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从形似到神似,找到写好比喻句的钥匙

从形似到神似,找到写好比喻句的钥匙

莫奈·睡莲

上面的图是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名作《睡莲》,粗看似乎只有大片的色块和粗糙的线条,但是细看之下,才发现原来睡莲的艳色与池塘的氤氲,全在这一抹抹看似潇洒随意的涂抹中。得其神,不拘于形。

这是绘画的意境,同样要借鉴入我们的比喻句写作当中,那就是写人状物也要从形似走向神似,才能用笔触赋予人、物、景以精神和意境。这篇文章,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完成自己比喻句的“升级”。

形似是基础

形似的范围很广,我们首先追求的应该是“形貌似”,就是抓住描写对象在静态下展现出来的外形特征,寻找有同样特征的事物进行比拟。

月相变化

上图的月亮,是我们最适合用来训练比喻句的工具,因为最常见、最显眼,而且形态富于变化,同时能与周围的其他景物形成互动和映衬,既可以作为本体,也可以作为喻体,写好月亮比喻句,是基础中的基础。

“形貌似”开始,这些写月亮的比喻应该对所有人都信手拈来——

月亮就像一盏明灯,挂在天空中。

月亮像圆盘,明亮又美丽。

月亮弯弯,像一只小船。

这种抓住本体和喻体最显眼特征进行简单类比的比喻句属于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技巧,并不难。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在进行类比的时候,有时候会“顾此失彼”,即只注意了一种特征的相似,忽略其他特征可能相冲突,比喻句就会显得不和谐,例如:

月亮圆圆的,像一口大锅挂在天空。

上面这句就是典型的比喻句“顾此失彼”病,只注意了“圆形”一种特征,忽略了月亮是洁白明亮,而锅多为黑色的这一普遍印象的冲突。

但是我们想要让自己的比喻句更“高级”一点,就应该挖掘更深层次的特征,寻找不那么常见的喻体,让语句更具有美感。例如:

月亮圆圆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月亮象天使,守护着你和我。

月亮好像一朵白色梨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中。

这几个句子都属于抓住了本体和喻体之间更深层次的特征相似,初步脱离了对于外形相似(圆、亮)的追求,更注重整体形态的优雅表达。这应该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比喻句营造能力。

而“形似”的另一层表达是“动态似”,即要不局限于静态比喻,而要让静态的描写“动”起来,让比喻句更活泼、更生动,例如:

月亮象孩子,时而和我捉迷藏。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来。

当我们印象中一般都是静态的物体动起来以后,往往会更让人注意到它的特别,这时候就更不能拘泥于比喻“形似”,否则“孩子”和“老人”的喻体都不能成立。而这两个比喻句之所以能成立,正是因为是初步进入了“神似”的境界。

初中生和高中生,就应该要娴熟掌握让比喻句动态化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文章生色,也避免被评价老写“小学生的比喻句”

神似是升华

这里的神似,不仅仅指的是本体和喻体的精神、气质、特质相似,还指在营造比喻句的过程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神”,赋予比喻句感情或思考,能给予人独特的审美感受、甚至能触动心灵。例如:

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月亮是我抛的硬币,两面都是梦见你

晚安,帮我关掉月亮,谢谢。

上面上个句子,除了最基本的明喻句以外,分别用了“暗喻”“借喻”两种相对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形式。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三句比喻句不仅仅是要描摹特征,更是为了表达情感,他们选择的喻体和与之搭配的动词(‘抛在’‘抛’‘关掉’),让比喻句也完成了一次“情景交融”。

这是高年级的中学生,或者作文比较好的同学,应该尝试去完成比较“高级”的比喻形式。

当然,还有一种做法,叫“反其道而行之”,即赋予比喻句与传统印象完全相反的意境,例如月亮,上面的比喻句都是倾向于优美、柔雅、正面的,但是下面这句月亮的比喻,却有点“恐怖”哦——

窗外,月亮总笑得那么诡异,如人眼白。(除了比喻,它还用了哪种修辞呢?)

是不是有点阴森?其实这个比喻句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陌生化”,无论是用“诡异”形容月亮的弧度,还是用“眼白”形容月亮的色泽,都是反常规、反传统,让人陌生的,但是又不失贴切。

你看,我们抬头可见的月亮,就有这样多的比喻句可以做,你想到了哪些更有趣的比喻呢?点赞后给我留言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7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