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韩麦尔先生内心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懑,通过他痛苦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

6、对比法

范文示例:

德顺爷爷见我们给他来了瓜,笑着说,“孩子,别不好意思,刚才我已经看见你们了。知道你们摘的瓜不熟,想喊你们,可又怕吓着你们,来,我这里有熟好的。”德顺爷爷把瓜放在桌上,才要操起刀来,我羞得拔腿就跑,在我的背后传来德顺爷爷哈哈的笑声。

(赏析:这段文字记述德顺爷爷接受我们道歉时的情景,用对比的手法反衬了“我”的羞愧;德顺爷爷不仅不怪我们,而且还找出熟西瓜切给我们吃,做了错事的“我”羞得拔腿就跑。将老人的宽容和自己的惭愧相对照,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愧疚。)

(方法导引:羞愧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行动两种方式来描写。如写一个年轻女子认错人时,脸一下子红起来;偷东西时被人提住,愧得面无人色……羞愧的动作往往表现为低头、转身等。注意观察不同人的不同表情和行动,看不同的人羞愧时都是哪些表情和动作。)

范文示例:

一种空前的孤独攫住了我,有濒临深渊的颤栗袭来------在不可言传的声响的节律中,包裹一个少年的所有浓雾褪尽了,我在黑暗里摸索着自己的身体,我感到一股不可轻觑的热流在其间奔突,面对世界的就是我自己

(赏析:本段文字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用“空前的孤独”、“濒临深渊的颤栗”与“一股不可轻觑的热流”、“面对世界的就是我自己”对比,胆怯与勇敢的比较中,孩子成熟的、坚毅的性格表现出来。)

范文示例:

然而,我小小的女儿却认真地唱起来了,用她那稚嫩的童音:

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台北,在新竹,

我的朋友在这里。

刹那之间,几十年来家国的忧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从我心中翻腾而出,我几乎要失声惊呼了。转身站起来面对着幼小的女儿,我小小的不解人事的女儿还着头问我:“妈妈,宝贝唱得好不好听?”我小声地回答她:“好听,宝贝唱得好听。”

孩子没有听出我声音里的哽咽,她高高兴兴地一边唱一边跑出去找小朋友玩儿了,我一个人站在屋子的中间,发现热泪已流得满脸。

-------席慕蓉《有一首歌》

(赏析:这段文字描写听女儿唱同一首童谣时眼前出现幻觉:刹那之间,几十年来的家国忧患,所有的流浪、辛酸都翻腾出来……声音里的哽咽,展现了作者对世易时移的感慨及激动心情。同时使用对比,描写“我”按捺自己的激动,安慰孩子,使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是自己激动得“声音哽咽”,另一方面刚上幼儿园的女儿高兴兴地边唱边跑出去找小朋友玩儿。对比手法的使用,孩子的天真快乐,强烈对照了自己感情的起伏。)

(方法导引:如何描写感动。描写一个人的感动,可以写出他的神情的变化,声音和举止的变化,也可以直接描写他当时当地的心理状态,别人对他的变化的反应等,除了这些之外,描写一个人的感觉,分析这种感觉,有时也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手段。)

7、综合法

不平静的内心活动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对外界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方面的和往常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而且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充满矛盾,一段真实的心理描写,往往是多种手法综合使用,才能把复杂的心理生动细腻地描写来。

范文示例:

令我惊讶的是,他竟是嘴角弯弯地笑着。一刹那间,我只觉得仿佛是阴沉的天空被捅出了一个窟窿,光芒四射的阳光瀑布般地倾泻而下,整个世界忽地亮堂无比,暖人心腑。我的紧张的心一下子松弛下来。-----何为《快乐之门》

(赏析:写出了“我” 一刹那先“惊讶”后“紧张”、“松弛”的复杂多变的心理。)

范文示例:

我背向着一扇黑门,手中握着我的碎砖,头上是涔涔的汗。这是我思索又思索的,我,一定要,去画一个我的记号!我背向着门,眼观四方,反转着手,我画,我画,我画一朵花。我看不见我自己的笔触,但我知道我正努力地画一朵花。我感觉发际的汗滑落腮颊,我察觉内心深处的自己正谴责着我执砖块的手,我在越轨,做不该做的事!

--------台湾爱亚《莫加娜之梦》

(赏析:这段文字是故事的高潮,重点描写“我”在门上画记号时的动作和心情:背向着门,手握碎砖块,眼观四方,反转着手,画画…“头上是了汗,心里在说:我,一定要,去画……把一个干坏事的胆怯紧张又有些兴奋的小女孩活脱脱展现在我们面前。)

(方法导引:描写一个人的紧张心情,可以从他的动作,他的神情和他的心理活动三个方面来进行。紧张是一种高度激动的情绪,人在紧张时脸上,动作上心理上都会有很激烈的反应,如两眼直视,嘴角紧闭,手脚不停地颤抖,心里不停地祈祷,等等)

范文示例:

头发能卖钱!

