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杜甫最著名的五言绝句之一,极具概括力,命意之高三个字足见

杜甫最著名的五言绝句之一,极具概括力,命意之高三个字足见

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杜甫迁居夔州,在夔州有座武侯庙,江边还有八阵图,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设,一向敬仰诸葛亮的杜甫,来到这里,自然不会错过游览的机会,看到这些遗迹,难免有感而发。下面这首《八阵图》便是其中的一首。

八阵图是一种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据说诸葛亮将其进行发扬光大,《三国志》中说:“(诸葛)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后来,八阵图又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变得更加神秘了。但八阵图今天已经失传,虽然后人多有推测,但本来满目如何,已经不可考了。

杜甫的这首诗,是借怀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极具概括力,读来余韵非常,是杜甫的一首名作。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首句“功盖三分国”,是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写诸葛亮对蜀国的卓越贡献,辅佐刘备从无到有地建立蜀国,形成了和魏、吴鼎足而三的局面。虽然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但是诸葛亮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远见,和他立下的汗马功劳,确实可以当得起这称赞。

次句“名成八阵图”是以八阵图为载体,赞扬诸葛亮的卓著名声,在这一点上,古人早有赞誉,只不过杜甫这里更加凝练和概括而已。所以前两句,杜甫是从政治和军事上,对诸葛亮进行了高度赞誉。在结构上,也颇具精巧,不仅开门见山,而且还为下面凭吊古迹而作出了有力的铺垫。

接着两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就是借上句中提到的八阵图来抒发感慨。据唐人的记载,夔州西南永安宫前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纵横棋布,排列六十四堆,基本上还保持着三国时期的样子,即便是被大水淹没,到了冬天水落石出的时候,仍然依旧如故,几百年来岿然不动,这确实极具传奇色彩。所以杜甫这里正是看到这样情况,才写出“江流石不转”的句子。这是一方面是客观描述,另一方面,结合下句看,还有深层内涵。

石不转,出自于《诗经·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杜甫特意选取这样的词汇,其实是有深意的,诸葛亮一直对蜀国的大业忠贞不二,如磐石一般,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刘备伐吴失败,这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造成了统一的困难,从而遗恨千古。杜甫深知此事,所以写道“遗恨失吞吴”,这里的遗恨,既是对刘备伐吴失败的惋惜,更是杜甫对诸葛亮功败垂成的惋惜。

杜甫这首绝句虽然简单,但是夹叙夹议,形象生动,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将怀古与抒怀巧妙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绵绵不尽的遗憾感,《唐人绝句精华》中说:“石不转有恨不消之意……杜甫运思之细,命意之高,于此可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9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