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盘点几近失传的东北小吃,追溯东北传统的老味道,都是儿时的回忆

盘点几近失传的东北小吃,追溯东北传统的老味道,都是儿时的回忆

前几天,本人盘点几近失传的东北老菜,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踊跃支持与热心评论。

评论区中,有很多咱们东北老乡讲述了自己家乡的美食……

其中不乏一些面临失传的东北传统小吃!

小吃并不是什么大餐硬菜,它往往是老百姓出于节俭、解馋的目的来发挥的劳动智慧,所以小吃属于劳动人民,小吃也最能狗体现地区的风土人情。

说起东北小吃,你会想起什么?是烤冷面吗?

东北烤冷面

当然并不是烤冷面不好吃,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人们的口味嗜好。

我们今天去盘点那些几近失传的东北传统小吃,也许那才是东北的地道老滋味……


酸茶,也叫甜酸茶,东北版“豆汁儿”,酸酸甜甜,真好喝!

酸茶,好滋味

酸茶,也叫甜酸茶,满族传统小吃,源自黑龙江双城堡(也就是哈尔滨双城),是一款粗粮细作的风味小吃。

制作酸茶主要采用小米、黄豆、玉米碴等,水磨成米糊后煮沸发酵而成,酸甜可口,制法颇似京城豆汁儿,看着又像棒子面粥……

酸茶现在很少见了,曾经网购过所谓的酸茶粉,味道差得太多太多……


麻籽豆腐,满族小吃,这不是北京的“麻豆腐”……

东北麻籽豆腐

麻籽豆腐,其实脱胎于东北小豆腐,麻籽豆腐的神奇之处,就是在水磨黄豆时也加入火麻籽。火麻籽,富含油脂,加入到小豆腐中一股特殊的酥香味,

而且麻籽有润肠清肠的功效,对消化不良与便秘皆有疗效。

记得吃麻籽豆腐还是小时候,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吃过麻籽豆腐了!


煎粉,我想吃的是煎粉,不是稀碎的炒粉,也不是炒焖子……

吉林市特色小吃,煎粉

煎粉,源于江城吉林,将粉坨子切成3厘米大小的方块,在平底大锅里剪透,再佐以芝麻酱汁、蒜汁、酱油、醋、辣酱油、香菜等各种调味料,这就是一碗风味十足的煎粉。

煎粉时一定别把粉块弄得稀碎!懂的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驴马烂儿,这不是骂人,真心是东北风味小吃……

驴马烂儿

驴马烂儿,在东北方言里是骂人的意思,代指不务正业,举止不良之人……

驴马烂儿是东北一种传统小吃,相传源于哈尔滨道外,也有说源于吉林五棵树一带。在以前牲畜交易市场,肉贩子买了驴马直接屠宰卖肉,好肉售罄剩下的杂碎便做成“驴马烂儿”。

驴马烂儿之烂,有烂熟之意,是当时贫苦的体力劳动者补充体力、解馋打牙祭的小吃,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鸡汤豆腐串,在充斥着烤串、炸串、麻辣香锅、酸辣粉等小吃江湖,再也见不到了……

鸡汤豆腐串

说了煎粉,就不能不说鸡汤豆腐串,这两位可是吉林传统小吃的哼哈二将!

鸡汤豆腐串,用鸡架熬汤,下入东北干豆腐串煮至软滑入味,配上辣椒油、蒜汁、香菜末,再淋上一点醋最是解腻开胃……


杨拉罐,小时候都是火烤着吃,现在一盘可贵喽!

杨拉罐

杨拉罐,也叫洋辣罐,羊拉罐,是绿刺蛾的茧蛹,有点勇气你真不敢下嘴!

小时候,吃杨拉罐都是火烤,营养嘎嘎地,特香,还能治疗小儿流口水的毛病……

现在杨拉罐可贵喽,一斤都要上百元了!一般人还真不敢吃!


鞑子饭,东北传统风味美食,现在吃过的人很少了!

鞑子饭

鞑子饭,有人说源自东北锡伯族,也有说源于满族,是东北本地的风味美食……

鞑子饭,内有五花肉、土豆、大白菜等,与大米饭同煮,出锅前点缀葱花。鞑子饭油亮鲜香,吃起来十分适口顶饱。

在东北与鞑子饭的做法相似的美食,就是朝鲜族茄子饭。


油炸冰棍儿,因为电视剧《闯关东》里的油炸冰溜子,而复活重生!

油炸冰棍儿

因为前些年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剧中“油炸冰溜子”获得众人的好奇与关注,油炸冰棍儿又得以重回食客的餐桌。

其实早些年东北饭店里售卖的是拔丝冰棍儿,不仅仅是挂糊油炸,还要炒糖挂浆,对厨师的技艺的要求更高出一大截!


秫米水饭,东北农家在盛夏最得意的水饭……

秫米水饭

早些年,夏天是没有冰箱空调的,苦夏之时大米白面皆食之燥热,这时候就该秫米水饭的登场了。

秫米水饭,说白了就是高粱米水饭,泡好的高粱米下锅水煮,煮熟后出锅用凉水透洗几遍,米粒颗颗分明,配着炸好的茄子酱,吃起来清爽解暑,十分开胃。

现在东北高粱米越来越少了,秫米水饭也是很多年没吃过了……


水团子,满族传统小吃,吃过的人都是老东北人!

水团子

水团子,满族传统风味小吃,也叫漂饼,用泡好的黄米磨成粉,和面捏成扁圆状,清水锅里煮熟而食。

水团子,早年间是敬神之物,需要用每年的新黄米做成以表诚心。

吃过水团子的人,都是老东北了,年轻人吃过的很少很少……


今天我们盘点了10种传统的东北小吃,有的已经很少了,还有的已经失传……

也许它们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但是他们却代表几代人的记忆,与东北深厚的饮食文化。

你还知道哪些鲜为人知的东北小吃吗?

评论区里讲一讲吧!

让曾经的东北美食得以流传……

#东北小吃##东北美食##老东北##东北记忆##东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8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