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从前慢——“小暑”中的情趣,现在快节奏的人们大多体会不到了。

从前慢——“小暑”中的情趣,现在快节奏的人们大多体会不到了。

文/兵法天下【作品】

小暑时节感怀

文/@兵法天下 【原创】

盛夏至,热浪滚红尘,熏风渗衣巾,溽暑难消,可见蟋蟀悄入门?

闲来曲苑风菏,倚莲池,风轻袭。

红白间,凌波微步,玉盘沁露嗅清逸。

近咫尺,馨人心脾,远千顷,别样情意。

莲蓬沉浮蛙鸣集,绿树深处蜩蝉啼。

天地煮鼎难煎熬,浮瓜沉李觅趣意。

看夏花,念红叶,沐窗下荫绿。

备注:自由体,长短句。

粉墨登场的“小暑”,人们已经做好流汗的准备。

@兵法天下 认为,一年四季如同一部“情感大剧”,“二十四节气”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这部长剧的每一集,芸芸众生便是剧中的各色人物。

四季轮回,周而复始,我们就在这不经意间走过了春夏秋冬,多少次悲欢离合之后,谁都躲不开生老病死。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记得《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

这里所谓的“温风”其实是空气中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和河岸边的柳条。

  • 这个季节就连喜欢四处游荡的大黄狗也懒得动,专找有阴凉的树底下,幽幽地看着你,吐着舌头喘气。
  • 喜欢把泥土刨得四处飞洒的母鸡,也像是呆了一般,木木地站在草垛底下,一动不动,真正的呆若木鸡。
  • 晒得乌黑发亮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跳到村头的河里,再不肯上岸,就连水面上露出的头,也用一片荷叶遮着。
  • 田野里的蟋蟀,似乎再也受不了这热的煎熬,索性把家搬到了村子里的屋檐下面。所以古诗有云:“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夜深人静,它便不停歇地鸣叫,像是在催促织机上的女主人不要停手,古代的人们又叫它“促织”。直到天际放亮,蟋蟀便停止叫声,也该休息了,似乎是位尽职尽责的监工,统筹着“七月流火,八月授衣”的天职。
  • 去了蟋蟀来了老鹰,他如同一位严父,早早地把小鹰轰了起来。常言道:“夏练三伏”,小暑正是学飞的大好时光。
  • 老鹰把小鹰带到悬崖上,突然折断了小鹰的翅膀,把它扔了下去。小鹰忍着剧痛,拼命拍打着翅膀。终于它可以飞起来,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小鹰,就这么活活摔死了。
  • 据有经验的猎手讲:那些偷懒或害怕不肯飞的雏鹰,然而又侥幸没摔死活下来的,它们长大了只能飞到房顶那么高,像一只麻雀,甚至一只母鸡。

夏日里的惬意

  • 夏日多暖暖,树木有繁阴。

躺在大槐树底下竹椅上的人,透过树叶的空隙。摇着大蒲扇,眯着眼睛,慢条斯理地听着家乡戏,不时啜着手中的小茶壶。远处叫卖竹席、凉粉的小贩,懒懒的声音也越来越远了。唯有头顶上的知了,突然大叫了起来,让人顿时满心的烦躁。

夏日里孩子们的童趣

蝉的嘶鸣,一声又一声,这会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从屋后的竹园里,偷偷砍上一竿青竹,再折上一根长长的韧性好的竹枝,把它弯成一个圆,头尾相接,插在竹竿的一端。

高举着四处去寻找蜘蛛网,让蛛网一层层地缠在竹枝的圆圈上,缠得多了,变成厚厚一层,就有了足够的黏性,一个“捕蝉神器”诞生了。蝉浑然不知,还呆在树上大声喧闹。发现目标,突然从背后粘去,如何挣扎,再也无法逃脱。

孩子们怎么回知道?蝉在夏日的阳光下只能歌唱一个月,而为了这一个月,它曾在黑暗的地下生活了四年。

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其中所谓的“蟪蛄”就是蝉,俗称“知了”

我们说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命,蝉的生命很短,但它也有自己的欢乐。它短暂的欢乐,甚至成为人们对于夏天最重要的记忆,成为童年的标签,成为夏日里的童话。

童年的夏日里“外婆的唠叨”

蝉捕归来,孩子们用一根线缚住它,让它飞起来,然而飞不高,只能在半空中兜着圈子。老奶奶看到了,她会立即走过来,一声“阿弥陀佛”过后,她让孩子们把蝉放掉。

她会慈祥而严肃地告诫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孩子喜欢玩闹可以,但绝不能动杀机。要是由着性子来,等长大了收拾不住,那可不得了!

