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流光」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

「流光」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

逛街的时候,自己总是不能免俗的去珠宝专柜看看,哪怕明明每次自己什么都不买,可是却还是习惯性的对那些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的钻戒项链或是手镯类的饰物多看上一眼。只是每每买下来的,都是些不大值钱的小玩意,像玉石玛瑙或是银制饰品什么的,然后欢欢喜喜的拿回来,哪怕最后还是锁在抽屉里,从来没有看见过我有戴。

一直觉得老银的首饰最适合江南,不像被现代机器打磨的珍珠没有那么浑圆,不像被切割的宝石也没那么闪亮,只有手工雕琢的质朴和细致。看到它们就想到江南女子的小家碧玉,温柔婉约。而我,一贯喜欢那些样式古旧的东西,哪怕在这个时代,佩戴这些东西已经显得有些不太合时宜。

自己有一支黑珊瑚的发簪,当时买的时候老板就拍着胸脯保证说绝对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且那时候临走的时候老板还神神秘秘的说那簪子的簪头和簪身是用藏银做的,很有收藏价值。

其实我虽然不识货,却也知道藏银,现在在市面上已经很少有了,即使有,也是仿制品。哪怕老板说的是真的,是真正的藏银,其实说到底也并不值钱。因为传统上的藏银为百分之三十银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铜,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合金,基本上就是白铜。只是自己实在是喜欢这些老银的首饰啊,所以二话没说就给买下来了……

之后的话便是一发不可收拾,什么苗银泰银,只要看见合适的款式自己就会忍不住心痒,然后飞快的付诸行动。于是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抽屉里已经堆了一大堆的饰品,珍珠、玛瑙、玉石还有老银,哪怕自己基本上都不戴。可是那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关于小时候被众多气质优雅阿姨的惊艳记忆。

记得小时候跟妈妈出去玩,见到中年阿姨们带着珍珠和翡翠的老式耳环和戒指,觉得很惊艳。然后那时候就暗暗在想,自己长大以后,也要像那些阿姨一样,戴那样的珍珠和翡翠首饰,哪怕那时候,明明是黄金比较吃香。

再往后,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很多很多年以前, 有一个小姑娘。她出身于单身家庭,生活很贫困窘迫。于是小姑娘从四岁半起就要和姐姐出去卖唱,养家糊口。但奇怪的是她的两个哥哥却从来都不用做事。后来小姑娘就这么唱着唱着,突然间的某天就变成了大明星。而身为大明星的小姑娘,某天去了意大利珠宝大师Gianmaria Buccellati 的展示会,看中了三颗巨型珍珠,就让大师度身定制了一套首饰。然后随行的朋友就指责她,说她太奢侈——因为当时还是八十年代,六百多万港币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小姑娘却说:“那是我的嫁妆。”但造物弄人,小姑娘为自己准备了那么多年的嫁妆,可是却从来都没结过婚,只是一年一年唱着似水流年。而她的珍珠嫁妆,在银行的保险箱里呆了很多年,甚至于到最后取出来的时候,珠宝盒的内衬都发黄了。最后的最后,小姑娘最终披上嫁衣,戴上珠饰,唱着花月佳期,只可惜却是在舞台上举行的独角戏婚礼。那个她喜欢的男人,愿意搀她的手,愿意在舞台上帮她完成她的梦想,却最终,不是她真正的新郎。而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已经去世多年的梅姐——梅艳芳。

其实我对这些娱乐八卦,一向都不是很感兴趣,即使看了,也一般不会放在心上。可唯独对这个故事,却是一直记得。然后不知怎的,就心有所触,突然就觉得虽然别人总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可是钻石再怎么璀璨夺目,却还是不及珍珠翡翠这些来得气质优雅,淡然华贵。也或许,在岁月的沉淀下,也只有这些老式的首饰,才能压得住那种内敛的艳光,埋藏得了那些沧桑的故事。

也是小时候读唐诗,读到女诗人晁采曾的一首诗,虽然题目不记得了,可是句子,却是极美极美的。于是便想着,女人喜欢珠宝,莫不是女为悦己容,到最后,终归是要洗尽铅华,勤俭持家的?

“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勤俭持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8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