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环巢湖文化:渐行渐远的方言词组(三)

环巢湖文化:渐行渐远的方言词组(三)

作者:阚宝林

【披厦子】沿大房子的一侧屋檐顺势搭建单檐小屋。多用来作厨房或堆放柴火等杂物。

【起钱】到银行取存款,或到单位、包工头处领取较长一段时间的工资。俗作“提钱”,为某项事业按人头提取一定钱财。尤指农村逢涉及全体村民的大事,如修谱、修祠堂、修路等,由专人组织,按人头平均收取每人须交纳的一定金额。另以各人威望大小、有无正式工作、在外事业规模为参考,收取数额不等的、超过平均数额的摊派。

【打会】旧时在一定人群范围内进行的自助储蓄集资。聚集的钱款总数,轮流供个人一次性支取使用,有时因会内的成员需急用钱而临时调整支取顺序。它实际上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利息的零存整取互助行为。又名“请会”。

【点个卯】报个到、露个面,一会儿就走。近义: (zhng)个猫。

【垫饱】随便吃点东西,吃饱为算。偶指吃能抵饿、耐消化的食品。

【跌四方】初生牛犊落地后挣扎着站立的动作。刚产出的小牛犊极短时间内就能站立、行走,通常需经过四次分别面向不同方向的颤抖站立、跌倒、又站立动作。又名“拜四方”。

【动筷子】搛菜。该词组也是宴席上主人劝客人吃菜的俗语。

【赶热哄】(贬义)凑热闹、一起耖事、制造麻烦。一说:夹(热)哄。

【楚挞】读若“处踏”,当众责备别人、给人难堪;或用言语挖苦、损毁别人。其原意是杖责,《后汉书.曹世叔妻传》: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既行,何义之存?一说用“蹴踏”,义同“糟蹋”、“糟践”。

【搞脏】原指小孩跟大人哭闹。引申为捣乱、用下三烂手段公开坏别人的事情。近义:糟搞。

【打百架】打很多次架、连续打架。有时表示一种决心,如:“就是~,我有(也)不能让他!”

【打梭罗】抽陀螺。玩法是用一根以木棍、布条制成的鞭子裹缠自制木陀螺上半部的圆柱体部分,拇指抵住其顶端中心,其余手指轻扶使之处于垂直平衡状态,然后猛然抽离布条,使陀螺获得初始旋转动能,再用布鞭于侧平向快速抽打陀螺,则其遍地旋转而不倒矣。陀螺多为孩童自己动手,锯下一截树棍,再砍削制成,高约2、3寸、径约2寸,下半部为圆锥体。

【滚铁环】旧时孩童在门前、村口或沿马路滚动铁环并使之不倒的一种玩耍方式。铁环(读作te-kuán)多为取自废旧木桶上的铁箍,钩子为孩童自制,即用粗铁丝于手把顶端弯育成U形,再垂向弯制即成。

【逛趟子】闲逛。同义:逛趤子。

【聒絮】谈话、唠叨。《聊斋志异.巧娘》:“华姑益怒,~不已。”似用“聒叙”为佳。

【过宴】叨菜吃。为旧时席间劝人吃菜的客套话。

【嗨之哈之】言语上敷衍别人。

【回饧】 “饧”读若“信”的第四声。已晒干的东西因受了潮气而变湿软。原来酥脆的食品变皮、变软。近义:回潮。

【搰彩】起哄、捣乱。“搰”读若“货”,有搅浑、扰乱义。

【横叉竖舞】手脚乱动、动作夸张。尤指小孩恣意攀援、蹦跳、翻滚等动作。

【呵卵脬】(粗俗语)奉承、巴结。如:“他这个官是~呵来之。”“呵”读若“伙”之轻读。

【尥俏】凭着自己的本事、资源或关键位置等而抬高身价、价码,或有意为难别人。类同:拿翘、尥蹶子。

【弄送】借音词。批评、讽刺、作弄人。一作“弄怂”、“弄耸”。《儒林外史》第四回:就是他的佃户,商议定了,做鬼做神,来~我。

【贺百岁】指新生儿满百天生日时,至亲好友前来送礼祝贺,主人家备办酒席款待来客的系列活动。其间,殷实人家要给婴儿佩戴银项圈、银锁、银手镯,并穿红兜肚等,喻此可保婴儿福气被“锁住”、“拴住”,以后命大福大、长命百岁。此外,还要由祖父母给婴儿起名字。

【八月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这天,作兴吃月饼、鸭子、石榴、板栗等,夜晚赏月、“摸秋”。是日吃鸭子,源于江淮地区“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

【摸秋】中秋节旧俗,主要指节日夜晚偷摘别人瓜果。是日晚,青年男女或孩童在举着火把奔游后,往往乘兴偷摘别人家田里的少量瓜果,按风俗不受谴责和惩罚。因“南”字与“男”字谐音,“娥眉”代表美女,有时还可将“摸”来的南瓜、扁豆(峨眉豆)等送给盼望生育的夫妻之家。此俗也见于东瀛,称“月见小偷”,该国农户认为中秋这天祭月供品芋头或团子等被小孩偷走是预示丰收的吉兆,而偷供品的孩子也将成为有钱人,且连偷七家最吉利。

最忆是巢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62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