我的胸口像奔过一头野鹿,双手下意识地捏住了垂在胸前的长辨子,巨大的兴奋冲击得我有点儿头晕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头发能换钱,有了钱就能买《欧阳海之歌》!我跑回家,毫不思索地拿起剪子,嚓嚓两下,把心爱的长辫子齐根铰下来了。(天哪,当时我若稍稍对着镜子看一眼留长辫的风姿,或者稍稍想一下没有辫子的模样,我肯定没勇气剪辫子了。幸亏15岁还不是成熟的年龄,办事欠考虑,只凭一股激情。)

(赏析:这段文字集中描写了作者在获知发辨可以换钱后的巨大激动。其中既有下意识的动作,又有感觉上的描给,双手“下意识地捏住了壶在映前的长辨子”“胸口像奔过一头野鹿”“巨大的兴奋冲去得我有点儿头了”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发现希望时的兴奋。)

(方法导引:如何描写人的激动。如果我们描写一个人在突如其来事件的袭击下的反应,可以从他的了下意识的动作反应和生理反应写起,比如,牙关紧咬,嘴唇紧闭,瞪目结舌,心砰砰乱跳,眼前发黑,四肢无力,一跃而起,眼睛发亮……)

范文示例: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了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叫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岸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展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师陀《邮差先生》

(赏析:本段文字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了邮差自得其乐的心态:“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叫他分心”,“假如不是尊重自己的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表现出他快乐满足的心态。本段就是运用景物衬托、动作的间接描写、内心独白的综合表达方法。)

范文示例: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儿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儿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赏析:本段文字用形象的动作描写表现出老人拾到铁圈时的兴奋。首先是“高兴得发抖”,甚至“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反映出激动的情绪:“小心地张望”和“弯下腰哆哆嗦地拣起”表现出他兴奋的紧张程度,恐怕别人看到。人物复杂的心理写得栩栩如生。)

(方法导引:如果写人物的激动,也可以从动作描写入手,比如拣到钱包,激动地撕开拉链,哆哆嗦啸地用手沾着唾沫,一张一张数着里面的钞票。)

运用心理描写构造整篇文章,可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文章含蓄感人。首先要理清心理描写的层次。

心理活动不仅复杂,而且持续不断。精彩的心理描写往往将其分层而有序地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心灵“轨迹”,引人入“境”——韵味无穷的心灵世界。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即为我们呈现了一段“不静——求静——得静——出静”的心路历程,让人咀嚼不尽;再如杨朔的《荔枝蜜》写“我”对小蜜蜂的态度,先是“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不怎么舒服”,后是“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再是“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蜜蜂啊”,最后“这天晚上,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范文示例:

心 愿

李瑟妮

这节晚自习,她的心又跳起来。班主任叫出了一名同学,她知道,这是班主任为了鼓励某个同学才找那人谈话的。由于她学习不好,所以老师从没有叫过她。她很委屈,因为她学习刻苦、用功,可以说全班没有谁能比得上她,但她的成绩却从来没好过。她说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门开了,那个同学进来,又一个同学出去了,她羡慕而又妒忌地把他目送到门口直到消失。

她很矛盾:一方面,她想拼命地使劲,真正学出点样子来,也能有资格被班主任找一找;另一方面,她又颇有些泄气,因为自己的努力好像都白费了。所以,她多么希望有一天,教师会找她谈谈心。她知道,高三班主任太忙,没有太多的精力来管像她这样的学生——可她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一两句话就行,哪怕是批评也好,只要别让她感到自己好像躲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如果老师能说:“你要多努力,你还有希望,有潜力……”哪怕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她就会信心百倍,她就会高兴万分,她就会……可惜的是,她的心愿从来没有实现过,大概老师只能够顾及那些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人。

她想起那一次问老师一道题,好像那题很简单,老师遗憾地摇着头说:“都学了这么多年,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她羞得脸涨得通红,低垂着脑袋,手使劲地搓着衣角。她知道老师绝无恶意,只是恨铁不成钢。可是, 自那以后,她很少再向老师问什么了。

