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80后童年回忆系列:拾稻穗 真实童年记忆,看看和莫言写的一样吗?

80后童年回忆系列:拾稻穗 真实童年记忆,看看和莫言写的一样吗?

作为一名农村长大的80后,小时候虽然没饿过肚子,但也没能像现在这样,放开肚皮吃。

我记得小时候晚饭吃得特别晚,一到下午四五点就饿得肚子叫,晚饭要等到八点后才能吃上。又没有零食吃,中午的饭总是吃得一点也不剩下。后来学一个小伙伴的做法,把中午吃的饭留下半碗,藏在碗柜里,下午再拿出来吃。不过第二次就被老妈发现了,只好放弃这个办法。

爸妈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教育我:一颗粮食一滴汗!那时候,各家的口粮,都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还要优先上交任务粮。

所以我们从小都很珍惜粮食。稻谷成熟后,大人们拿镰刀一刀刀割断铺倒,然后全家老小上阵,把一捧捧稻子打捆成担,男人们再挑到打谷场打出谷子。

但这并没有真正结束,收尾工作是把散落在田间的零碎稻穗捡一遍,一般交给女人和孩子来做。粗看田里只有残杆杂草,但是经过地毯式的搜寻,一亩地至少能捡半担稻穗呢。

只有在这块田的主人家捡过第一遍之后,别人才会去捡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大家都很遵守。

小伙伴们忙完自家田地的收成,都会四处去拾稻穗,这是农收时节必做的事情。

隆秋时节,清晨起来,田野被罩着一层白茫茫的雾气,看不到远些的地方,你得穿一件外套防着凉。几个小伙伴来到村外,走到田地里。只剩下一列列,整整齐齐的稻杆桩,立在田里。有些稻杆里还长出了新芽。因为大家手眼有快慢,走着走着,就参差不齐了。有时候也会各找一块地盘,各捡各的。

走上三五步或是七八步,就会捡到一束,捏在一只手里。会看到很多小虫子,很多青蛙和蚂蚱,运气好还能遇到让你尖叫的水蛇。直到手快握不住了,就绕着稻杆打个结,放在田埂边,走的时候再带走。如果捡了一会很难捡到,我们就会换块地方,因为这里肯定被洗刷了多遍了。

一早晨的功夫,有一个多小时,我们每人可以捡到五六斤到十多斤的样子,越机灵的捡得越多。太阳透过白雾,升到半空挂住,可以感受到它更在努力地驱赶雾气,能见度高了不少。此时定会有某个伙伴的家长,在村口大声喊他回家吃饭。

我们收拾着各自的成果,抱着的或背着的,风风火火回家吃早饭。鞋子和裤脚,被露水打湿得通透,外套也感觉有点多余。但这些感觉都会被成就感所淹没。

拾回的稻穗我们会存起来,最后大人会把这些稻穗的谷子打出来,用来换糖或是换苹果我们吃,让我们品尝着自己的收获果实,格外的甜。

到了小麦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是像拾稻穗一样拾麦穗,只是天气稍稍不同而已。小孩和老人,是拾穗的主力军,青壮年都在打谷场忙着打谷。特别是老人,可以拾上一天,傍晚回来时背着成捆的稻子,够老人一个月的口粮了。

现在的年轻一代,根本不会体会上辈人对粮食的感情,更没有经历过收割庄稼和拾过稻穗。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国家储备了充足的粮食来保障人民的生存安全。但是居安思危,不管粮食有多便宜,也不能浪费粮食,她跟其它的商品不同,她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在你倒掉剩饭的时候,在某个地方的某个孩子正渴望着能有一口饭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6592-0.html