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捡穗,是铜陵农村秋日里最美的图画

捡穗,是铜陵农村秋日里最美的图画

温暖而不耀眼的秋阳照耀着人间大地,一望无垠的田野又荡起沁人心脾的丰收喜悦,谷穗淡淡的清香随着一阵阵微凉的秋风弥漫开来,轻盈地溢进人们的心窝。伴随着急促悦耳的轰鸣声,一台台闪出快捷高效之光泽的雅观收割机携带时代的使命,抖擞着精神,穿梭于田间地头,一束束金灿灿的稻穗被这个庞然大物狼吞虎咽,饱满的稻谷安然进入机仓,后面溅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茎草、碎屑。

在这片生机勃勃、如诗如画的田野上,几位朴素的农妇一手抓着篮子或蛇皮袋,一手紧攥着镰刀,排队似地跟于收割机后,弯腰低首,敏锐的眼晴紧盯着地上散躺的稻草,大有众里寻它千百度之势。她们全神贯注,寻找金宝贝似的,这边望望,那边瞅瞅,发现散落的稻穗后,猫逮老鼠般,快速伸出手把稻穗捡进篮或袋内。要是发现拐角伫立几根稻穗,她们会一溜烟地跑过去,迅即操起镰刀割断眼前的稻穗,成为不虚此行的战利品。

每当丰硕的秋天来临,从树枝上、田地、草丛中等处捡拾那些被称为秋漏儿果实,就成了一些农人向往,争捡小宝贝的习惯。而众多的秋漏儿要数粮食最为精贵。因为它是最高级动物人依赖社会生存每天必需润腹的主食。

经过炙热阳光的数日洗礼和甘甜雨水的滋润及农民兄弟的悉心呵护,人类不可或缺的小麦、水稻在人们期待、祝福声中,呈现出醉人的金黄。人类文明阔步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今时代,要使麦稻颗粒归仓,不像过去使用肩扛手提的传统禾桶、脚蹬小打稻机收稻的苦涩幸劳,而是使用割打一遍成的联合收割机。现代农机虽颇具高效,快捷等优点,但不乏美中不足,即大大咧咧收割过程中中不免散落极少数的稻穗,有的、尤其田块边边角角的稻穗被漏割。若不及时被捡拾上来,这些好端端的粮食就被无情浪费掉。白白浪费粮食多么可惜呀!

几千年的农耕岁月改变的是一代代的人的容颜。但始终改变不了这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农人们格外珍惜用汗水铸就、来之不易的粮食。尤其那些往日历经饥饿苦难的老农更是倍加珍惜一路艰辛走来的粮食。

希望田野里,只要收割机“隆隆”声响起成沸腾的世界,那些农妇们再也按捺不住寂寞的心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探宝索金般,紧锣密鼓带上篮袋等农具,直奔田野,找寻宝贝似的,使出十足的耐力,紧盯着倒伏匍匐在地的秸秆丛,仔细搜寻翻找着。一旦发现目标,则旋即稳稳当当地将一束束麦穗、稻穗拿起放进随身带来的篮袋内。

待穗子层层堆成小山,她们凯旋而归,再继续下一轮紧张有序地捡拾。尽管她们头顶仍有些许暴烈的骄阳,弯腰驼背循环往复,重复着同一个并非简单的捡拾动作,但她们毫无怨言,心内反而升起一种甜蜜、欢喜、成就感。要知道,土里刨金,地上拾来的金,不但可当宝粮,滋润美好的生活,还可以给家里发展副业饲养的猪、鸡、鸭、鹅当食料,促使它们生态生长、激活味蕾挣钞票增收呢?

那天,置身田野欣赏丰收美景的我,来到一位长相清秀,约摸60出头,同我面熟的农妇面前。趁那妇女麻利地把拾起的稻穗装进竹篮之际,我迫不及待发问:“你穿着不俗,家里生活尚好,连续弯腰捡拾,不感觉没面子、劳累吗?”“不怎么累人,都是手便活,呆在家里闲着,又怕稻穗不被拾起,白白浪费挺可惜,便急着加入捡穗的行列,还不错哟,要是上午也过来拾,一天能拾攒它个三、四十公斤粮食哩。”妇女回答得干脆实在。

写到这,2年前一个七旬老大拾割麦穗的情景,在我脑海清晰浮现起来。那是个春夏之交的麦收时节,一块依偎小山坡不大的麦田里,一位满头白发闪烁的老妇女蹲于地上,小心翼翼地将的麦穗割起,眼神中闪烁出执着、希望之光。询问中得知,她儿女均已成家立业,家里还有一位年近8旬、瘫痪在床上的老伴需照料。到了紧张的收麦、收稻时节,一生历经贫穷之苦、分外爱惜粮食的她,为了多积累点粮食补充、改善生活,每天在照料好老伴的前提下,坚持上、下午各抽出2个多小时时间,把那些遗落田地内的麦穗、稻穗拾回家。若运气好,她一天可拾收上40多公斤粮食。说起拾穗,老人一脸的喜悦,发出爽朗的笑声。

“锄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收获季节,爱好摄影的我以高涨的热情奔走于热火朝天田野上,瞅准时机,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将农妇们竞相捡拾粮穗的镜头摄入我永恒的记忆里。在由衷钦佩、赞赏拾穗农妇们爱惜每一粒粮食勤劳的同时,郑重地向那些餐饮浪费者、糟蹋浪费粮食者发出“浪费可耻、下次决不容许再浪费”的警告。用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每一粒粮食,真得人人有责呀!

作者:姚长生

来源:铜陵社科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6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