外婆固然迷信但很善良。她当然不会明白闷热的暑气底下,秋天的肃杀之气正悄然滋生。这冰冷的气息,只有一些极其敏感的动物才能知道,诸如:蟋蟀、蝉、老鹰。

夏日里可以入《诗经》的精灵

《诗经》上曾描过一种小动物,它“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曾几何时,武亦姝在第二季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便以此句一战成名,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蟋蟀之所以不停地搬家,不只是因为怕热,它对深藏于地下的杀气特别的敏感,古人甚至说它是“感杀气而生”,自然界的神奇可见一斑。

如此司空见惯的一只小虫,自然不会像人那样,知道收敛心性,它听任这杀机在身上生长,久而久之终于变得“好勇斗狠”。

蟋蟀好斗,由来已久,便成了人们的玩物,于是便有了一段罪恶。

南宋诗人叶绍翁就有“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诗句;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过著名的文章《促织》。

一时间“斗蛐蛐”盛况如此“街头巷尾,闲汉们拿根草棍,趴在地上,额头上青筋暴绽,嘴里嘶嘶有声。瓦盆里蟋蟀咬成一团,难解难分。”

“蟋蟀”的罪与罚

  • 由此而引发“玩物丧志”的例子,最著名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

据历史记载:他的喜好,使得宫中的妃嫔们把玩蟋蟀变成一种时尚。她们用小金笼提着蟋蟀,晚上放在枕边听它吟唱,白天拍手看它搏杀。然而蛐蛐的鸣叫引来的是“渔阳鼙鼓”,惊破的是霓裳羽衣曲舞。一代帝王,最终听到的是大雨之中,蜀道之上的“雨霖铃”。

  • 还有一位臭名昭著的人物,南宋太师贾似道,这了讨好主子,潜心钻研“蟋蟀之道”,不务正业,忙于创作历史上“第一部”玩蟋蟀的专著《促织经》。最终当蒙古军队的铁骑踏来,他的《促织经》也随着战火灰飞烟灭,为后世留下了耻辱的一页。

同样是一只夏虫,人们在听到蟋蟀的鸣叫后,常常会为辛劳的织女感伤,除此之外,还有着另外的悲哀与悔恨。

@兵法天下 有话说:

霜天晓角•蛐蛐

文/@兵法天下 【原创】

田间残垣,昼眠鸣夜欢。

戴月披星恣意,朋侣唤、草丛喧。

休闲,常把玩,半生樊笼缠。

斗物误国殃孽,蟋蟀论,臭千年。


结束语

  • 今天是“小暑节气”,仅以这篇“随笔”记录2020年的这一段往事!
  • 明天就是高考,也预㊗️天下所有学子,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 小暑已到,上蒸下烤,注意防暑降温!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网站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我是@兵法天下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语录网小编总结:何以晓烦暑,唯有诵诗书——这样热情似火的小暑时节,你打算如何度过呢?,《小暑》

小暑衣汗渗,热浪始袭人。

溽湿蒸暑气,蟋蟀嚣噪声。

夏天的野趣,捞鱼摸虾,上山爬树捉蛐蛐儿,如今的孩子们,却很难体会到了!

小暑“食新”,俺吃过了新米就看见这篇文章,果断进来学习,赞天下师小暑佳作,清凉无限!

“看夏花,念红叶,沐窗下荫绿”

读佳咏,品美文,感笔端情深,佳作欣赏!

幸读!

兵法友上午好!

午餐快!

遥祝夏祺安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62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