门又开了,老师踱了过来,她用眼角瞟着他。突然,她发现那身体正慢慢地、一点点地移向自己。她觉得心怦怦”地快跳到嗓子眼儿了, “老师要找我了,老师要找我说话了……”她那积存很久很久的心愿好像终于可以实现了。她激动地等着等着,终于,老师的手碰了碰她,她弹簧似的腾地站起来,紧张地盯着老师。老师被吓了一跳,忙示意她坐下,然后指了指她旁边空着的座位问:“她怎么没来上晚自习?”她的心在颤抖,在流泪。这时她才真正尝到“希望的肥皂泡破灭”的滋味。唉,老师,您什么时候才能够多看我几眼呢?老师,您什么时候才能了解像我这样的学生的长久心愿呢?她祈盼着,在更大的希望之中祈盼着……

(赏析:《心愿》中所叙之事极为简单,作者却叙得如此丰富。这主要得益于心理描写十分富有层次:孤寂——期盼——兴奋——紧张——失望——沮丧——呼唤。)

当然,心理描写不是静止、 孤立的。人物的心理感受常常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形象逼真的心理描写还有必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以揭示人物心理变化的外在原因。

在作文中描写心理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是能让你的作文显得成熟一些。这原因可能是成熟的人会有更多的心理活动,于是心理活动表现在作文中,也会让人觉得作者是比较成熟的,写出的作文也是比较成熟的。

你给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推荐心理描写,他们往往不像接受语言描写一样那么自然,同时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很多同学,在作文中主动写了许多心理描写,这说明这心理描写确实得有一定的心理成长和作文功底,才能觉得是需要的。

心理描写能让作文显得成熟,这里有个效果鲜明的验证方法,就是你拿一篇有许多心理描写的作文,把其中的心理描写全删除,你会发现剩下的依然是个完整的故事,但就是显得很幼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试一试。

不少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会觉得“无事可写”,殊不知,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还蕴藏着一笔丰厚的“财富”,它是挖掘不尽的。这就是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

范文示例:

马爱民

夜静悄悄的,街上已没了行人,只有大雪下得热闹。

媳妇说,妈,雪越下越大,您先回去吧,我再等一会儿。婆婆说,小忠就是不听话,说好的十二点收车,天天都得过点才回来。又过十二点了吧?媳妇打开手电筒,照了照手表说,十二点十五了。婆婆说,他就不知道早些收车,害得咱俩天天半夜三更在这等他。媳妇笑着说,他就是准点回来,您还不照样出来接。婆婆也笑了,说,快到十二点我就坐不住了,这是心劲。自从那回小忠出了点事,到点还不回来,我这心就揪上去了。媳妇说,他出事那晚上我心里烦躁,今晚上我心里很平静,没事,我有预感。婆婆笑了,说,你成活神仙了。媳妇说,亲人之间有心灵感应。婆婆说,希望你天天心里平静。媳妇说,妈,你回去吧,小忠见咱俩等他又该不高兴了。婆婆说,你回去吧,孩子醒了又要闹着找你。媳妇说,有我爸在,没事。

这时一辆出租车朝她俩开过来。婆婆高兴地说,是小忠回来了。媳妇说,不是小忠的车,你看车没打转向灯。婆婆拍拍脑门说,我又把这茬给忘了。

出租车在她们旁边停下。婆婆小声说,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停这儿不走,真烦心。媳妇摆摆手,出租车开走了。

婆婆说,开出租车多不容易,见谁都想让人家坐,小忠怕也是这样。婆婆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像是受了感染似的,媳女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婆婆说,叫我看这出租车咱也别开了,干点别的不行?省得全家跟着他操心。媳妇说,我跟他说过,他说爸要治病,孩子要上学,花钱的地方多,干其他活挣不够家里的开销。婆婆大声说,那也不能不要命地干。她说过有点后悔,于是便沉默不语。

过来一辆汽车,婆媳两个便兴奋一阵叹息两声。婆婆问几点了?媳妇看着表说十二点四十八。婆婆说不中,得给他打个电话,催他快回来。媳妇说,我早就想给他打电话,可又怕他开车接电话不安全。婆婆说这么晚了不回来,万一有个啥事,打。媳妇掏出IC卡,走到旁边的电话亭打起来。电话打通了,媳妇说,这么晚了你咋还不回来?咱妈可生气了。多长时间?十分钟。

婆婆说,叫我骂他两句,看他回来不回来。她说着就去抓话筒。她刚一伸手,媳妇就把话筒挂了。媳妇说,妈,你别骂他了。婆婆说,你这孩子心眼实诚,我会真骂他?

地上已积了厚厚一层雪。天虽出奇的冷,可婆媳俩的心却热乎乎的。

(赏析:盼,一次小小的等待,却牵动三个人的心弦。本文以心理描写见长,写出了“盼”中所包蕴的焦虑、不安、激动、兴奋、失落、埋怨、悔恨、热切等种种心绪。小小的场面正是在这心理描绘当中被无形地放大,被无限地延伸,让人感到母爱的诚挚,亲情的伟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65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